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比的应用课堂实录

| 育祥

教学实录可以与教师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实录和其他教师进行对比和讨论,从中获取启发和建议,促进彼此的教学进步和提高,通过教学实录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为教师的评价和晋升提供参考依据。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北师版比的应用课堂实录,希望你喜欢。

北师版比的应用课堂实录

北师版比的应用课堂实录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9、50“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3、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设计理念:

本课时主要是学生在对比例尺含义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运用,所以在设计着重体现实用性,设计中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才学生身边的事物说起,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有是进一步学生加强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设计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尝试列式解决,有扶到放,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主动探索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1、在一幅地图上扬州到南京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100千米,你能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吗?

2、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练习,找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再写出比例尺。

二、理解明确

实践运用

1、出示例7,明确题意

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引导分析:比例尺1:8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也可以理解为比例尺1:8000也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米。

3、尝试列式

根据对1:8000的理解你能尝试列出算式吗?

师: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为什么会这样列式,关键是要让学生根据对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

4、归纳、选择、

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选择方法进行解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5、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比例式?

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学生分析1:8000表示的意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后先小组交流算法,再大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5×8000=40000……

2、5×80=400……

3、5/X=1/8000……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

学生列式5/X=1/8000并计算。

三、尝试练习

巩固提高

1、做“试一试”。

先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2、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在组织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3、做练习十一第5题。

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学生练习

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学生练习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

回顾反思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你能给同学提出什么新问题?

五、知识拓展

激发兴趣P51“你知道吗?”

1、收集地图资料,展示给学生观看。

2、介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学生观看

阅读后适当交流

北师版比的应用课堂实录篇2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求一个树比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

2. 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 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灵活解答。

教学过程:

一. 巧设铺垫,激趣导入

1. 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兵,谁呢?(请出小记者)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采访:在前面所的知识中,你感觉哪部分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与小记者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应用题”)

2. 设疑:小记者请求大家来帮助他如何理解、掌握应用题?

3. 小记者设问探讨:解答前面所学的分数应用题关键在哪?(学生自由探讨,发表意见,引出找关键句、找单位“1”及数量关系,也可画线段图理解关系)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应用题是感到既头疼又枯燥的知识,课一开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为新知的引出拉开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花、趣味化。通过巧妙设疑,既复习了以往所学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又为今天所要学的新知作了铺垫,可谓是“一石数鸟”。该环节切实做到了在情景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4. 小记者示题:说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及数量关系。

(1)一些奖状,发了3/5

(2)已经看了全书的1/8

(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7

(学生自由口述,选择喜欢的题目解答)

引出“刚刚的3句话,在应用题中是作为什么部分?(关键句)

5. 示问:除了刚刚的几句关键句,你能找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过类似的话?又如何找出单位“1”及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探讨,根据学生回答选择适当的关键句写在黑板上,为后面服务)

[设计意图: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每让学生亲身经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其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用生活中的素材,制造认知冲突,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进入了自主探究的积极状态。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 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一)自由构建新知。

1. 设疑:一道完整的应用题除了关键句,还需要什么部分?(学生交流,引出“条件、问题“)

2. 编题:那你能否选择自己喜欢的关键句,补充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我们分小组比赛,看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有新意,可邀请我们的小记者和老师一并参与(分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入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所,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为有意义。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通过动脑编题——动手写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比赛,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掌握新知的方法。

(二)探讨交流新知。

1. 交流展示成果:选一些小组向全班交流

根据小组的汇报,选出一些典型的题目(多媒体)适时展示,全班共同交流。

例如:一些奖状共15张,发了3/5,还剩几张?(发了几张?)(发了的的比剩下的少几张?发了的比剩下的少几分之几?)

示问:对刚刚那小组的成果(题目),你们会帮忙解答吗?(全班尝试解答,请部分学生板演)

2. 交流:“还剩几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介绍方法:

(1)根据数量关系,总共的—发了的=剩下的,总共的×3/5=运走的

15—15×3/5

=15—9

=6(张)

(2)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分析:结合线段图理解“把什么看作单位“!”,运走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各是哪部分?怎么表示的?)

