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说课稿

| 育祥

教学反思涉及对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教学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效果等方面的评估和思考,通过这个过程,教师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说课稿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说课稿篇1

我的发现

(4)学生汇报量的方法,师请同学评价这种方法。

师小结:直接量的方法挺好,虽然测量有误差,不准,但我们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只能在180°左右,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180度呢,谁还有别的方法?

(二)剪拼法

学生汇报后师小结:能想到这个方法不简单,拼成的看起来像平角,到底是不是平角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教师和学生剪一剪、拼一拼)

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了一起,拼成了一个大角,角的两条边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呢?看起来挺象的,但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有时会差一点点,谁还有别的方法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

(三)折拼法

学生汇报后师小结:我们要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实际上就是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一起,像剪和折的方法,看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是不是180度,都是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解决的问题。

这三种方法都不错,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时会有误差,不太有说服力。想一想,你还能不能借助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想办法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四)演绎推理法

(借助学过的长方形,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认为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演示课件: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内角和等于360°,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师小结:这种方法避免了在剪拼过程中由于操作出现的误差,非常准确的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到方法,分享经验,更重要的是领悟到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探究的过程比探究获得的结论更有价值。)

学生用的方法会非常多,但它们的思维水平是不平行的。

直接测量法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用加法求和;

拼角求和法,也就是间接剪拼和折拼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拼成一个特殊角,也就是平角来解决问题;

而演绎推理法,即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合二为一,或把长方形一分为二,成为两个三角形,这是更深层次的思考。

前两种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能使我们确定研究的范围只能是180度左右,而不可能是其他任意猜想的度数。最后一种方法具有演绎推理的色彩,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后,因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原来长方形的四个内角之和360度,所以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360°÷2=180°,这种方法从科学证明的角度阐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它有严密性和精确性。

本节课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程度从低到高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严谨性。让学生在经历量和拼之后,逐渐会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得到集中,集中为分的方法,最后将四边形一分为二,五边形一分为三,六边形一分为四……,又会发现一些新的规律。】

4.验证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5.进一步感受

(1)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个小三角形,问学生内角和是多少度?再出示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问学生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这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有什么发现吗?

(2)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演示不断变化的三角形。)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化?(三个角的度数都在变化,内角和却总是不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如果老师把一个角一直往下拽,猜一猜会怎样?

(通过变化的三角形和三个内角的数据显示,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关系;当把三角形的一个角一直向下拽,这个角变成了一个180度的平角,另外两个角变成了0度角,虽然已经不再是三角形,也能从一个侧面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使学生感受到极限的思维方法。)

6.解释课前问题

用内角和的知识解释课前的问题,为什么在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

三、拓展应用,深化创新

本节课的练习由易到难,设计成三个层次。

1、基本练形成技能    2、变式练巩固技能

3、  综合练发展提高技能

○1.介绍科学家帕斯卡(出示帕斯卡的资料)

师:帕斯卡为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以后学习的知识中,也有很多是帕斯卡发现和验证的,他12岁就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我们同学还没到12岁,看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去探索和发现。

○2.多边形边形内角和

(设计求多边形的内角和,旨在把新问题转化归结为求几个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上,渗透化归的数学学习方法。)

四、总结全课,全面提升

我们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了六边形内角和,那么五边形、七边形……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你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究问题,相信你还会有一些精彩的发现。

整个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做到“导入新课--新,引导探究--实,分层训练--活,新课总结--精”。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  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85页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2、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探索型的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以及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它是分成3个部分来呈现的。第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第二部分是通过拼角的实验来探究并归纳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第三部分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这样编排由发现问题,到验证问题,再到运用规律,充分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和强烈的数学建模思想,既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3、  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

认知技能:学生动手操作,在猜想后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数学思考:在操作实验中,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转化过程及数学建模思想,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

解决问题: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各种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感,并在教学中,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4、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对编者意图的理解。将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过程并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同时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掌握的探究规律的全过程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  教学具准备

每个4人小组准备4个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纸片至少各一个,且要求大小不一)、实验报告单一份;

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小剪刀、白纸各一张。

二、说教法学法

我要说的第二块是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我运用“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学法, 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谈话激趣设疑导入-- 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巩固新知--全面提升”,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然,一堂课的效果如何,还要看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的教学程序设计。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了解,设计了4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小游戏:猜一猜藏在信封后面的是什么三角形。

师:我们在猜三角形的时候,看到一个直角,就能断定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看到一个钝角,就能断定他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看到一个锐角,就判断不出来是哪种三角形。看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为什么画不出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呢?

