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叙事文素材摘抄

| 育祥

教育叙事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故事中的角色互动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估能力。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初中教育叙事文素材摘抄,希望你喜欢。

初中教育叙事文素材摘抄

初中教育叙事文素材摘抄(精选篇1)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本着这一原则,我从教开始,在课堂上以严厉著称,上课从不露笑容,因此学生十分怕我。有一天,我所教班级的语文老师给我看了一篇学生作文,文中提到了我上的一节课,孩子在作文中说了一句话:“我终于看到数学老师笑了,他笑起来其实很帅。”孩子的作文让我回忆起他所说的这节课。当时是一位上课迟到了,按照我对迟到的规定,他可以给学生讲一个笑话或者长一首歌以示道歉。而这个五音不全的迟到的学生,不知什么原因他选择了唱歌。因为本身唱歌就跑调,再加上有些害怕,当他开始颤颤巍巍唱歌时,我和其他学生马上被他唱得晕头转向找不到北,根本不知道他唱得是什么。但是学生们怕我批评课堂乱,因而大家都极力忍住不笑。唱了几句以后,这个学生越唱越不害怕,而且发现我们被他唱晕之后,索性放声高歌起来。学生们再也忍不住了,乐得东倒西歪,我终于也没能忍住,笑了。等他唱完之后,我对他说:“希望你下次换个场合让我们欣赏你的歌声。”这个学生也当众表示以后不会再迟到。正式上课后,这节课一直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

事后我不断反思:同样是一节课,板着脸,学生心情紧张,教学效果不见得就好是一节课;微笑着,让学生身处愉悦氛围,高高兴兴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也是一节课,我为什么不选择后者呢?自此之后,我转变了教学风格,微笑着去面对我的学生,学生们也以他们的好学呼应着我的工作。当然,教学中该有的严厉还是需要的,学生们大多也能理解并接受老师的管理。

教学风格的转变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没想到一件小事竟使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作为老师,一定要记得:不要小瞧学生,学生身上同样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使学生成长,也使老师成长。诸如许多事情证明只有用一颗善良宽厚、真挚热诚的心包容学生,才能化干弋为玉帛,让学生在老师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自我以省、心悦诚服,而教育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例如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叫王工程,平时上课下课很爱调皮捣蛋,上课时不是身子动过来扭过去,就是嘴巴说个不停。

第一次找他谈话,他就很直爽的告诉我,他也想好好学习,但就是坐不住。这时,我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绩,首要的是解决他的思想问题,改变他的坏习惯。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习惯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于是,我耐下性子多次找他谈话,帮助他找方法、找对策,只要他犯了错误,我就根据问题来针对性的解决。次数多了之后,他也被我的诚心所感动,努力尝试改变坏习惯。后来,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师积极配合上好课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想我们还真的得反思自己:看问题是否客观?是否辩证?是否简单化了?事物都有两面性,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是万能的,有利就有弊!有时候我们还真得向我们的老祖宗学习,走“中正”之道,不偏不倚、客观理性!教无定法,只要是合适的,有效的都是好方法。不是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师身上所担负的责任,这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尽情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而作为一位二十一世纪的人民教师,只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更多的现代话栋梁之才,取得更大的成就。

初中教育叙事文素材摘抄(精选篇2)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三则

【案例一】:报刊亭的故事

一天下午的点心时间,先吃完水果的孩子自己取书进行自选阅读。五分钟后,只听到一连串兴奋的、高亢的声音响起:“卖报啦!卖报啦!”我闻声寻去,宣宣正左手抱着一叠故事书,右手扬起一本,在教室里边走边叫喊。也许是受了她的感染,陆续地有景琦、舟舟、星运等一大批孩子加入到“卖报”的队伍中,并且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由室内发展到了室外。孩子们似乎沉浸在这种叫卖的新奇与兴奋之中。

自我对话:没想到预设的阅读活动成为了一个孩子发起、全班孩子参与的叫卖活动。我深知,孩子自发的活动往往能反映 出孩子的兴趣点,但这是有价值的兴趣 还是他们的“三分钟热情”呢?我决定先不着急做判断,而是继续关注下去――报刊亭前传二看到老师在关注他们的活动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要卖报纸!我要卖报纸!”我顺势问到:“卖报的人 在哪里卖报呢?”“那个房子里。”“有的在路上。”于是我有了带孩子们去直观感受报刊亭的想法,想看看他们除了对卖报人以外还能关注到什么。来到报刊亭,孩子们的兴趣发生了变化,他们跃跃欲试,都想亲自去买报。“报刊亭里有一个卖报的人,他是老板。”“里面卖报纸,还有奥特曼书。”“老师,我还发现了电话!”“好多报纸啊!”“我要买报纸。”“不行,你没有钱,要两块钱的。”

