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抢险救灾,京津冀多部门投入救援力量

| 李金

京津冀、东北地区全力以赴抢险救灾!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全力以赴抢险救灾,京津冀多部门投入救援力量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全力以赴抢险救灾,京津冀多部门投入救援力量

全力以赴抢险救灾,京津冀多部门投入救援力量

自从上次记录的时间以来,华北、黄淮等地的极端降雨事件仍在持续造成严重影响。面对这一局势,各级政府和多个部门紧急行动起来,投入了大量的救援力量,致力于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在京津冀地区,由于降雨导致的山洪、水灾等灾害,给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中断。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各地多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协调组织抢修工作。交通部门派出工程人员和设备,加快修复道路、桥梁、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受损部分,以确保交通的畅通和安全。同时,通信部门也投入力量修复受损的通讯设施,以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和传递信息。电力部门则全力投入到抢修受损的电网和变电站,以恢复电力供应,为居民提供稳定的用电服务。

此外,还有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救援工作。例如,民政部门组织了志愿者和救援队伍,参与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水利部门加强堤防巡查和加固,确保河流的安全和治理。同时,气象部门也加强了对气象监测和预警,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引导群众做好防灾准备工作。

在救援过程中,政府还注重宣传教育和灾后恢复。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发布防灾减灾知识和救援信息,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同时,政府也制定了灾后恢复计划,统筹安排资金和资源,支持受灾地区的重建和修复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通过多部门的协调合作和人们的共同努力,救援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基础设施的修复和恢复进展顺利,交通、通讯和电力等服务逐渐恢复正常。同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也逐渐恢复,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然而,我们要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降雨事件是一个长期的挑战,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灾害管理和应对能力的建设,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灾害。同时,公众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积极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中。

总之,面对华北、黄淮等地极端降雨的影响,京津冀多部门投入救援力量,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努力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这次救援行动充分展示了政府的紧密合作和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为未来应对类似灾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持续努力,我们相信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建设更加安全、可持续的社会。

京津冀多地雨量打破历史极值

据中央气象台实况监测显示,7月29日以来,北京、河北中部和南部、天津北部等地接连遭遇暴雨或大暴雨侵袭,多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单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河北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以及北京昌平、门头沟局地累计降雨量达到600毫米以上,最大累计降雨量出现在河北邢台临城赵庄梁家庄,截至今天8时,当地的累计雨量已经超过1000毫米。

极端强降雨造成北京、河北多地出现山洪、塌方、中小河流洪水等灾害,北京房山、门头沟和河北涿州等地出现内涝,海河流域子牙河、永定河、大清河相继发生编号洪水。

什么是强降雨

强降雨在气象学上一般称之为暴雨,或强降水,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中国气象部门规定,1小时内的雨量为16毫米或以上的雨或者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暴雨根据其降水强度可分为一般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12小时的雨量不到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不到100毫米的暴雨称为“一般暴雨”。12小时的雨量超过70毫米但小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在100毫米以上200毫米以下的暴雨称为“大暴雨”。12小时的雨量在14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暴雨称为“特大暴雨”。

暴雨引发灾害

洪灾、涝渍灾、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暴雨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危害主要包括洪灾和涝渍灾。暴雨天气出现时,多伴随雷电和狂风,常导致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渍水,毁坏庄稼、建筑、物资,人畜伤亡、作物歉收或绝收,交通与通信受阻等。暴雨可直接致灾,也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涉及工农业生产、交通、通信、建筑设施、城市运行、民众日常生活、生态环境等各方面。

暴雨的发生主要是受到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系统的影响,是一种自然现象。因素,因而暴雨灾害的发生不仅有其自然的原因,而且有其社会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能够产生洪涝灾害的暴雨被称为致洪暴雨,这是防灾减灾部门最为关心的。

我国暴雨灾害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岷山-横断山以东区域。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

导致暴雨灾害的因素有哪些?

造成暴雨灾害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影响,地理环境和地势位置等。。

天气和气候因素是引发暴雨的直接原因。当暴雨发生以后,地理环境成为影响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和江河分布等。

人为因素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破坏森林植被,引发水土流失。森林具有良好的蓄水作用,一方面森林可以截流降水,另一方面,森林的土壤渗透率高,蓄水性好。

(2)围湖造田,影响蓄洪能力。筑堤围湖,围江河湖滩造田等,会导致湖泊的数量减少,河流不畅,蓄洪能力大大下降,一旦连续性暴雨出现,大量的降水就汇流入河,造成河水暴涨,泛滥成灾。填湖造田是湖泊萎缩的直接原因,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又兴起了围湖建房,进一步加剧了湖泊面积的减少。

(3)侵占河道,流水不畅。人类活动一方面不断破坏生态环境,致使大量泥沙流入河道,抬高河床,流水不畅;

另一方面大量侵占耕地,使能够吸纳水分的土地面积不断缩小。一旦发生了大暴雨,河水猛涨,因阻水建筑影响,洪水下泄不畅,就很容易形成破堤、管涌,造成大量损失。

(4)防洪设施标准偏低。低。除黄河防洪标准为60年一遇外,其他大江大河大湖的堤防标准一般只有10~20年一遇,大部分城市防洪标准只有20~30年一遇。一旦遭遇历史罕见洪水发生,则必然酿成大水灾。

(5)大中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加剧了城市洪涝险情。

    相关文章

    63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