三角形的这三个角究竟存在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创设的不是生活中的情境,而是数学化的情境。有的孩子认为一个三角形中可能会有两个钝角,还有的提出等边三角形中可能会有直角,这两个问题显现出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学生用已经学的三角形的特征只能解释“不能是这样”,而不能解释“为什么不能是这样”。这样引入问题恰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疑问与猜想中寻找验证的方法。)

教学进入第二环节--引导探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介绍内角、内角和,并提出猜想

师:我们现在研究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它的内角。

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2.确定研究范围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黑板上这一个行不行?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学生反对)

请你想个办法吧!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哪几类三角形,就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这个问题,来渗透研究问题要全面,也就是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3.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一)测量法:

(1)学生自然想到要量出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就能够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从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关系都接近180度。

(2)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人用量角器量出一种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计算出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3)记录小组测量结果及讨论结果

实验名称三角形内角和

实验目的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实验材料尺子剪刀量角器    锐角三角形纸片    直角三角形纸片    钝角三角形纸片

方法一    三角形的形状每个内角的度数    三个内角的 和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说课稿篇3

《三角形内角和》

这节课中,我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探索,互动学习,充分运用教、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主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上课开始,我就讲故事的情景引入,提出:拿的是有原来一个角的那块玻璃还是有原来两个角的那块玻璃?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富有挑战性,充满了浓浓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欲望,学生有了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逐步探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本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画一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量一量: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谁的内角和大?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生汇报:锐角三角形是180°;直角三角形是180°度;钝角三角形是180°,比较是不是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呢?比较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大约是180°。再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再拼一拼或折一折。发现三个角可以拼(折)成一个平角,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从而推理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个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练习设计,把课堂向生活延伸

练习的设计注意了梯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量体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一个练习用水果宝宝来遮住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求出这个角的度数。学生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很快就求出了被遮住的角度数。第二个练习是在第一个练习题的基础上增加难度,也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180°求出其它两个角的度数。在题型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根据已有的知识推理出图形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角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性质来求其余角的度数。第三个练习题是学生比较喜欢的“问不倒热线”电话互动的形式,有新意,使学生在前两题的基础上来解决的: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有几个钝角;至少有几个锐角?为什么?练习不光注意了形势变化,更注意了练习坡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这样,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也是可以延伸运用到生活中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说课稿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内角和》,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数学是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它需要运用“对话式”的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能力。新课程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以及获取知识的渠道都有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正是教师在新课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式的着眼点。

应该说,新的教学方式将伴随着教师对新课程的逐渐透视而形成新的路径。要破除原有教学活动的框架,建立适应师生相互交流的教学活动体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教者与学者感情上的融洽和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我认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育的长足发展,在未来的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学情境的营造是教师走进新课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情境不是文本中的约定,也不是现成的拿来就能用的,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探索、研究、发现、形成。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揭示了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此外,它的证明中引入了辅助线,这些都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也是几何问题代数化的体现。

三、学生分析:

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能力自己动手,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收集、编制、改造适合自身使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建模问题,他们乐于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具有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他们渴望体验成功感和自豪感。因而老师有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同时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情境教学中,通过探索与交流,逐步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并能进行简单应用。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开放式命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通过有效措施让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

2.能力目标:通过拼图实践、问题思考、合作探索、组内及组间交流,培养学生的.的逻辑推理、大胆猜想、动手实践等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添置辅助线教学,渗透美的思想和方法教育。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五、重难点的确立:

1.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

2.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六、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采用对话式、尝试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悬念引入

一堂新课的引入是老师与学生交往活动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铺垫,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破除疑难心理、乏味心理的关键。一个成功的引入,是让学生感觉到他熟知的生活,可使学生迅速投入到课堂中来,对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接下来教学活动将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快事了。