15×(1—3/5)

=15×2/5

=6(张)

整个方法介绍过程中,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拨。

3. 小结:刚刚由于全班的共同努力,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了,真是聪明!看来我们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解答刚刚那一小组的题目的,说说你比较喜欢那种。(自由发言)

那对于刚刚的方法还有什么困惑的吗?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

[设计意图:不再将黑板视为教师神圣的领地,把黑板的权利回归学生。黑板上的每个解题过程后面渡藏着那个经典的解题思路、方法,学生的交流无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影象投射在所写的算式、线段图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的求异心态无时无刻不让其他学生处于活跃的互动之中。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题并说出解题意图,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方法中,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理解得意进一步的升华。通过小组展示比赛,促进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比赛展示中形成,学生比较感兴趣。]

(三)灵活运用新知。

1. 小记者发言:谢谢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参与讨论,然后听了大家介绍的好方法,体会到了解答应用题的乐趣。领略了你们班同学的风采,收益非浅,表示感谢!(拿出“智慧奖、创意奖”等奖状感谢刚刚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疑:还剩下的问题能帮忙解决吗?

2. 学生解答剩余的题目,拓展、巩固对新知的理解。(自由发言、交流)

4. 小记者兴致昂然,想展示一下自己学到的本领,请其余同学出题来考他。(学生出题,视平台展示)

4. 创设情景:小记者解答有困难(数量关系出错,对应分率出错)请同学们帮助解答。

突出强调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理清数量关系,理清对应分率)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表现颁发奖状,与我们的例题浑然一体,学生兴趣昂然激发了学生后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设立小记者遇到困难,突出强调今天所学的知识的重点。这一活动,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

三.巩固应用

小记者出题:看同学们表现那么棒,考官做的那么溜,也想当会考官,你们敢不敢应战?(多媒体演示出题)

[总体设想]:

我设计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是为新授部分服务的,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一开始,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方面比较困惑的知识话题导入新课,从“解答应用题关键所在”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他们被浓浓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 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关键句编题并思考如何解答。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得出解答的方法。从自己质疑——解疑问——汇报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双基训练扎实。教学中设置了许多开放性问题,拓宽了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学习的课程渠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 注重学习的开放性,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整个学习过程,从问题导入,引出新知,到自由探讨新知,解决问题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参与其中,从而引导和辅助。学生是整节课引发的一环有一环,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性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

北师版比的应用课堂实录篇3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比的应用又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有按正比例分配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按比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创设一个给两个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事物各组成部分比的资料,课前让学生熟悉用量杯量取溶液的方法。

课上准备:有关课件、黄、蓝色颜料、量杯等。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作为一个大连人,你熟悉自己的家乡吗?大连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谁能用简短的一个词来概括。

生1:我最喜欢大连的星海广场。

师:你对大连的星海广场印象最深。还有吗?

生2:大连的海。

生3:大连的草坪。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大连的风光图片,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放投影,出示大连的星海广场等图片,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地点。)

师:看了这些风光片之后,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谈谈你的感想。

生:这些图片大部分都是绿色,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心旷神怡的`感受。

师:如果咱们把这些画面画下来,你认为主色调应该是什么色?

生齐:绿色。(师板书:绿)

师: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孩子们,知道绿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吗?

生:知道,是黄色和蓝色调配出来的。(师板书:黄+蓝——)

【策略说明:优美的风景与和谐的音乐会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轻松的世界,会使数学学习活动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这种直观的图片不仅会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会自然地引入到“绿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这一主题。】

二、实验操作

1、动手操作,调配绿色

提前给每组准备了蓝色和黄色颜料,一个小量杯,二个大量杯,大量杯上贴上组号。

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黄色和蓝色两种颜料,等会,你就可以用这两种颜料调配出你最喜欢的绿色来。在调配之前,先听老师说要求:在调配之前,组内先商量好想用多少ml的蓝色和黄色,记录好数据之后再开始调配。我们用小量杯来量取颜料,倒入大量杯进行调配。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现在各小组可以调配了。