听到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后,我拿出了钱,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一份报纸或书。孩子们买了妈妈喜欢看的《新女报》、自己喜欢的《奥特曼》,心满意足地告别了卖报的爷爷。

回到教室,他们兴奋地说:“老师,我还想买报纸。”“我想当老板。”“老师,我还没有买呢。”自我对话:孩子的活动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一种状态下,由于有粗浅的生活经验,因此孩子对这种有角色任务的活动显得特别投入,并且在真实的情景中唤起了他们对另外一个角色――“买报人”的扮演兴趣。看着孩子们呈现出对买卖报纸浓厚的兴趣,作为支持者,我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充裕的时间来支持他们,满足他们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与渴望。于是,我们有了开辟“宝宝报刊亭”的想法。

【案例二】:编辑部的成立

一段时间后,报刊亭前渐渐冷落了起来,仅仅是“买、卖”的简单重复。怎样让活动发展下去呢?在书和报纸逐渐被损坏后,于是我想到开展“报纸和书从哪里来”的讨论,引发幼儿从珍惜图书到自制图书。

“是工人叔叔做出来的。”

“上面有图案和字。”

“我也想做书。”

经过一番讨论,我与孩子们定出了做书的一套程序:“书是这样做出来的”――剪刀:剪下图画――用胶水粘贴――说出这个故事――请老师用笔记录(小朋友可以自己添画)――一本书完成了。

家长也加入到“编辑部”的制作当中来,将自己孩子的成长故事制作得非常精致:《降落人问的天使――琦琦》《动物园游记》《初来重庆》等等。孩子们对自己的故事更加爱看了,他们分享、交流着,其乐无穷。

自我对话:当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不会再有激情,只有不断引发新的愿望,才有继续下去的动力。办“编辑部”,自己制作图书,是孩子们活动新的兴趣点。做书过程中能使用剪刀、胶水、纸、彩笔,又能任凭他们自由想象、毫无约束地述说,大大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案例三】:我想和你在一起

故事一:“让我玩一会儿好吗?”

活动区活动开始了,曾治铭慢悠悠地走到表演区边,拿起两个木偶摆弄了两下。王淼立刻大声制止:“你出去,这里已经有6个人了!”铭铭很听话地放好木偶,来到语言区对温皓刚说了一句:“我可以看你的书吗?”皓皓立刻用手掩住书说:“不要你看!”铭铭又识趣地到了工具区,拿起别人不用的工具敲打起来。可没敲几下,张耀文从身后掰开他的肩膀不满地说:这是我的地方,你不要在这里。”铭铭有些无奈了,他围着区角来回转了几圈,走到两个正在玩跳棋的小朋友身边,很小心地问:“让我玩一会儿好吗?…不行。”他提高声音说:“我下回给你们玩具,我保证!”玩棋的尹恒远答应了。他和曾冠桦“吩咐”铭铭用黑棋,并“指挥”他跳到他们指定的位置。他刚跳了两下,远远和桦桦拿过他的棋子高兴地说:“你输啦!你输啦!”铭铭委屈地说:“我还没走几下呢。”

第二天玩活动区时,铭铭一个人在建筑区玩着。不时有一些小朋友到他身旁的工具箱取用一些螺丝刀、锤子等工具。廖柯然拿起一个扳手自言自语地说:这是什么哟?”铭铭凑过去说:“这是扳手。”他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来卖给你吧。”“好哇,多少钱?”“3块。”说完,廖柯然假装拿出钱的样子,两人交换了扳手和“钱”。铭铭兴奋地搬来了椅子坐在工具箱旁,挽着手说:“我是老板,快来买工具哟!”他的“叫卖声”吸引了几个小朋友的注意。不一会儿时间,-陆续有几个小朋友都跑来高兴地“买”走了不少东西。铭铭抽空又找来一个小毛刷,卖力地在工具箱上刷来刷去。我问:“你用毛刷刷什么呢?”他边刷边回答:“我要打扫干净呀,大家才会又来买。”

分析与思考:

1.铭铭是这学期才从厦门转到班里来的。活动区开始的最初阶段,其他孩子虽然不太接纳他,但他却有很强的'与同伴交流的欲望,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他巧妙地利用了小朋友对角色游戏感兴趣的特点,扮演“老板”的角色,玩起了“老板卖工具”的游戏。显然孩子已经懂得运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了.

