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钟说课稿小学美术

| 育祥

说课稿的撰写还需要考虑时间的控制和教学节奏的安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和内容的传达。也是与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媒介,为评估和改进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20分钟说课稿小学美术,希望你喜欢。

20分钟说课稿小学美术

20分钟说课稿小学美术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有趣的鞋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九课教学内容,为了在40分内进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美术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艺术成就感。我把这个鞋系列课教学内容,分解为三个专题进行教学。前面已经学习了《漂亮的鞋》、《鞋的联想》,《我设计的鞋》作为这节课的内容来完成。由于学生的日常穿着鞋都是家长帮助他们选购,所以学生们外出旅游或参加某些活动时,穿着方面,就很难反映出性格特点和个性品位。本课的设置就是让学生亲自设计绘制鞋,这一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鞋除了实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将想象变成现实,是人类创性的最高体验。

2、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现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充满活力而富有幻想,对时尚的事物较为敏感,特别是对鞋的穿着与设计更为喜爱与感兴趣,虽然学生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也还存在着对鞋文化内涵等设计上的盲点问题。因此,安排这一课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精心设计质疑、释疑,审美体验、作品比较、分析交流、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等方面的联系,把美术学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的文化学习的层面,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情感升华。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上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制作风格独特的鞋;

2、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表现出来;

3、通过创作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4、对鞋进行艺术审美评价,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来装扮和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鞋的设计构思和个性化风格的表现.

教学难点:找到适合的元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鞋。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进行表现。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教师在教学中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审美的效果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一个好的情景创作可以为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鞋相关资料,师生穿着自己喜爱的鞋来到课堂,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也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很好地创设教学情景,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五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与本课题相关的图片,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断采用观察、对比、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生动直观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性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

3、演示操作法:演示操作法: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的步骤和方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在讲解鞋的设计、制作和色彩搭配时,我运用演示操作法组织教学.

三、说学法: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意识与探究学习法

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把设疑、发现、探究、体验实践等学生认知能动性凸显出来,在学法上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意识,苏霍姆林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的知识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引领学生用锐利眼睛去发现美、用深刻的头脑去思考、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一双巧手去创造美。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展示各种鞋

学具:学生准备:彩纸、纸盒、泥、线绳、颜料、剪刀、胶水等。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伊前,我让学生穿着自己带来的鞋,到前面来做小模特,学生排着队,学着模特步,随着音乐展现自己的鞋。这一环节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随即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各种风格、主题的鞋图片.教师提问:“这些是什么服装?”、“它有什么作用?”、“如果我们要参加一个特定主题的活动,市面上的鞋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吗?”从而把鞋带进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其实,鞋就在我们的身边.接着揭示今天学习主题-《我设计的鞋》。

(二)尝试制作

如何才能摆脱千人一面的现象,设计出个性特征的鞋呢?其实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首先,我设定几个题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尝试绘制鞋。这一环节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接着讨论:哪组绘制的鞋最有特色?你最喜欢哪一件鞋?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评价,在多元评价中让学生在交流中互动,在互动中感受学习的自主和乐趣.根据学生讨论,教师最后强调鞋的设计方法(板书):运用什么材料、如何进行制作并进行描绘。

20分钟说课稿小学美术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授课部分<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课件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二、五官位置(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注意:(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2、五眼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四)步骤演示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小结>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20分钟说课稿小学美术篇3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内容为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七课《百变团花》。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教材中的图文体现了教学要围绕折法和基本形这个教学重点进行。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对剪纸有一定的了解。乐于动手,容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__,并进行大胆尝试。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自我表现__很强。也有帮助别人的愿望,但是却不懂得帮助的策略和方法。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有一定的基础,但往往流于概念。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团花的折法和剪法,并能总结出团花的基本特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能力目标:在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四、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和求知欲,我采用的方法:情景创设发、演示法、观察欣赏、分析比较法。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看、做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六、说教学过程

了使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观察提问、激发兴趣

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了解团花知识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设计做好铺垫,引出本课课题—《百变团花》

(2)欣赏分析归纳方法技巧

通过播放课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探索实践作业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我播放了中国传统古筝乐《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示范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4)展示欣赏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5)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好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20分钟说课稿小学美术篇4

教材分析

《秋来了》是为一年级美术课准备的课外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的课,课件中的范作以夺目的秋色给予学生视觉上的美感,用同龄人的范作向学生展示了创作表现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感知秋天,表现秋天,变日常生活的体验为手中的作品,它为以后学习《四季歌》和《花儿朵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来临和季节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全方位的感知秋天。

