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之女夺省状元文章已删除怎么回事

| 和杰

总经理之女夺省状元文章已删除,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是哪家上市公司?炒作高考状元的害处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经理之女夺省状元文章已删除怎么回事,欢迎大家分享收藏!

总经理之女夺省状元文章已删除怎么回事

总经理之女夺省状元文章已删除怎么回事?是哪家上市公司?

6月24日下午,2023年福建高考成绩发布。一则“三达膜”官微激动发文,称总经理之女喜获2023福建省物理类最高分的消息,迅速引发网友围观。有网友认为,动用公司官微宣传“个人信息”是否合适?此外,教育部已发文明确禁止炒作“高考状元”,“三达膜”这算不算违禁?

6月25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从”三达膜”微信公号上看到,科创板上市公司三达膜官微发布消息称,热烈祝贺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某林之女、就读于厦门双十中学的方某某同学高考成绩710分,喜获2023福建省物理类最高分!勇夺状元!

同时,微信下方还有不少“恭喜”、“点赞”的留言,当时,该篇文章阅读量已超过10万+。不过,6月25日下午5时多,当大皖新闻记者再次打开“三达膜”官微时,该消息已被删除,显示“内容暂时无法查看”。

炒作高考状元的害处

其实,只要认真审视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些年来炒作“高考状元”的弊端很大。

其一,炒作“高考状元”,助长了各地区、各学校的互相攀比,甚至弄虚作假之风。每年高考结束之后,一些地区,一些学校,都要为当年本地区、本学校的所谓“状元”,在媒体上大力宣传,有些新闻媒体还不惜篇幅,对本地区的“高考状元”及父母的教子经验,进行渲染,以吸引更多学生及家长的眼球。等到秋季招生时,又以本学校今年考上了多少名牌大学,乃至市级、省级“高考状元”为诱饵,为自己学校扩大招生广而告之,进行恶性竞争。

其二,炒作“高考状元”,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有的学生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挤进”那些生产“状元”的“摇篮”中学,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动用各种资源,甚至营私舞弊,助长了教育不公,引起群众不满。

其三,炒作“高考状元”,对“状元”考生并没有什么好处。一是一次“状元”定不了终身,有些省级“高考状元”,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成绩平平,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也没有什么过人业绩;二是容易产生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副作用,开始被人称奇,最终默默无闻。

众所周知,一次的成功,不等于一生的成功,一次“高考状元”,不等于一生都是“状元”。今年的高考时间又快降临了,笔者借此真诚地希望摒弃对“高考状元”的热炒,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衡量标准,也为考生减轻不应有的心理预期和负担,让他们轻松“上阵”,一展身手。

炒作高考状元的原因

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反对学校唯分数论,三令五申要求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但就是没能禁住。为什么?

稍作分析便知道,只要“一考定终身”的招考制度不改变,国人的状元情结就会一直存在,围绕状元的炒作也就无法禁止。原因很简单,因为出了“高考状元”,考生满意、学校高兴、地方扬名、家长老师荣耀、媒体追捧、商家获利……不仅如此,各地状元还是广大高校争夺的优质生源,中国一流高校北大、清华争抢状元早已不是新闻,各有招数;状元进名校,可披红挂彩、走红地毯,还能受到奖励。所以,高考成绩一出,“状元”自然成为了热门话题。众所周知,炒作“高考状元”背后涉及的是商业利益链与教育功利化,在唯分数入学、以升学率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之下,禁住对状元的炒作难度较大。

状元本是中国科举时代的产物,将高考成绩和历史上的状元搅和说成是“高考状元”,是国人的状元情结使然。认真审视不难发现,炒作“高考状元”的弊端很多:不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不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相反会增加考生的心理压力,让学校背上升学率的包袱;对“高考状元”的大肆追捧、过度渲染,会让优秀的师资力量、优质生源、科研经费等进一步向本就占据优势的学校和地区集中,必将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对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教育领域的公平竞争都十分有害;不仅如此,还容易造成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家长之间、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甚至助长社会不正之风,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挤进那些所谓生产状元的“摇篮”,不惜营私舞弊,势必扭曲教育工作育德树人的本质,是拖素质教育改革的后腿……

炒作“高考状元”之风怎么禁?当然是将招考制度改革进行到底!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推广,高考成绩不再是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而是强调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就不会再去抢夺所谓的状元了,“高考状元”宣传的热度自会降温。

    相关文章

    53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