2.这一情境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当我正在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铭铭尽快让集体接纳他时,铭铭已经运用了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这让我感受到孩子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让我更加想了解其他孩子是怎样介入群体活动的。他们在介入时会有哪些表现,会使用哪些策略,哪些策略是有效的?我试图找到影响儿童介入群体活动中的因素和特点。

故事二:“老师,他们不让我玩!”

尹恒远径直走到两个正在看迷宫书的小朋友身后.从他俩背后凑过头,用身体挤进去宣布:“我来看书了!,两个小朋友很不满地说:“我们在看,你等一会儿嘛。”尹恒远不屑地离开,又快速来到正在玩积木的刘欣航面前,抢下杭杭搭房子用的积木玩起来。杭杭立刻大声制止:“不要拿我的玩具!”远远满脸不悦地指着小朋友的方向对我说:“老师,他们不让我玩!我解释道:“他们不是不让你玩,是觉得你有些事情做得不太对,你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尹恒远睁着大眼睛看着我,没有说话。我又说:“你看看有没有其他小朋友需要你加入的,但是要注意好好说话。”远远受到了启发,走到正在玩胶泥的晨晨身边说:“你只做了一条毛毛虫呀,我也做一个,让它们两个在草地上打滚好不好?”晨晨一听,立刻高兴地同意了,两人开心地玩了起来。

分析与思考:

1.尹恒远的介入经历了用身体“挤”,被人拒绝后的“不屑”,不经别人同意的“抢”,到满脸不悦地“告状”.他的介入方式是主动的,但却是负性的、无效的介入。他用告状的方式主动与老师互动。我注意到我班约有5名孩子在介入遇到困难时,都是用向老师告状或求助的方法,期待老师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2.针对尹恒远好动、聪明、脑子灵活的特点,我认为运用语言启发的方式已经能达到目的。同时我更想了解其他孩子的介入策略,寻找他们介入活动时的其他方法。

故事三:“我要昕你讲故事。”

语言区的几个小朋友正聚在一起看一本迷宫书。冉聆言在他们身后走来走去,不时伸长脖子也想看书,但始终看不到。他停在原地愣了一下,转身另外拿了一本书,故意放到不远的桌子上,大声地读起故事来。一旁的张耀文听见了,很有兴趣地凑过来。不一会儿,好几个看迷宫书的小朋友都被他吸引了过来。他们边说着“我要听你讲故事。;边迅速地组成了一个一J、圈子把他围了起来j冉聆言讲得更带劲了,不时变换语气,模仿角色的对话。随着情节的不同,他的小脸时而舒展,时而紧绷,两手也配合内容挥舞着。而朋友们也听得特别带劲,时而大笑,时而耳语。

初中教育叙事文素材摘抄(精选篇3)

午饭过后,我在办公室改作业,忽然有轻轻地敲门声,随即一个脑袋探了进来,环视四周。我看到后,笑着说:“进来吧,海强。有什么事呢?”

海强听后,快速的闪进来,并轻轻地掩上门,似乎很神秘的样子。

“老师,想和你商量个事,可以吗?”他惴惴不安的说。“说吧。”我随意地答道。其实心里有了很多的猜想。他见我不是很严肃,放松了一些,咽了口口水,才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请求你把我的位子换换。随便和谁都可以。”“哦!为什么?”我故作姿态,不置可否的样子。海强一看我一幅狐疑的样子,有点急了:“真得,老师。我知道你们大家对我有些看法,更知道你安排我和小雪坐的原因。请老师你相信我,那都是过去时了。真的!”说完,很认真地看着我。我瞪大了眼睛,故作疑虑,没有开口,思绪却早飞到了过去。