具体做法:抛出问题:“学校后勤部折叠长梯(电脑显示图形)打开时顶端的角是多少度呢?一名学生测出了两个梯腿与地面的成角后,立即说出了答案,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待学生思考片刻后,我因势利导,指出学习了本节课你便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了。从而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动手实践,尝试发现: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按线剪开,然后用剪下的∠A、∠B与完整的三角形纸板中的∠C拼图,使三者顶点重合,问能发现怎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会发现,三者拼成一个平角。此时让学生互相观察拼图,验证结果。从观察交流中,互学方法,达到生生互动。待交流充分,分小组张贴所拼图形,教师点评,总结分类,将所拼图形分为∠A、∠B分别在∠C同侧和两侧两种情况。对有合作精神的小组给与表扬。

(将拼图展示在黑板上)

2.尝试猜想:教师提问,从活动中你有怎样的发现?采取组内交流的方式,产生思维碰撞。此时我走到学生中去,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与适当的引导。之后由学生汇报组内的发现。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3.证明猜想:先帮助学生回忆命题证明的基本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的步骤,其他同学补充完善。下面让学生对照刚才的动手实践,分小组探求证明方法。此环节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发现、体验的时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互取所长,合作探索,找到证明的切入点,体验成功。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和指导,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借此增进教师与学有困难学生之间的关系,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合作探究后,汇报证明方法,注意规范证明格式。此处自然的引入辅助线的概念。但要说明,添加辅助线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证明某一结论,需要引用某个定义、公理、定理,但原图形不具备直接使用它们的条件,这时就需要添辅助线创造条件,以达到证明的目的。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说课稿篇5

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以及已知两个角度数求第三个角度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是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大小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形若干量角器剪刀。

教材与学生

教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对大小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比较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教材为了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安排了两个活动,通过学生测量,折叠,撕拼来找到答案。

学生在已有的会用量角器来度量一个角的度数的基础上,会首先想到这种方法。但测量的误差会导致测量不同,因此,学生会想到采取其他更好的办法,通过亲手实践,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呈现真实状态。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度数。这里有两个三角形,一个是大三角形,一个是小三角形(图略),到底哪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比较大呢?

学生各抒己见。

二、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观察三角形哪个内角和大,同学们有两种不同的猜想,可以肯定,必定有错下面我们来测量验证。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量一量,算一算图中大小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并做好记录,记录每个内角的度数。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由小组汇报测出结果(三角形内角和)

(4)师小结:我们通过测量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测出结果接近180。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归纳总结:

师引导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会不会就是180呢?

(一)组内探索:

(1)以小组为单位探索更好的办法。

(2)以小组为单位边展示边汇报探索的过程与发现的结果。

(有的小组想不出来,可以安排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结果,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到良好的学习方法)

(3)把你没有想到的方法动手做一次

(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证明过程)

(4)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进行操作演示。

(二)教师演示

撕拼法1。教师取出三角形教具,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如图所示

2.师:这三个内角放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

师:平角是多少度呢?说明什么?

生:180?说明三个内角和刚好等于180。

师:这种方法是不是适用各种三角形呢?

3。学生每人动手实践,看看是不是不同的三角形是否都有这个特点,也能拼出一个平角呢?

进行实验后,结果发现同样存在这一规律,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

折叠法: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接近180,那是因为测量的不那么精确,所以说“接近”,又通过撕拼方法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刚好拼成一个平角,进一步说明三个内角和是180,现在再来演示另一种实验,再次证明我们的发现。

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在学生完成这一实践后肯定这一发现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大胆去思考发言,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后老师在演示达成共识,这样学生学到知识印象颇深,也理解最为透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巩固练习,知识升华。

1.完成课本第28页的“试一试”第三题。

2.想一想:钝角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

锐角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和能小于90吗?

3.有一个四边形,你能不用量角器而算出它的四个内角和吗?

试一试,看谁算得快。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角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下面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个算式,从结果上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

师:观察的真仔细!(点击课件,出示多种多样的三角形后提问)同学们,咱们都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特殊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不是这个样子的三角形,请看大屏幕,这些任意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是不是都是 180 度呢?

