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励志创业的文章

| 小龙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励志创业励志文章两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励志创业的文章(一)

  上周我去广州出差,和阿灿一起吃了顿饭。

  她是我以前的同事,一个能力强性子倔的姑娘。许久未见,她已经离开广告公司和朋友出来一起创业。

  比起以前做广告的时候没日没夜的加班,创业更加辛苦。没离开广告公司的阿灿每天都要吃四顿饭,三餐加夜宵。现在她一天能准时吃一顿就谢天谢地。

  和我说起创业时的艰辛,她付之一笑。曾经被供应商坑,她连夜驱车赶到几十公里外的工厂去撕逼;迭代的新产品刚上线就Bug 不断,她一个从未做过技术的人和程序员坐下来一个个排查原因;后台用户反映使用体验不佳,她一条条看留言然后再逐一回复;产品投放初期市场宣传没钱,她带着团队小伙伴每个周末跑到居民小区搭展台做推广。

  “以前我只用管好自己手上的客户,协调不同团队的成员就行。现在我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学。” 她感慨道。

  我和她同事的时候,她可是威风八面。多年坚实的客户管理和服务经验,让她在公司里如鱼得水。客户买她帐,老板听她话,合作的团队都听她指挥。如果呆在原来的岗位上,再过几年稳步晋升为高管,也能成为人生赢家。“焦虑”这个词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从她的嘴里说出来。可她和我说,一眼望得到头的事业和偏安一隅的知识技能让她越来越感到不安。

  “每次开会时看到刚毕业的小鲜肉实习生冒出来一个又一个鬼点子,说出一个又一个我从没听过的名词,我就感到自己正和外面的世界慢慢脱节。”

  阿灿不仅一次和我说到这一点。这不仅是简单的新老交替的问题。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颠覆了各个行业的认知结构。外部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让传统的广告公司不得不调整自己的业务模式,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可船大难掉头,过去几十年形成的思维和习惯岂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过来的。

  这让我想到最近越来越多的广告行业高管跳出来自己创业。比如WPP(全球最大的广告传播集团) 中国区的CEO 李倩玲女士最近就正式离开了服务多年的集团,投身于自己的创投公司运营。她在一篇采访里说道:

  “如果我再做一家广告公司的话,其实比不过WPP旗下的广告公司,也不会比市场上其他的广告公司做得更好。现在中国已经有几十万家广告公司了,说实话不缺我这一个。我更应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做一些和营销技术相关的投资、管理咨询工作。”

  在这样的理念下,她和伙伴们一同涉足了移动广告、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对于一个传统广告人而言,这些都是崭新的知识疆土,学习成本很高。但如果不逼着自己去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新知识,被时代抛弃只是时间问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凯文凯利认为,未来不管你在什么行业,所有的生意都是数据生意。这句话延伸来看,未来任何一个行业的岗位和职业,都要懂得解读数据。从数据中发现机会,挖掘蓝海。这给到我们的启示是未来不能再用名片上的头衔来限制自己。现如今跨行业跨领域的思维和技能越来越受到青睐:

  产品经理也要懂得市场营销,你要从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未来市场推广的卖点在哪里;

  IT技术也要懂得受众分析,你要用拿手的代码为用户写出最人性化的使用体验;

  市场研究也要懂得程序开发,当你面对成千上万的调研样本时需要机器帮你处理;

  Boy 的好友孙圈圈在《未来,你将不属于任何一个公司》一文中提到:

  “未来公司层级之间的界限、岗位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被打破。这种“无界”的趋势,使得个人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进而会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我非常同意。每个人在未来都不会属于任何公司,我们要把自己活成一个公司。这意味着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了解和学习。我们要从“做一颗螺丝钉”的思维,转变为“做一艘航空母舰”。这也是为什么“终身学习者”,“U盘化生存”的概念越来越被推崇。因为它们才适应了这个时代的发展脉络。

  就像阿灿说她选择创业,不仅是为了迎接更多的挑战,更是为了重塑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跨领域技能。假如她依然选择呆在传统的广告公司,拍着内容形式几十年不变的电视广告,未来她只能在这个逐渐萎缩的行业里混吃等死。

  因为与之对应的现实是,如今的市场年轻人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越来越不喜欢看平铺直叙的品牌广告。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喜欢在社交媒体上跟随意见领袖,崇尚娱乐至死,讨厌严肃说教,难有品牌忠诚。在这里机遇和挑战并存,越快适应变化,越早享受红利。