本学期,我还是担任初二某班的班主任。一天,几个班干部找我反映情况,说本班海强和小雪谈恋爱了。而且肆无忌惮了呢。表情很亲昵,动作很夸张,上课还经常传纸条,也带动了一些不安分的人。同学们是议论纷纷,有讨厌的,有羡慕的,也有起哄的,他们担心情况会越来越糟糕。我起初并未惊讶,早恋嘛,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常不过的现象。故作严肃地和同学们了解情况,商量对策。后来的几天,又收到几个家长和老师的反映。我想,这个事情真得好好解决了。

我很了解我们班的学生,海强是个很秀气的男孩子,比较要强,比较干脆。小雪比较文静,不善言辞。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习不怎么好,家离学校比较远,父母基本管不着。如此便造成了他们内心的空虚和无聊。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无聊的时候是最容易犯错的。因为那时的人对于事情的分析和对于行为的控制室最为模糊的。再者,他们都是懵懵懂懂的中学生,就更加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看来事情是比较严重的,那该怎么办呢?老师处理学生早恋不外乎这几种办法:第一种是谈话,分析利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二种是告知家长,让家长直接处理,老师作壁上观:第三种就是以简单的方式勒令停止。其实这些方法都有弊端。谈话的方式太老套,容易老生常谈,反而激起了逆反的心理:让家长处理又比较麻烦,不好协调,不能保证质量:至于第三种就更不行了,纸是包不住火的。我心里直犯嘀咕。到底是直接找他们谈话,还是用最直接粗暴的方式呢。我很犹豫。

现今,学生的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于出现很多学生以早恋为荣的状况。其实早恋并没有大不了的,是人生发展必然要经过的阶段。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早恋是学生认识本我,展现自我的方式。早恋,也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 。在中国,“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 ,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经过二十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单相思 )。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一般认为青少年恋爱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尤其对女孩更为明显突出,但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亦有人认为早恋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作准备,不宜过份禁制或压抑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采用疏导和半隐秘的方式进行。首先,我找了一个时间,分别把海强和小雪单独叫到办公室,进行谈话。我先找的是海强。那个下午,当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的时候,他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过我知道,这样的孩子往往是“色厉内荏”的角色。我不紧不慢地说:“海强同学,今天找你过来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了解一下你对于学习的看法,以及对于自己性格的看法。”听我说完,他嘴角翘了翘,眼睛眨了好几下。“没有关系的。我肯定会保密。而且我知道你是一个很干脆的学生,老师最喜欢你这样的学生。”他踌躇了一会儿,咬咬牙说:“老师,我知道我的表现不是很好,可是,我也很想表现好点的。老师你对我好我明白。爸爸妈妈在家里只会问我成绩如何如何,如果不好就是一顿骂,有时还要打我。老师,其实我的内心还是很苦闷的。”“还有,我在学校里的表现也不好。成绩十分不理想,和同学关系也处的不好,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其实老师,我真的不想这样的。我也知道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我也想和同学搞好关系,最后考上一个好的高中。让大家都高兴。只是我努力过,但都失败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干脆就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了。感觉身不由己。”话匣子一打开,他就连续说了一通。我也不打断他,只是微笑着倾听。我突然发现,做一个倾听者其实是很幸福的。

对于他的话我并不感到惊讶,大部分初中生都会有这样的自我认识。我笑着说:“哦!是的。你努力过的,我都看到了;父母对你有很高的要求我也有了解。只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会比较脆弱。学习本身就急不来,但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持之以恒。我对你还是有很大信心的。”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说了挺多的例子,他似乎被我调动了很大的信心。我们还制定了比较适合的措施。但有一条我坚持了下来――座位由我安排,他不提异议,绝对服从。

后来,我又找了小雪,内容基本类似。两次谈话都没有涉及早恋的问题,因为我知道,对他们说太多的套话反而会适得其反。

起初,我还是老样子。只是上课经常叫到他们,经常检查他们的作业,也从多处了解情况。一段时间后,发现确有改善,但早恋的迹象还是很明显。于是,在一次月考后,我把他们俩的座位安排在了一起,成了真正的“邻居”。刚开始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大家一阵唏嘘,继而一阵哄笑。他们的反应先是一愣,继而是不可思议,再是欲站起来反击。我那时早做了充分的准备,马上大声说:“我们有些同学已经保证过了。”说完紧紧盯着他们。他们一看我如此严肃,欲言又止。事情还是按照我的预想发展下去。