[回答可能有二]:

(一种全部说是:)

师:请问,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认为?

生: ……

师:看来,大家是通过这两个三角形猜想的,是吗?想不想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生:想)好,咱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王国,一起去研究它们内角和的秘密吧!(师在课题“内角和”下面划上横线,打上问号)

(一种有一部分同学说是,有一部分同学说不是:)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 想不想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生:想)好,咱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王国,一起去研究它们内角和的秘密吧!(师在课题“内角和”下面划上横线,打上问号)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老师看你们有答案了,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奇思妙想?

生:我准备用量的方法。

师:然后呢?

生:然后把它们三个内角的度数相加起来,就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师:说的真不错,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生:我是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 师鼓励: 你的想法很有创意, 等一会儿用你的行动来验证你的猜想吧!)

生:……

(如生一时想不到,师可引导:他是把三个内角的度数相加在一起,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进行观察,看看能不能发现些什么呢?)

师: 好啦, 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数学家, 一定能找出更多的方法的, 请你们在研究之前,也像老师一样,在三个内角上编上序号,角一、角二、角三,现在就请同学们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各种类型的三角形进行研究,看看它们的内角和各有什么特点。咱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方法好!

开始吧!(学生研究,师巡回指导)预设时间:5 分钟

师:老师看各小组已经研究好了,哪位同学愿意上来交流一下?

师: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研究的,最后发现了什么结果?

( 预设: 如果第一类同学说的是量的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来研究的?

生:量角器。

师: 那请你说一下你度量的结果好吗?

( 生汇报度量结果)

师: 刚才有的同学测量的结果是180 度,有的同学测量的结果是179 度,有的同学测量的结果是182 度,各不相同,但是这些结果都比较接近于多少?

生:180 度。

师:那到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 度呢?还有哪位同学有其它的方法进行验证吗?

生:我是先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掉以后粘在一起,然后在量出它们三个角组成的度数。

师:他演示的真好,你们听明白了吗? 李 老师把他的过程给大家在大屏幕上演示一下。

(师边讲解边点击 FLASH :把三角形按照三个内角撕成三块,先把角一放在右边,再把角二放在左边,最后把角三调个头,插在角一角二的中间,这样它们三个内角就形成了一个大角,角一的这条边,角二这条边看起来在一条直线上,那到底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呢,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量一下,师演示后问学生: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那这个大角是个什么角呢?通过刚才拼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师:好极了,刚才这个小组的同学用拼的方法得到__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还用了折的方法(生介绍方法)

师: 你们听明白了吗? 李老师把他的过程给大家在大屏幕上演示一下。

(师边讲解边点击 FLASH :先找到两条边的中点,把它连起来,把角一沿着中间的这条线向对边对折,再把角二向里对折,使它的顶点与角一对齐,最后把角三也用同样的方法对折,这样它们三个内角就形成了一个大角,这个大角是个什么角呢?)

生:是个平角。180 度。

师:除了用了量、拼、折的方法来研究以外,刚才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还发现了一个同学用了一种方法来进行研究,大家想知道吗?

师:请这位同学来说给大家听听吧!

生:我把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因为长方形里面有四个直角,所以它的内角和是360 度,那么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 度。

师:刚才我们用量、拼、折、推理的方法都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同学们,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刚才测量的不同结果是一个准确数还是一个近似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 1 :量的不准。

生 2 :有的量角器有误差。

师:对,这就是测量的误差,如果测量仪器再精密一些,我们的方法再准确一些,那么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将是 180 度。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三角形研究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了一个相同的发现,这个发现就是?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师板书)

师:把你们伟大的发现读一读吧!

(三)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师:请看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左边这个内角和是多少度?(生: 180 度)右边呢(生:也是 180 度)

师:现在老师把它们拼在一起,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

(生答后师引导归纳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形状大小无关,组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依然是 180 度。)

师:刚才我们在讨论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两个好朋友却争执了起来,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课件内容:一个大一些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比你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另一个稍小的锐角三角形说:“是这样吗”?)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今天我们就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为它们解决解决吧!