学生开始操作,由小组长进行分工,一人记录,一人操作,一人负责传递器材、搅拌颜料,还有一个人负责卫生工作。

师:调好的小组请组长将颜色放到前面来,并把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将调配好的绿色按组序一字排开,量杯上标明组号,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各组调配出来的颜色。

师:老师想请一个小组的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用了多少ml的蓝色和多少ml黄色。

生:我们第四小组用了100ml的黄色和60ml蓝色调配出了一种绿色。

师:咱们再看看其他组的数据。

【策略说明:数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就地取材,将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学中去,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调配绿色是现实而有趣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是乐于参与的。第一次的配色活动没有给学生规定统一的数据,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活动的过程去观察和发现不同的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2、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1)观察。

师:孩子们,结合这些数据,再观察这些绿色,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黄色越多,调出来的绿色越浅;蓝色越多,调出来的绿色越深。

生2:各组调出来的绿色都不一样。

师:咦,咱们都是用黄色和蓝色来调,为什么调出来的绿色有深有浅呢?

有个别学生举手了。

师:不少同学有想法了,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跟小伙伴们交流交流。(学生讨论)

生1:我发现每个组用的黄色和蓝色不一样多,调出来的绿色深浅也不一样。

师:还有其它的想法吗?生2:黄色与蓝色的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比不一样。

生3:我认为蓝色和黄色的比不一样,所以调出来的颜色就不一样。

(2)得出结论。

北师版比的应用课堂实录篇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比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比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加深认识不同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基本训练

二、应用题练习

三、小结

四、作业

1、口算

练习1310

2、说出下面每句话的具体意思。

一本书,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的比是2∶1。

苹果筐数和橘子筐数的比是3∶4

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

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

要求说出各占几份,再说出每个数量各占总数量的几份之几和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几倍。

3、用比表示下列数量之间的关系。

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3倍。

大米袋数是面粉的1.5倍。

公牛头数是母牛的1/3

摩托车辆数是自行车的2/5。

1、解答应用题

配制黑火药用的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这三种原料重量的比是15∶2∶3。要配制240千克这种黑火药,需要三种原料各多少千克?

上下练习;

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是什么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2、练习1311

问:4∶1是哪两个数量的比?长和宽对应的总长度是40米吗?为什么?

要下求什么,再求长和宽?

上下练习。

3、练习1313

明确题意后指出:能根据数量与比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它改编成分数应用题吗?

学生口述后解答。说想法。

能把(2)改编成分数应用题吗?

练习131213

课后感受

同学们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版比的应用课堂实录篇5

课题: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玩游戏的形式问题导入

邀请2名男同学和4名女同学到前台演示,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6张凳子平均分给男同学3张,女同学3张,很明显,女同学人数较多,就会有人没凳坐,男同学人数少,就会有多余的凳子,因此,刚才老师这样分,合理吗?那要怎么分才合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新内容。(板书:比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

1、利用课件出示分橘子给幼儿园大班和小班的问题。

(1)学生看图文,弄清图文意思。

从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幼儿园的老师想干什么?(分橘子给小朋友)

(2)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

从图中可以知道,老师要分什么?有多少?分给谁?怎么分?

(3)让学生帮这位老师找出合理的分配方法。并写在练习本上,如何找?给两点提示:

①可以从数学书上的相关内容悟出解决办法,②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得出解决办法。(要求:动作要快,思考要细,声音要小,方法要灵)

(4)结果出来后,让学生主动到台前汇报,并说出分配方法。这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汇报,并分析判断汇报人的方法好不好?合不合理?数量对不对?

(5)汇报完毕,老师结合学生的解题方法,课件展示两种方法。接着提示学生要学会检验,检验是判断答案对错的好方法,所以要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6)出示课件,集体总结按比分配问题完成新课前分凳子的游戏。

2、教师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怎样解答?