刚开始几天大家都不是很适应,很多同学都要不自觉的朝他们那里看看。他们也没有什么思想准备,也是很不自在,上自学课都不敢靠得太近,大有楚河汉界的味道。我还是若无其事,并和几个任课老师也打了招呼,经常关注他们。渐渐地,我就发现,班干部到我这里报告的情况少了,老师的反映也少了,还听到了几句夸赞的话。他们早恋的迹象明显没有了。甚至于都不怎么说话了。但并不是说冷战,就是感觉说话已经是同学之间的味道了。同时,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同学和老师都啧啧称奇。

三个月后,就有了开始的那段对话 。

“老师,你就答应了我吧?我知道早恋不好,学生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你要这样安排座位,还以为是你故意刁难我呢。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我们的这种哦能够关系真得很不好。而且当你真正接触后会发现其实那什么都不是,小孩的过家家而已。我彻底明白了。老师你放心,我肯定努力学习。”他急切地说。“好吧!我对你们的表现表示满意,我现在就到班里去宣布。”说完,高兴地走入班级。

感言:都说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是不纯粹的,我们老师特别害怕学生出现早恋的现象。一出现就如临大敌般,又防又堵。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按照学生的个体特点,努力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以逆向思维的方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曾经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看到过一位云南的优秀班主任,她就是这样处理学生早恋的,效果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初中教育叙事文素材摘抄(精选篇4)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它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起学生探究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想智慧的闸门,让学生充满灵气的大脑和充满创造的双手充分活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在生活中融入集体。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讲一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围绕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让每位学生不再孤独。

在上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我们七(3)班上有几个成绩差的同学,如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由于其父母不在家,他们经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夸奖,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重重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怀疑,兼之与同学发生冲突受了同学欺负感到委屈又不愿向老师报告,无法得到解脱而埋藏在心里。于是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孤僻、自卑,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加之,父母不在家,他们长期无人管理约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以控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们回一直在差生队伍里徘徊,走不出来的。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便开始对他们加强教育。其教育过程叙事如下:

(1)平时多关注些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例如,下课后询问他们能否听懂课;对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父母不在家他们能不能按时吃上饭;天气冷了有没有厚衣服穿;言语间流露出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关心。他们受到老师的关怀后,甚是感动,在以后的课堂上,听课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走神了,作业也能按时交送了,而且做得也非常认真。

(2)课余时间我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孤僻的性格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无益处,并鼓励他们尝试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不要再孤立自己,而要融入班集体的生活中去。并且,我还注意帮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

(3)由于他们底子差,平时上课很难听懂课,尽管他们课后很用心学习,但学习成绩仍不见提高。于是,我就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因为我不但是他们的数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班主任,所以给他们辅导功课时,我不但辅导他们的数学知识,后来只要他们没学会的,我都给他们辅导(除外语我不会例外),把他们不懂得知识补上来,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上课时,竟能举手并正确的回答问题了。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成绩得到飞速的提高,名次基本处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其中,韩笑同学,竟然名列前茅,这种结果远远高出我们共同制定的争取及格的学习目标,更加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奋斗。

然而在七年级下学期,我发现他们几位同学,每次讨论几何题时总是不积极参与,在下面独自做作业、看书,既不参加讨论,也不发表个人见解。学校大型集会、运动会等,他们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课。于是,我找他们谈话,他们说:“升入重点高中只看成绩,只有认真读书才有出路,干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耽误时间。”还说“参加活动就是浪费时间”。

我想:这是长期应试教育效应的余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形成了“离群心理。”导致兴趣狭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这样的人,学科成绩再好也只是书呆子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成为“有知识、无品德的危险品”。

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以下做法:

(1)认识“离群心理”,矫正思想观念。找他们分析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告诉他们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一是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重抓学科教育,轻抓或淡抓其他活动。二是父母的“成龙成凤”观点偏狭影响。上述原因,客观上对三位同学“离群心理”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观上讲,由于同学们对未来社会“用人观”和人才标准认识不足,把人才标准绝对化,对“需要就是人才”缺乏思考。通过和他们交流、分析,使他们明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个性要求更高,通过沿海地区有些行业技术工人工资高于硕士生工资的例子,告诉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是适应生存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质,使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2)寻求超越方式,进行积极超越。“离群心理”的超越方式,一是根除旧习惯,形成新习惯,把“主题班会”改成“主体班会”,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班上实际问题,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说话内容,如在跟王大蒙这样一个喜欢迟到的同学说句心理话的主体班会上,要求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先送一句话给王大蒙同学。总结时对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和说话内容予以肯定和表扬,学校大型活动动员他们(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参加,并布置项目要求他们完成。二是树立他们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培养其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组织他们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集体活动,取得荣誉,便予以庆祝。三是发现其他同学的离群行为,在班级中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别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离群”转变为”亲群”。