  很多人觉得如今阶级固化,上升通道越来越狭窄。这是因为思维首先已经固化。如果你把自己活成一个公司,就不会这么想。

  从“螺丝钉”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当然上升通道变窄。顺着“普通员工-经理-总监-高管” 的单向路径去看,你只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越来越高级的螺丝钉。你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永远都是,我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老板应该付给我多少钱。然而这是有上限的,因为市场对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范围定价。并且还有一个事实是,你为之服务的公司说不定哪一天都会被淘汰。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但如果你站在更高维度去思考问题,把自己当成一个公司,情形就完全不同。你首先会考虑的问题是,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帮助解决哪些领域的哪些问题,或者说能够满足哪些市场的哪些需求?把自己当做一个创业产品去设计,从个体的角度去审视整个大盘的机会。就像 Boy 之前文章里提到的,尽量避免充分竞争的市场,而是寻求拥有差异化的、未被满足的市场。这个时候衡量你价值的就不叫工资,而叫估值。

  拿我所在的广告行业为例,很多成功转型的广告人,都是把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技能灵活嫁接到顺应时代变化的风口之上。比如前面提到的营销科技领域的创业投资;再比如最近火热的《吐槽大会》的总策划李诞,之前就是奥美广告的员工。他把在广告公司学到的文案经验和专业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娱乐节目制作中。这些人都是敏锐地抓住了市场变化的趋势,然后将自己的经验、技能和资源投入到更高回报的赛道中去。

  所以很多朋友在后台问我,如何打开自己的职业生涯机会。我的回答都是,首先从职业生涯转变成创业生涯,把你自己活成一个公司。

  因为你才是自己最好的创业产品。

  关于励志创业的文章(二)

  鲁迅说过,没有在车里哭过的老板,不足以谈人生。好吧,鲁迅并没有说过。

  上周我写了一篇《谁不是一边热爱生活,一边又不想活了呢》,很多人说,被戳到了。

  其中有些人是老板。

  他们在文章中看到了自己。

  创业受挫的时候,一个人,在楼下的车库里崩溃大哭。哭完了,还得笑着回家,第二天笑着去公司。

  这跟传说中的老板,画风完全不同啊。

  说好的霸道总裁呢。

  说好的食物链顶端呢。

  说好的有钱任性看心情呢。

  身为老板,公司里唯一可以不用打卡上班的人,每天的日常不就该是出席各种高大上会议,跟各种大佬见面合影发朋友圈,和甲方爸爸们谈笑风生,张口就是上亿的生意,完全不知道民间疾苦吗,吗。

  哦漏。

  只有真正当过老板的人才知道,这身份有多特么苦逼。

  一个开广告公司的朋友就说,她创业之后,“从曾经的傲娇文艺女青年,变成了一条狗”,为了谈成生意,以前不屑于做的事,全做了。送钱,送包包,请客吃饭,见谁跪谁……

  她最初也是为了理想而创业的。

  她本来在广告界就挺有名气的,但她所在的公司,因为规模太大,越来越有养老的感觉了。

  她想找回当初做广告的那种激情和状态,想开一家有情怀的小公司。

  后来才发现,小公司没资格谈情怀,先得挣钱。

  钱才是命。

  当老板的一大体验,就是焦虑。

  每天都为盈利而发愁。

  她开公司之前,已经拿到几个项目的预付款了,本来觉得蛮有安全感的。

  但是,公司太小了,太弱势了,后面的款太难催了,而公司各项花费,又比想象中大多了。

  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是各种开支……房租、水电、网络费、物管费、快递费。每次出纳找她签单,只要看到上千块的支出,她就有点手抖。

  之前她人缘超好,公司很多员工都是专门辞职,过来支援她的。

  她和员工的感情特别深,有一种江湖义气在。

  所以,她最难过的,就是公司账上没钱,发不出工资的时候。

  每个月8号发工资,每次到五六号,她的偏头痛就会定时发作。

  有一次,客户答应5号给钱。

  6号还没收到,她去请对方吃饭。

  对方是男的,当场就提了条件,要求她把旁边的漂亮女员工也带上。那个女员工叫小C。

  私下里,她跟小C说,算了,你别去。

  小C说,没事,我去吧。我知道公司现在挺难的,一起吃个饭,没什么。

  她只好带着小C去了。

  那天晚上,男客户喝着红酒,吃着日本料理,在包间里承诺说,放心,我明天就给你们打款!