解题方法(教师只作口述,不作板书)。

教师小结:凡具备上述结构特点,我们就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解答。

三、基本练习

1、出示课件练习:填一填

2、课件出示与联欢会有关的习题,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后集体订正。

四、巩固提高

3、课件出示建筑相关的习题,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类推,用前面的方法解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解决,并引导学生自行检验。

五、课堂总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鼓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1、4题

北师版比的应用课堂实录篇6

学材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习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3+5=8

1203/8=45(个)1205/8=75(个)

2+3=5

2502/5=1002503/5=150或250-100=150

4+5=9

364/9=16365/9=20或36-16=20

1+5000=5001

0.51/5001=0.55001=2500.5(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北师版比的应用课堂实录篇7

一、 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六、【板书】

比的应用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方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北师版比的应用课堂实录篇8

教学内容: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正、反比例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解答此类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训练。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口答。)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3)绳子的长度不变,剪下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4)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5)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6)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学生回答后,可让他们说说正、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订正:(1)成反比例(2)成正比例(3)不成比例(4)成正比例(5)成反比例(6)不成比例]

2.对比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及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一节课要复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1)教师提问: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先判断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的比例关系,找到等量关系;然后把其中的未知数量用x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基本练习,区分比较。

出示复习题。(全班同学动笔完成,指名板演。)

①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共用几天?

②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0.5千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修0.6千米。实际多少天修完?

[订正:

①解:设修完这条路共用x天。

答:修完这条路共用24天。

②解:设实际x天修完。

答:实际20天完成。]

订正时,可让学生说说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是解题步骤和解题关键相同;不同点是正比例应用题根据商一定列比例式,反比例应用题根据积一定列比例式,所列出的比例式的形式不同。]

(3)变式练习,加深理解。

出示复习题。

①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

②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0.5千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多修0.1千米。实际多少天可以修完?

指导学生审题,并与前面的`基本题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学生可能有如下的解法:

①解法一:

解:设修完这条路还要x天。

解法二:

解:设修完这条路一共用x天。

答:修完这条路一共用21天。

②解:设实际x天可以修完。

(0.5+0.1)x=0.5×24

0.6x=12

x=20

答:实际20天可以完成。

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这两题在列式时和前面基本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强调列式时要注意对应关系。)

(4)多种解法,培养能力。

教师谈话:以上两题你们可以用其它方法解答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订正:

①(12-1.5)÷(1.5÷3)=21(天)

或:12÷(1.5÷3)-3=21(天)

②24×0.5÷(0.5+0.1)=20(天)]

订正时,可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比较算术解法和用比例知识解答各自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这些应用题用算术方法解,计算时比较方便,但是遇到稍复杂的题目,用比例知识列方程解答容易思考。今后解答这类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解答。

3.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用比例知识解答。(全班动笔完成。)

①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7.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5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②100克蜂蜜里含有34.5克葡萄糖。照这样计算,2千克蜂蜜含有多少克葡萄糖?多少克蜂蜜里含有207克葡萄糖?

[订正:

①解:设行完全程用x小时。

50x=40×7.5

x=6

②解:设20__克蜂蜜含有x克葡萄糖。

解:设x克蜂蜜里含有207克葡萄糖。

(2)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全班动笔完成。)

①学校买来塑料绳135米,先剪下9米做了5根跳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塑料绳还能做几根跳绳?

②生产小组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个零件。任务?

[订正:①(135-9)÷(9÷5)=70(根)

或:135÷(9÷5)-5=70(根)

订正时,可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如用其它的方法,只要列式合理,计算正确,就算对。

(3)用多种方法解。(全班动笔完成。)

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是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4)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解答)

一间长4.8米,宽3.6米的房间,用边长0.15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面,需要768块。在长6米,宽4.8米的房间里,如果用同样的瓷砖来铺,需要多少块?如果在第一个房间改铺边长0.2米的正方形瓷砖,要用多少块?

[提示:如果瓷砖的大小不变时,房间地面的面积与瓷砖的块数成正比例,所以只要求出两个房间地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第二个房间需要多少块瓷砖。解法是:

解:设需用x块瓷砖。

如果都是在第一个房间铺,瓷砖的大小变了,总面积一定,瓷砖的块数与每块瓷砖的面积成反比例。(注意这里是与瓷砖的面积成反比例,而不是与瓷砖的边长成反比例。)解法是:

解:设要用x块瓷砖。

0.152×768=0.22×x

x=432]

4.布置作业。(略)

    相关文章

    50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