(3)时时给予鼓励,处处进行督促。在组织他们进行超越“离群心理”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波折与反复,这既要靠自我教育能力、更要靠教师鼓励与督促。上述三个同学在开始接受超越“离群心理”教育时表现很积极,但后来也有再回头的趋势。这时,就不失时机地再给其布置参与和主持活动,对他们关心集体,并培养了多种兴趣的进步予以表扬,并督促他们制定“参与班集体活动计划”,逐渐加大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频率,对他们的评语也随之提升,使他们逐步告别“离群心理”,形成集体观念。

通过我近一学期时间教育,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人的“离群心理”不但没有了,而且各人的文化成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他们体会到了融入班级的快乐感。

进入八年级后,由于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而且他们(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人)的知识根基,不如那些成绩一直都比较好的同学的知识根基稳固。以致于这些后来居上的同学,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倍感吃力,对部分章节的内容仍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就给他们增加了比别人更多的压力。为了把把所有的内容都很好的掌握,给九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晚上熬到很晚,缩短睡眠时间而用来学习。在期中考试后,我发现高瑞瑞等人,经常上课时晕晕沉沉,有时竟然上课睡着了。

于是,课后我就找他们谈话。当得知他们晚上熬夜,甚至熬通宵学习才导致上课睡着后,我立即对他们的这种行为 进行制止。并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已经本末倒置了,对学习不仅无益甚至还有害。为了帮助他们巩固基础,我没事几乎不离开班级,随时为他们讲解遇到的难题。恢复正常的作息以后,他们上课时明显有精神了,头脑也似乎更灵活了,难题一点就通。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在八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成绩再次飞跃,其中高瑞瑞和韩笑,名列前茅。真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初中教育叙事文素材摘抄(精选篇5)

初三分班后的第一节课,我就注意到了一个学生,当别人都起立时,他却端坐在座位上,而且满脸的理直气壮。对这样的学生,我当时就有些不快,但考虑到是我的见面课,我强忍住没发作。

课下,我发现他不起立是真有原因――他的骨骼严重变形,骨节突出,行走异常困难,可以说是在“挪行”,甚至日常起居都需要别人帮助。然而他虽身患残疾,但成绩却很优秀。登时,我所有的气恼都烟消云散,代之以满心的同情和心疼,还有敬佩。考虑到他的不便,在此后的教学和生活中,我给了他最大的照顾――别说不用值日,甚至作业他也可以免交。

可是,我却慢慢地发现,我满怀的疼爱得到的却是失望和愤怒:上课回答问题,他常常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以惊人之语引起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与老师说话,他油嘴滑舌,缺少尊重;与同学交往时,他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好吃、好玩的东西即便不是自己的,也要以他为主,稍有不如意就对同学恶言相加;上午第一节朗读课基本不上,而且还要耽误照顾他的同学上课,等等等等,可谓不胜枚举。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禁开始反思。据我了解,他初一时还非常老实,初二、初三时却越来越不像话,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变成了这样?

上课经常打乱教学秩序,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老师不舍得训斥他;和老师贫嘴打趣,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老师“偏爱”他;对同学颐指气使,也许是因为他知道同学们对他有太多太多的关心和忍让。

我不禁产生了疑问,难道爱也会犯错?也许太多的爱笼罩着他,使他看不清方向,迷失了自我。也许对他过分的照顾伤害了他脆弱的自尊,才会使他如此玩世不恭!也许错的并不只是他,还有我们!

如果一开始,我们就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把他当作正常的学生对待,除非极特别的事才给予照顾,其他都一视同仁的话,或许会是另一种情况。

我深切地感到,有时同情并不一定真正能帮助一个人,尤其是对待“有问题”的孩子,溺爱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有时,爱也会犯错!因此,爱要把握方式,掌握分寸!

