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说课稿

| 育祥

说课稿是教师在教学展示或评课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全面地传达教学思想和实施情况,使听众清晰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方法选择。使听众能够跟随教师的论述理解整个教学过程。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说课稿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2、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复习数数:一个一个的数,从37数到62,从89数到100;十个十个的数,从10数到100。

2、复习数的组成:5个十和7个一是多少?8个十和3个一是多少?6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教学新课。

1、教学24的读法和写法:

①操作教具,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个珠,个位上拨4个珠,合起来是24,而表示2个十和4个一。指导学生写24,读作______。

②补充一、二个两位数,让学生读写。

2、练习

①在计数器上拨出若干个一般的两位数,让学生读出和写出这些两位数。

②教师口述几个十和几个一,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并读出和写出这些数。

③读数57、89,指出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④写若干个一般的两位数。

3、教学整十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40的读法和写法: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个珠,读作四十,写作40。教师强调个位上一个也没有,用0来表示。

②完成书练习。

4、教学100的读法和写法。

教法类似,补充读法和写法题,让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整十数和一百,理

解数位顺序即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5、指导读写53和35。在计数器上分别拨上53和35,读出这两个数,写出这两个数。

三、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看书。弄清数位及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读写数的`方法是怎样的?读出47、50、83、100各数。写出三十六、七十、八十五、一百。

2、在计数器上拨珠:27、46、64、80、100。

3、读出49和94,说说这两个书有什么不同?

4、看图写数。

六、布置作业。

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说课稿精选篇2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

分两段编排: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具体结构如下: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从上面的结构图可以看出,100以内数的认识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来认识的。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与20以内数的认识又有所不同。因为它基本上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十进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一)数的认识

1.例1(数数)

因此,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数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主要是在这一单元完成的)。

为此,我们安排了例1,并且不再单独编排例题(实验教材中的例2)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100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这里还有一点儿细节上的改变。(1)如数数中出现的都是汉字的数,没有出现阿拉伯数字。这是因为还没有教学认读100以内的数,不要求学生能够认读,从而理顺了例题之间的关系。例2中也是这样处理的。(2)以20为基础,重视学生的知识起点。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数多种数量是100的物体(如花生、方木块、小棒),使学生一方面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0里有10个10,同时充分感受100究竟有多少。

2.例2

例2教学数的组成,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活动形式是:数—摆小棒—组成;组成—摆小棒—组成。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3.例3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40、27、33、100),它是实验教材例4、例5和例6的合并。教材在编排上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的结果引入,重视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写数上,写数的方法在11~20各数的认识中学生已经有所体会,教材继续按同样的思路编排。具体地来说:10以内写数是一个数对应着一个数字;11~20各数的写数就不同了,这点陶老师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说明,即需要按位值制来写数——按位值制记数,就要认识数位,11~20各数的认识中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写数就是把计数的结果(几个十几个一)按照数位用数字符号表示出来。教材就是这样体现写数这一过程的。100以内数的写数继续在此基础上教学“个位”“十位”“百位”。】

因此,100以内读数、写数的编排与20以内写数的编排相同:把小棒数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数位写数。并通过33中两个3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与10以内读、写数,11~20以内读写数进行对比,从方法的角度予以体会。

●在上面介绍的这部分内容中,教材还注意安排了许多丰富学生数数经验、培养学生数感的内容,并注意突出计数单位“十”,如主题图、P35第2题、P38第1题、P38第2题、P40第9、10题。

●在实际教学时,和6~10的加减法中的“你知道吗”衔接,可以继续介绍埃及的象形数字,介绍到百,让学生通过与我们现在写数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数位、位值制思想的好处。

4.例4

例4教学数的顺序,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将发现规律的内容渗透在其中,并增加了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3)小题和做一做。但是,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5.例5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与实验教材相比,更体现了清晰的层次:借助直观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数;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的两位数。同时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比较的法则,这是较实验教材完善的一点。

6.例6

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这是实验教材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在修订的时候我们对它进行了一些完善。如:修改情境图使之更符合实际;改变了数据,使之更利于学生判断;实验教材是红金鱼与黑金鱼比、黑金鱼与花金鱼比,不利于学生的表达和判断;修订教材则都是把红球、黄球和蓝球比,更易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与判断。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7.例7:问题解决

例7是我们新增加的问题解决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我们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我们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这个例题在强调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的同时,突出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利用数的组成(突出计数单位十),实际操作(或画图)。当然学生可能还有其他方法,比如10个10个地数数等。因此,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解决的例题实际上可以看做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丰富学生数数经验的内容,P47练习十的第1、2、3题也都可以看做丰富学生的数数(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3个3个的数、12个12个的数)经验的题目。

(二)加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例8较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说课稿精选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算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王老师昨天去给班上的同学买写字本,可是商店里一共只有23本,如果每个盒子能装10本,这些本子能装满几个盒子?

2.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引入新课。

1.呈现主题图:因为昨天买的本子不够用,所以,王老师今天又去商店了,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3.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4.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0+2和2+30。

5.点明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在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你们会算吗?请你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

2.学生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算得的结果是多少?你又是怎么算的?可能会出现:

(1)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2)用小棒摆。

(3)用计数器拨。

(4)利用数数的方法往后数。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要加以肯定。

3.共同验证:刚才大家都说这两个算式都等于32,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是不是要验证一下?引导学生验证:

(1)用数的.组成:30+2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2)用小棒验证:3捆小棒加2根小棒,就是把3个十与2个一合起来,结果是32。

(3)用计数器验证:3捆小棒就是3个十,2根小棒就是2个一,先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合起来就是32。

(4)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先验证30+2,在30后面往后数两个数。

4.教师质疑:

