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 何嘉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1)

《羿射九日》是一个神话故事,有着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描写,读来字里行间充满了神话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这堂课,抓住了神话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神话的魅力。课文的导入,字词的教学,整体感知,走进课文,展开联读,不管哪个环节,都体现了高效。以下就几方面来简单谈谈感受。

一.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1.以课前猜一猜的方式吸引眼球,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古代文字魅力的同时,也很自然地进入了课文。且开始的基调与神话故事的神秘神奇相融合,丝毫不突兀。

2.生字的教学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有效。在巩固读音的时候,采取了自由读、同桌读和老师查的方式展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检查的时候也没有平均用力,而是出示有一定难度的词语进行检查,既巩固了读音,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构词上的特点。分散教学中,如值日一词,巧妙地让学生理解了轮流的意思,简单且有效。

二.抓住神奇,感受魅力。

1.紧紧抓住神奇这一特点,展开学习活动,找神奇,划一划,说说为什么感受到神奇。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都能有话可说。有的说太阳坐上两轮车,开始从东往西穿过天空,感觉到有意思。王老师的点评也很精彩:多悠闲,自在。有的说:扶桑的枝头上站着一个太阳,底下还有九个太阳。为什么扶桑没有被太阳烤焦?这样的提问充满童趣,说明孩子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神奇。

2.以神奇为联结点,穿插了《日出扶桑》这一神话故事的阅读。这一短篇的神话故事既是课文的一个补充材料,也是很好的拓展阅读。通过这一故事的穿插阅读,让学生对文中的扶桑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又感受到神话故事同一个特点神奇。

在整堂课中,王老师也不忘在感受神奇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神奇,通过学生读,老师范读,书声琅琅。还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作业的运用,在课堂中,多次用到课堂作业,将课堂作业本很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效率高,效果好。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2)

《羿射九日》是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教学时,我立足文体特点,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多形式读,读好故事。

教学时通过默读羿射九日的原因、过程两部分内容,达到练习、巩固默读之目的。通过朗读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画面,感受人物形象。指名读、比赛读、展示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好故事,为后面的讲故事做好铺垫。

二、搭建支架,讲好故事。

为了完成“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讲故事”的教学目标,我分层设计,层层推进:1.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讲好故事搭建支架;2.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借助文中词语、课文插图分别讲好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讲好故事找到支点。这样的分层推进,化整为零,化难为易,使学生感知了故事大意,又能借助词句深入到故事内容,“完整地讲故事”的目标达成水到渠成。

三、关注文体,感受神奇

充满神奇的想象和幻想,是神话故事显著的特点。教学时,我立足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羿射日的神奇,学生从“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感受“九十九”这个神奇的数字,体会羿克服重重困难,到达东海边的艰难。从“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太阳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的动作描写中,感受羿一箭射爆太阳的神武,体会他的武艺高强,过人的神力和非凡的技艺等。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感受着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羿的形象也渐渐在他们的头脑中明朗起来,唤醒了学生对英雄的感佩、崇拜情结。

四、仿说语言,迁移运用

语文教学要关注语言表达,重视语言积累,落实语言运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三处语言训练:1.读句子,照样子说一说。学生读了句子“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说出了“他穿过九十九片森林,越过九十九条山谷,走过九十九条山路”等句,在练说句子中想象羿到达东海的不易。2.想象羿射死了九个太阳后,还有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勃勃生机?学生在品读文中最后一段的描述之后,畅想到:“树木绿了,绿得亮眼;小鸟叽叽喳喳,在枝头歌唱;小兔蹦蹦跳跳,在草地上撒欢……”放飞想象,练习表达中再次体会羿为民造福的伟大功绩。3.借助提示,讲故事。这样的教学活动,既积累了词语,又通过语言重组,强化了表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五、推荐阅读,延伸课外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神话的文体特点后,我适时推荐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一书,鼓励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实现了从一篇走向一本,从一本学会一类,将语文学习延伸至生活。

总而言之,本节课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强或改进,以实现教学的化:

1.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想象更丰满。

在学生感悟人类的日子艰难、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之时,可借助视频资料,唤醒学生对当时世界的再认识,为充分的练说打下基础。

2.通过多元激励,让讲故事更生动。

除了借助词语、表格提示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边讲边演,在体验中讲好故事;通过语言评价、评价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把故事讲生动。

语文是用听说读写的手段,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关注文体特点,用语文的方式教好语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通过赏美食、说美食、吃美食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食文化的兴趣。

优点之处:

1.切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

2.学生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老师的帮助,及与同学的协作、交流,同时利用学生已知信息为基础,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取认识,符合教学规律。

不足之处:

1.识字课,识记字形没有贯穿与课堂当中。

2.写字时间不够10分钟。

整改措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深刻认识到: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实际能力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高效率学习!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针”等4个生字,会写“忠”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课前准备】

1、指南针。

2、课件:天然的指南针。

3、生字词卡片。

4、了解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导人。(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小心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

2、设疑:这时该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

3、揭示课题,老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本课的四个生字都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出示指南针,简单介绍它的作用。

5、讨论交流: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字词。

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巩固生字:(做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

⑴ 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⑵ 左右结构的字。(稠、针)

⑶ 找找上下结构的字。(忠、盏)

⑷口头填空:一( )灯。

3、指导书写:

⑴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第一行的三个字是上下结构,三个字都是上窄下宽;第二、三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⑵ 让学生说说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5)

《羿射九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扶桑的枝头站着一个太阳,底下还有九个太阳,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穿过天空。可是有一天,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中,万物枯焦,人们生活艰难,神箭手羿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拉弓射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大地又重现了勃勃生机。此文表达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多次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来感受课文内容,使学生能潜心会文。例如,课文中提到十个太阳都跑到了天空中,人们不敢出来,我就让学生想象:假如人们出来后会怎么样?课文中写到漂亮的世界有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河流、鲜艳的花草……后面是省略号,我让学生想象:这漂亮的世界还会有什么?还有,太阳被射下来了,人们走出山洞后,人们会说些什么?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更容易与文章形成共鸣。

2.通过简笔画生动展示出太阳轮流值日的景象,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体会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让学生圈出关键词“晒枯、烤焦、蒸干、融化”边读边想象此时的情景。然后结合文中插图或出示禾苗干枯、河床龟裂等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体会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人类将无法生存。

3.在学习“后羿是怎样射日”这部分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后羿是怎样一个人?然后,我让学生读书,在语言文字中寻找答案,并勾画下来。最后,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后羿有不同的认知。有的认为他心地善良,有的认为他武艺高强,有的觉得他是一位英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都能结合相应的语句来说明,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读书方法和语文技能。

二、成功之处

通过学生讲故事导入新课,出示中国比较有名的古代神话图,让学生讲讲相关神话故事,学生在日常中通过电视、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已经了解过故事内容,另外之前也有讲故事的经历。安排这个环节还是有必要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在交流“后羿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环节中,谈得还不透,致使学生对后羿虽然有认同感,但是热度不够,还不是从心底里发出深深的敬佩之情。有些设想很好,但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并不如预想的好,可能是我对学生的学情把握得不是很清楚。还有,在交流“后羿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环节中,谈得还不透,致使学生对后羿虽然有认同感,但是热度不够,还不是从心底里发出深深的敬佩之情。可能是我对教材理解的不够透彻,对学生的学情把握得不是很清楚。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通过反复朗读,在充分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初读课文,重点指导识记生字;精读课文,重点突破;最后积累提高,拓展训练。

    相关文章

    339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