初中教育叙事文素材摘抄(精选篇6)

如何让每个成员都参与课堂,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人的尊严呢?我在评价机制上动脑筋,不仅采用将全员参与作为评价小组的重要指标、进步幅度大的成员为小组双倍加分等方法,还利用沟通平台(每个班级门外墙壁上一块由各任课教师书写,用来公示班级优秀小组和进步学生的小黑板)来放大他们的成功,让各班师生一整天都能见证他们的光荣。还别说,这种做法真让我收获着因学生进步而带来的欣喜和幸福呢。

课上,分配好朗读的展示任务后,各组进入紧张的准备阶段。当我走到四组巡视时候,正好组长劝说组员冯世阳,“你读倒数第二段吧”,“我能行吗?”冯施洋小心翼翼地说,拒绝的语气里却分明又是热烈的期待。我知道他底子太差了,他想读却又怕读不好,影响小组……我连忙俯身轻拍着他的肩膀和大家说:“我看你们组长有眼力,他能读好,你们说呢?”“是的,你要是不读,咱们就少一个人次分呢。”同学们鼓励道。

展示时间到,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第四组冯世阳的时候,同学们诧异第四组怎么能让他单独亮相呢!因为冯施洋在大家眼中就是一个胆小、说话吞吞吐吐的同学。那一刻,屋子里更是格外宁静,宁静里还带着紧张。他开始读了。“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他的声音里像是凝聚了所有的磁力,个别地方还有些不连贯,但在这个文段的朗读中竟然让人感觉到是激动和难忘的回味,当他坐下,片刻的宁静后是一片雷鸣的掌声。“给第四组加2分,因为他们组员进步大!”我说,“你们的掌声就是加分的最好理由,对吧。”“对!”全班同学大声地喊道。当我把加分写在黑板的小组评价栏里后,我看到他的小脸涨得通红,正如他所读的文段里的话一样,“他感到太幸福了”。

为小组加分的愿望,让他超越了自己,勇敢地站起来;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日趋进步,让这样的丑小鸭享受到成功的幸福。

沟通平台,点亮每一个名字

课后,当我来到走廊在沟通平台上写评语的时候,围过来的同学说,“老师,写冯施洋!老师,写冯施洋!”我笑了,同学们多可爱呀,他们怀着一颗好的心和我一样为同学的进步而品尝到了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成长,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有人格的完善。我在沟通平台上写下有力的几个大字:“我为冯施洋本节课的表现而骄傲,我为第四组的力量感到震撼!”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花,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名字,让每一个名字都闪光,每一阵风吹过,都是一片幸福的颤抖。倾心于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巧用团队评价和沟通平台让我听见学生成长的拔节之声,收获着帮助学生成功的快乐。

初中教育叙事文素材摘抄(精选篇7)

上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之后,我开始思考口语交际怎么上。想想从前的教法,总是少数学生发言,多数孩子只是课堂上的听众。如何才能让所有的孩子动起来?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组织孩子们围绕本单元“浓浓的乡情”这一主题搞一次语文活动。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了学生,教室里立刻沸腾了。孩子们兴奋,激动,有几个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当我告诉他们这次语文活动由他们自己主持、所有的同学都是演员时,教室里又是一片欢腾。“哪些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主持人的滋味?”我微笑着问。孩子们窃窃私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举手。我知道他们从来没有主持过这样的活动,心里难免会有所顾虑。于是,我用鼓励的语气说:“鲁迅先生曾称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我相信我们班也一定会有这样的孩子!”话音刚落,张德坤就把手举得老高。接着,一个女孩子也举起了手。经过全班推荐,我最终挑了4个孩子主持。

为了激发全体同学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我宣布表演的节目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组长全权负责。要求每个组至少一个集体节目,一个个人节目。集体节目必须全员参与,个人节目根据内容自行安排人数。

经过两天的准备之后,活动如期开展。我走进教室,黑板上“浓浓的乡情”这几个醒目的大字,经过一番修饰分外漂亮,让我眼前一亮。据了解,那是出自担任本次主持人的女孩蔡梦飞之手。真没想到,她的艺术字居然写得那么漂亮,连我都自愧不如。

活动开始了,我站在教室的后面,用手机录制着他们表演的.节目。二组声情并茂的诗朗诵,深深地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一组自编自导的三句半轻松幽默,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五组表演的小品别出心裁,深受孩子们喜欢……