(1)那2+30我们是不是也要在2的后面,往后数30个数呢?引导学生发现:同样可以在30后面往后数2个数就行了。

(2)那2+30怎么也等于32呢?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管是30+2还是2+30都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组成的数都是32,只不过是两个加数的位置改变了一下。

5.快速抢答:教师出示:50+4、4+50;8+70、70+8;90+6、6+90,让学生快速抢答。

6.发现提炼:

(1)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所有算式的特点: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

(2)引导学生提炼方法: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之后,再引领学生验证,解惑,最后提炼出方法。】

(二)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提出问题:谁还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呈现:

(1)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2本没装在盒子里,剩下的都装在盒子里,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30本装在盒子里,没有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2-2和32-30。

3.说出算法: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可能会出现:用数的组成、用小棒操作、用计数器操作、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想的、用倒着数的方法等等。

4.选择算法:对于学生提出的算法,教师给予肯定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准备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之中,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所在,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

5.计算接力: 53-3、53-50;75-70、75-5;64-4、64-60,89-9、89-80。每组接力,第一个同学写出一题答案后,立刻将答题卡传给下一位同学。

6.归纳小结:

(1)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题目不是几十几减几,就是几十几减几十。

(2)小结方法: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同时注重对算法多样化的渗透,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对快的方法。】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P48的“做一做”第1题:做好后,请个别学生说出方法,提示: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2.P48的第2题,“烤玉米”。

3.P49的第1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提醒:如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4.开火车:P49的第4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掌握又对又快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P49的第3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2.P49的第2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加以引导。

(3)学生独立解答。

(4)集体讲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规范格式要求。

3.P49的第5题:

(1)完整呈现题目,学生独立解答。可以有意选取一名解答正确的学生上台板演。

(2)集体讲评,根据学生所列算式提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

(3)教师带领学生审题:特别突出对“吃了”、“还剩下”、“一共”等关键词的理解。

(4)解答错误的学生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难度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笔头表达能力与逆向思考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

1.师生共同归纳所学内容。

2.提炼计算方法:

(1)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几。

(2)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3.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

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说课稿精选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计数单位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体会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及联系。

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知道百与十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一、学具。

每位同学准备十几根小棒、皮筋(用于捆小棒)。

二、教具。

每组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

这道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建立数感。

1、认识图中的物体吗?估一估,各图中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个?同桌互相说一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2、数一数,说一说各图中有几个十几个一。

3、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把途中的数拨出来。

二、我说你数。

提供了一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1、师生合作。教师先讲清规则:从规定的数开始数,可以顺数,可以倒数,也可以5个5个的数。

2、小组合作。

三、数一数,填一填。

主要考察100以内数的组成,学生独立填写。

1、2个十和3个一组成多少?

2、3个十和6个一组成多少?

3、猜数游戏。

教师先介绍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有一名学生做示范,然后,同桌两人进行游戏,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初步掌握猜数的策略,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么学的?

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说课稿精选篇5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

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算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算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再有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2.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编排特点

这部分内容在编排时,继承了义务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通过多种活动,(如结合数小棒、计数器)加强数数和数的组成的教学。●结合数的组成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加强数与计算的联系等等,加强对数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准备。但有一些新的特点:

1.加强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对100从整体上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

·本单元开始的是一幅美丽的百羊图,让学生观察并估一估有多少只羊,使学生感知它们比20只多得多,对100有个大概的感受。这幅图既可以在开始教学时做引入用,也可以放后面适当的位置进行练习。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处理。

·通过数多种数量是100的物体,如花生、方木块、小棒,使学生一方面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0里有10个10,同时充分感受100究竟有多少。

·安排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版块,加强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感受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使学生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抱负。

2.通过猜测、估计让学生感受数量,培养估计意识。

·P36第2题呈矩阵排列的百球图,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不仅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了100个球的数量,而且还渗透了估计的方法,估计数量时,要有一个参照物,这里可以一行为标准,又可以每10个红球或蓝球为标准。不仅渗透了估计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十个十是100的认识。

·P44,通过估计糖豆的数量,既让学生0感知数量,又渗透了区间套的。

3.注意培养学生用词语描述数的大小的意识。

“多一些”“少一些”“大得多”“小得多”是日常生活中描述两个数大小的词语,虽然不很精确,但学生对这些词语已经有了一些感受,这些日常数学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教材根据课标,专门安排了一个例题(P40),给出了三缸金鱼的数量,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做一做”中还安排了相应的习题。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义务教材基本相同,老师们都很熟悉了,不再逐一介绍每个例题。

四、教学建议

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数感是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上一册教材和本册都得以充分体现。教学中要继续重视数感的培养。除了用足用好教材的素材外,还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举实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等。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虽然从义务教材试用修订本就开始编写“实践活动”,但由于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各不相同,因此实践活动的编排仍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原来我们编排的实践活动,大多数是探索、研究、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我们在这里对实践活动做了一个尝试,安排了一个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这个活动是给定一定数量的圆片,让学生在数位表中去摆,看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当○是2个时,可以摆出3个不同的数,当○是3个时,可以摆出4个不同的数,随着圆片数量的增加可以发现:摆的数的个数正好比圆片的数量多1。这样通过探索,使学生一方面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位值的含义,另一方面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这种尝试的效果如何,广东的老师反馈信息,他们做了一节研究课,从课上情况看,学生表现出了对探究数学规律的极大兴趣,并且发现了很多规律:●横着看“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个数”多1。●竖着看,圆片数量逐一增加,所摆数的个数也逐一增加。●所摆的数,与数的组成有关(举例说明)。学生做得兴致勃勃,下课之后还余兴末尽,可以感觉到是数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在这方面也希望老师们反馈意见,同时也希望在实践活动的编写方面得到老师们的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相关文章

    51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