⑵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秋天”,敢于用美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⑶培养学生注意发现生活美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去感知“秋”表现“秋”是重点,在感知“秋”的基础上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秋”的同时,培养学生独到的审美视角,个性的绘画表达方式又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表现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审美核心,创设美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我采用情境教学发贯穿始终。

⑴展示情镜,引导学生感知美。

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

⑶融入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这决定着学生有可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

教学程序

课前教师带领小朋友参观校园,找一找秋天,“秋天来了,你知道它在哪儿吗?仔细观察树、花、草、同学、老师都有什么样的变化?”“树叶落了,菊花开了,小草换上黄衣服了,我们穿毛衣了,大雁往南飞了。”

通过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来临和季节的变化,在寻找中发现生活美、自然美,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发现生活美的良好习惯;同时,我充分挖掘校本资源,找出学校中特有的人文景和自然景观,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家乡的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教育。虽然秋天的景色每个人都见过,但真正去留心观察,记在心中的有太少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对学生是很鲜活的,它丰富了学生的经验,锻炼了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忆习惯,又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生活的热情。

接着在美术教室中教师布置了有关秋天的各种景物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沉浸在美术的气氛中,将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0分钟说课稿小学美术篇5

一、教材分析:

《蜻蜓飞飞》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课。是一节绘画课,属于美术学习领

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样的工具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致7—8岁,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对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满好奇,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这对于上好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情基础。

三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讲解法、观察法、演示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蜻蜓,发现蜻蜓的美;并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参与体验中发现美、表现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五、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抓住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并在欣赏和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关心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说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谜语导入

小飞机,纱翅膀;

飞来飞去灭虫忙。

低飞雨,高飞晴。

气象预报它内行。

(谜底:蜻蜓)

猜猜我是谁,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猜出后,再问:大家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小蜻蜓的。让学生进入学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世界,发现蜻蜓的美,共同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板书课题———蜻蜓飞飞》。

(三)新课讲解

1、提问:

(1)蜻蜓由哪几部分组成?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梳理学生的答案,接着出示蜻蜓的结构图,进一步明确学生刚才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

(2)蜻蜓是美丽的,你觉得它美在哪?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是不是像我们说的那样美。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蜻蜓的方法。

2、老师补充,介绍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蜻蜓的大体形态。

3、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老师带来的几幅小朋友的作品,他们是怎样表现蜻蜓的。

4、大家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表现蜻蜓。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5、画蜻蜓,展开创作(配合播放音乐)

(1)提出练习要求:

a、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b、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2)让学生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大胆发挥想象力,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看哪一位小朋友将蜻蜓表现的最美,谁的作品与众不同,谁观察蜻蜓最仔细。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只蜻蜓最漂亮?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增加信心。

同学们,刚刚我们用眼睛欣赏了蜻蜓飞飞的美,再一次领略到大自然的美景。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蜻蜓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都很棒,每个同学都画了美丽的蜻蜓,相信我们的蜻蜓朋友也会非常开心。那我们回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及材料也和爸爸妈妈制作一幅漂亮的蜻蜓,再让它飞一飞。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第九课蜻蜓飞飞

一、范画二、蜻蜓的特征三、学生作品展示区:

1、眼睛大

2、身体细长

三、蜻蜓的画法

七、板书设计:教学板书设计主要是设计为:对称

20分钟说课稿小学美术篇6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20分钟说课稿小学美术篇7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透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能够给人类带来益处,也能够使人类蒙受灾难。但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搞笑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习课,创作的资料能够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能够是真实的回忆,也能够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状况分析

这节课要应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十分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潜力。

三、设计思路

透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__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取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小学美术《下雨啦》说课稿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构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能够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情绪怎样

(三)、绘画练习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透过练习,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能够到达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潜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平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明白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完美,就应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透过学生作业,能够看出学生们的思维十分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潜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用心的作用。

20分钟说课稿小学美术篇8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七课《小挂饰》,其课型为综合·探索练习。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在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第二部分:教法、学法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第三部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第四部分:教学程序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一)导入

1、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

3、揭题。

板书课题:“小挂饰”

(二)新授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1、研究探讨,自主感悟。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

2、欣赏图片,拓展思维。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通过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

(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

(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四)作品展示交流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

    相关文章

    50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