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特点以及习俗

| 艺洁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天的开始,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立冬节气的特点以及习俗,欢迎阅读!

立冬节气的特点以及习俗

立冬节气的特点

1、气温下降、变化明显:太阳已到达南半球,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

2、易有霜雾:正常年份的11月,江南地区入冬深秋、会出现霜降,冷空气过后,温度虽然回升,但空气质量容易变坏,易形成烟雾和浓雾。

3、空气渐趋干燥:立冬后,偏北风多、风力加强,降水显着减少,空气、土壤易缺少水分。

立冬有哪些习俗

(1)吃饺子

准备自己喜欢的馅料,包成元宝状的大饺子,犒劳自己也可以抵御寒意,在北方,普遍在立冬这天都要吃饺子,古代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在立冬这一天,用元宝状的馅料满满的大饺子进补,犒劳自己的同时还可以抵御寒意,这也被称为“补冬”。

(2)迎冬

立冬天气凉,人们习惯在此时备好冬衣,以防御接下来的冬寒。秋季作物已收获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蛰伏起来准备冬眠。瑞雪祈丰年,人们还会向祖先奉上贡品,祈求上苍保佑来年的丰收。在古代的立冬日,士大夫会在家拜贺长辈尊者,还互相出去拜谒联络感情这就叫“拜冬。

(3)冬泳 ‍

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会在寒冷的河水中遨游,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4)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5)补冬

谚语 “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6)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在民间,人们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2023年立冬日子

根据农历和阳历计算,今年2023年的立冬日子是在11月7日。从这一天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寒冷的季节正式到来。

立冬日的禁忌

在风水命理中,立冬日有一些禁忌,人们需要遵守,以求得平安和吉利。

禁忌一:不宜斋戒

立冬日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斋戒,因为冬季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保持体温和健康。如果长时间禁食,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禁忌二:不宜久坐不动

立冬日是阳气转衰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相应减少。因此,不宜久坐不动,尤其是在户外,以免寒气侵袭体内,导致身体不适。

禁忌三:不宜冷饮

冬季气温较低,人体本身阳气不足,如果大量饮用冷饮,会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立冬日不宜过多食用冷饮。

禁忌四:不宜大动作

立冬之际,人体的阳气较弱,身体相对较为疲乏。因此,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或大动作,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就是冬天开始的意思,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立冬的时间

1、二十四节气最早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北方位时为立冬。

2、现在根据太阳黄经度数来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225°时为立冬,时间为每年公历11月7日或8日。

    相关文章

    66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