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一节课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孩子们是那么轻松,那么愉快。当下课的音乐声响起时,他们依然沉浸在快乐之中。

这是我接手这班孩子以来第一次看到他们笑得那么甜美。尽管还有很多不足,却让我真正体验到了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后的轻松和释然。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有一种幸福感悄悄溢满我的胸怀。

反思:

一、相信学生。产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念头源于我对孩子的真正信任,相信他们有积极参与的兴趣,相信他们有自我挑战的勇气,相信他们有自编自演的能力。因为充分相信,孩子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

二、解放学生。学生的解放首先源自于教师的解放。我把自己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了出来,把课堂慷慨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去讲,去演。因为彻底解放,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开心。

三、利用学生。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要靠教师去挖掘,去利用。利用孩子们的表现欲、荣誉感,开展小组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因为有效利用,节目精彩纷呈,孩子表现出众。

四、发展学生。发展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终点。孩子们在自我组织和自编自演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升,情感得到了升华,身心愉快发展。

初中教育叙事文素材摘抄(精选篇8)

百草园雪地捕鸟,情趣盎然;文学家白描动作,生动传神。课后,我让学生仿照文章的白描手法,写一个动作描写的片段。很巧,三个学生同时写到捉鱼,但水平殊异。有比较就有鉴别,有鉴别更能明理。我意识到这是一次作文指导的契机,便用“白描手法”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指导。

我把三个片段配上点评贴在教室,让学生随意欣赏,随意议论。

生1:我和几个朋友到小溪里捉鱼。我搂起袖子,把手伸进水中探了探,没有。于是换了一个位置,水很清澈,一下就看到了鱼的所在。我又伸出了双手,向水中奔去。一捧,便捉到了几条小鱼。

卢老师点评:鱼的地盘鱼作主,在小溪里捉鱼,一搂、二探、三伸、四奔、五捧,鱼被捉到的可能性只有两种:非傻即呆。

生2:来到了鱼塘,“摸鱼高手”爸爸先将袖子挽起来,走进鱼塘中心,把手慢慢伸进水中,不要让鱼群感觉到。一边缓缓走动,一边用手去摸。在即将摸到鱼时,双手向前一握,张开手,就会有一条小鱼了。我看爸爸做了一次,就会捉鱼了。啊,原来捉鱼这么简单啊!

卢老师点评:“挽”袖子比“搂”袖子靠谱,但走到鱼塘中间却想不被鱼群发觉不太靠谱,看爸爸做了一次就会捉鱼了,更不靠谱。孩子,捉鱼没有这么简单,写作文也没有这么简单啊!

许楠:我一来到水边,就准备伸手捞鱼。姐姐叫我不要轻举妄动,要“埋伏”起来,把手慢慢地逼向鱼,才可捞到。于是,我趴下来,把手“潜伏”在水里张开成喇叭状,静静地等鱼进入包围圈。然后我屏住呼吸,慢慢收拢手指,等鱼完全在我的掌握之中时,忽地双手往上一提,几条小鱼便成了我的俘虏了。我本来是想养着他们的,可我喂什么他们都不吃,过不了几天,就都一命呜呼了。老天,到底要怎样才可以把他们养活啊?

卢老师评作文:实践出真知。趴下、埋伏、逼近、收拢、猛提,请鱼入瓮,步步为营。鱼得水固然得了地利,但奈何不了人和!至于怎么养活鱼,两个字——放生!

作文贴出后,学生议论纷纷。我问学生的体会,他们都说,许楠才是真的捉到鱼了,其他的人肯定没有捉到鱼,有真实的体验才能写好作文……我总结说:真实是文章的生命,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者心如明镜,要感动别人,先打动自己。

我相信,这次“白描式”的作文指导,胜过平时的精雕细琢。因为,问题生成于学生作文,探究附着于学生生活,结论作用于学生未来。

反思:学生作文的“假、大、空”,一部分是因为学生经验水平的青涩,一部分也归咎于老师作文指导的“不真、不细、不实”。体验个性化,即真;指导具体化,即细;内容生活化,即实。作文生活化,生活就能化作文。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这是“白描”指导的精彩;移花接木,穿针引线,这是教师主导的魅力!

    相关文章

    58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