师:真不错,你们当了一回小法官,帮助三角形兄弟解决了问题,它俩很感谢你们,三角形王国中还有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小博士们,你们愿意解答吗?

师:好,请看大屏幕!

(出示基础练习)在一个三角形中角一是 140 度,角三是 25 度,求角二的度数。

生答后,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陈述后,师鼓励:说的真好!

出示自行车、等边三角形的路标牌、告诉顶角求底角的房顶、直角三角形的电线杆架进行练习。

(出示)小红的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 70 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师:看来啊,三角形的知识在咱们生活中还有着这么广泛的运用呢!昨天,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事情,小明不小心将镜框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摔破了,(课件呈现情境)他想重新买一块玻璃安上,小明非常聪明,只带了其中的一块到玻璃店去,就配到了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了。你知道他带的是哪一块吗?

(预设: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你能求出下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师:太棒了,这位同学把这个四边形分割成了二个三角形求出了它的内角和,你能像他一样棒求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嗯,真不错, 你们知道吗?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度是 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帕斯卡 在 1635 年他 12 岁时独自发现的, 今天凭着同学们的聪明智慧也研究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相信在你们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下,你们就是下一个“帕斯卡”!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说课稿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是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大小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形若干量角器剪刀。

教材与学生

教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对大小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比较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教材为了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安排了两个活动,通过学生测量,折叠,撕拼来找到答案。

学生在已有的会用量角器来度量一个角的度数的基础上,会首先想到这种方法。但测量的误差会导致测量不同,因此,学生会想到采取其他更好的办法,通过亲手实践,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呈现真实状态。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度数。这里有两个三角形,一个是大三角形,一个是小三角形(图略),到底哪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比较大呢?

学生各抒己见。

二、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观察三角形哪个内角和大,同学们有两种不同的猜想,可以肯定,必定有错下面我们来测量验证。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量一量,算一算图中大小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并做好记录,记录每个内角的度数。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由小组汇报测出结果(三角形内角和)

(4)师小结:我们通过测量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测出结果接近180。

意图:通过这一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归纳总结:

师引导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会不会就是180呢?

(一)组内探索:

(1)以小组为单位探索更好的办法。

(2)以小组为单位边展示边汇报探索的过程与发现的结果。

(有的小组想不出来,可以安排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结果,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到良好的学习方法)

(3)把你没有想到的方法动手做一次

(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证明过程)

(4)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进行操作演示。

(二)教师演示

撕拼法:

1、教师取出三角形教具,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

2、师:这三个内角放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

师:平角是多少度呢?说明什么?

生:180?说明三个内角和刚好等于180。

师:这种方法是不是适用各种三角形呢?

3、学生每人动手实践,看看是不是不同的三角形是否都有这个特点,也能拼出一个平角呢?

进行实验后,结果发现同样存在这一规律,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

折叠法: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接近180,那是因为测量的不那么精确,所以说“接近”,又通过撕拼方法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刚好拼成一个平角,进一步说明三个内角和是180,现在再来演示另一种实验,再次证明我们的发现。

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在学生完成这一实践后肯定这一发现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意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大胆去思考发言,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后老师在演示达成共识,这样学生学到知识印象颇深,也理解最为透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巩固练习,知识升华。

1、完成课本第28页的“试一试”第三题。

2、想一想:钝角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

锐角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和能小于90吗?

3、有一个四边形,你能不用量角器而算出它的四个内角和吗?

意图:这样分层安排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测量,发现了问题,然后运用撕拼,折叠两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这种学习方式很好,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用到,我们今天探究了三角形的一个秘密,其实它的秘密还很多,有兴趣的话,我们以后继续研究。课后反思:

当我设计这节课时,首先思考,学生面对这个新问题时会想到用那些方法来思考呢?很显然,学生根据三角形大的内角就大,是学生在探究时的真实想法,是一种合情推理,在探究过程中,怎样对待学生的这个错误呢?我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迫不及待的帮助,而是引导学生否定错误猜想,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启迪学生“转化”的思想求得突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从中得出结论,学生完整地经历探究的整个过程,不仅获得知识,还获得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轻松愉快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关文章

    59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