  然后,小C去上厕所。

  男客户就跟她说,要不你埋单先走……

  她站起来,去叫小C一起走了。

  她开车送小C回家,路上她实在忍不住了,对小C说,我这个老板,太特么挫了,对不起……

  那天,两个人都哭了。

  7号的时候,实在没办法,她找大学同学借了10万块,把工资发了。

  小C拿到工资,把钱取出来,找她说,这个月工资我不要了。

  当老板最受不了的,就是对员工的愧疚。

  这么一帮人,叫你老板,陪你打拼,无条件信任你,但是你太无能了,让他们连饭都吃不起。

  后来她实在撑不住了,必须要裁掉一部分人,那才是更大的煎熬。

  她没种,不敢去炒人,让合伙人去谈的,自己一个人躲在厕所里哭。

  第一次炒人,是很多老板的痛点。

  我认识的很多男老板,本来都戒烟了,第一次炒人之后,又开始抽烟。

  创业本来就是反人性的事。

  你是个好人,你不一定是好老板。

  我另一个老板朋友说,创业这段经历,让他体验最多的,就是挫败感。

  他以前是大集团采购部的高管,他们集团采购部是最强势的,他是各个客户争相巴结的对象。

  后来他辞职出来创业,为了实现开餐厅的梦想,从此——

  他从甲方变成了乙方。

  他从大爷变成了孙子。

  在投资商面前,他是孙子。因为人家动不动就嫌弃他现金流太差,盈利模式太单一,他得陪着笑脸,一一解释……

  在客户面前,他是孙子。同一天,同一道菜,一桌客人投诉这道菜太油腻,另一桌客人投诉这道菜太清淡,他都得去一一赔罪……

  在员工面前,他依然是孙子。招人很难,特别怕员工辞职。有时候对员工话说得重了点,都怕把人给得罪了,还得找机会去弥补,比如发个红包,比如说几句好话。

  但是餐厅经营状况不好,没有办法用钱来留人,这个时候,光靠关心员工的情绪,是留不住人的。

  好几次,员工发个微信,就说,老板,不好意思,我不干了。

  他想问问对方怎么回事,发微信过去,就变成红框小叹号了。

  原来已经被删除了。

  他真的一脸懵逼啊。

  还有一些员工,很耿直,当面跟他提辞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吐槽公司种种问题。

  有些说的有道理,有些实在没道理,他不服气,会怼回去。

  但他会发现,员工坐在对面,微笑而矜持地看着他,让他觉得自己像个傻逼。

  最后,员工会他一个deadline,“我一周后就会走”,然后骄傲地离开,留下帅气的背影……

  有段时间,餐厅连续三个人辞职,只要有员工开口说“老板,有空吗,有点事想跟你说”,他就会觉得心脏一紧。

  其实,老板是比大多数人想象中,更脆弱的。

  最可怕的是,有些员工表面好好的,对老板,对公司各种夸,转头你就发现,他们几个背地开了群,天天说公司和老板的坏话,并且背着公司,偷偷把客户资源拉走,出去就搞个竞品公司,你只能一口老血。

  这种情况,会有一种强烈的被背叛的感觉,受伤的程度,不亚于发现另一半劈腿已久。

  创业者的宿命,就是活在恐惧、焦虑和孤独中。

  有人说得特别好,“老板就是全公司里最没安全感的人,却要让全公司的人都有安全感。”

  但这种恐慌没有人可以诉说。

  最难最难的,你的状态,你的情绪,你的抱负,就连你最亲近的人,都很难理解。

  有个朋友,融资出了问题,合伙人要撤资走人,产品还出了娄子——多米诺骨牌效应似的,他老婆还打电话来,要跟他离婚。原因是,每一次,她和孩子需要他出现的时候,他都不在。

  他想解释,但他能说什么呢。对老婆,对孩子,他有更深的愧疚感。

  知乎上,有个叫苗露-Mahlon的网友把所有的负能量鸡汤套在创业身上,超级好使。

  “创业以后,你就发现,不努力一下,你丫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跟随你创业的人,往往是‘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苦太多的话,就免谈!

  你的投资人是个盖世英雄,总有一天,他会骑着七彩祥云,去给别人投钱。”

  是啊,创业维艰,能挺过来的,都特么是超人。

  关于励志创业的文章(三)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幸运的是距离小镇子的中心还比较近。我家里有两亩地,但出产也仅够一家老小自己吃而已。为了供我和妹妹念书,一方面是我爸出远门去打工,另一方面是我妈在家养猪,养肥了就拿到镇上去卖。

  事实上,村子里大部分人家的情况都和我们类似。比如好几个邻居,主要靠种菜拿到镇上卖赚钱,也有人家卖自己挖来的一些中药材啥的。

  直到我上高中,这种小本经营的模式都未改变。虽然有些人地多,赚的多一些,有些人地少,赚的少一些。但只要你有出产,总可以卖掉,从来没人会觉得哪一天会有什么变化。

  但到我读大学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发现村里的人都不种菜了,也基本没人养猪卖了。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小镇到县城原来坑坑洼洼的小路被彻底修正好,成为畅通无阻的水泥路了。外省大棚种植的蔬菜和规模化饲养生产的蔬菜以极低的价格进入到镇里,一下子占领了大部分市场。

  自家种的蔬菜和养的猪,吃起来口感远胜工业化生产品,但价格最少贵50%甚至更多。喜欢吃这些“土作物”的人还是不少,但市场小的已经让大家只靠养猪、买菜已经不够养活自己了,只能放弃。

  最后,整个镇子只有少数负责贩卖外地蔬菜和猪肉的商户大赚特赚,而数量更多的农户被迫转行,或者只能赋闲在家打麻将了。

  而这只是这几年小镇变化的一个缩影而已。
 

看了“关于励志创业的文章”还看了:

1.

2.

3.

4.

5.

6.

7.

    相关文章

    52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