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时代楷模钟扬有感范文

| 春花2

  先锋者怀揣理想负重前行,换来了我们的岁月静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师学习时代楷模钟扬有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教师学习时代楷模钟扬有感范文【一】

  在学习钟扬教授精神的过程中,一方面钦佩于他伟大的人格,另一方面,也哀叹于灾祸的不幸。作为一名党员,他以身示范,将为人民服务真正作为自己的践行准则,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融化为心底的家国大爱,这让作为年轻党员的我为之触动。在钟杨同志身上,有很多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一是对苦难的深切感知使其不忘初心,心怀大众。“那时候去援藏的干部很多都是自觉的,感觉到祖国需要我们才去做这件事,这和钟扬到西藏采集种子一样。对于一名大学教授来说,钟扬愿意去吃最苦的苦,16年在上海和西藏来回奔波,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对身体的消耗,那是因为他心里有一个大梦。”

  二是对梦想和信仰执着追求的坚定理想信念。心脏肥大、痛风、记忆力下降等,都是援藏时因不适应高原环境而带来的一连串后遗症。“在高原,连感冒都是致命的,一有感冒症状就要吃药‘压’下去,那时候,药是一把一把地吃,把半辈子的药都吃完了……”援藏最后一年,身体状态已经到了崩溃的临界点。“援藏每增加一年,所付出的代价就成倍增加,而钟扬坚持了16年,是我所无法想象的。

  三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2008年,有人提议他出任院长,而他却婉拒了。“他一生所眷恋的就是做一名普通老师,潜心学术,教书育人。” 在拉琼的记忆里,钟老师常年穿的一条牛仔裤,是在拉萨地摊上花29块钱买的。“我们一开始都很奇怪,一位从上海来的大教授怎么这么‘小气’?可后来发现,钟老师对学生非常慷慨。”钟扬给每一位申报国家科学基金的老师义务修改项目申报书,无论成功与否都给每人2000元资助。他发起藏大学生到内地交流,让西藏的学生走出雪域。“这些年,穿着旧牛仔裤、背着旧书包的钟老师,给西藏大学老师学生资助了近几十万元。”

  四是脚踏实地、对科学没有止尽的探索精神。这位复旦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十几年来走遍青藏高原高寒险恶的地区,收集了4000万颗可能在百年以后对人类有用的植物种子。他连续16年援藏,一手培养出一支在西藏的植物学科研团队,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教师学习时代楷模钟扬有感范文【二】

  各位老师中午好,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学习钟扬事迹的感想。我第一次了解到钟扬教授,是在微信朋友圈的转载文章中。很可惜,这个时候他的照片已经成了灰色。当时看完文章心想着这个世界有这样的人真的很令人骄傲和感动。直到上周报告会中听完副院长、记者以及钟扬妻子的发言,我慢慢感受到了钟扬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想起熊培云一本书的名字《自由在高处》。我想钟扬是达到了精神世界的高处的,他凭着自己的理想信念走向了自由高地。

  整个报告会讲的最多也是最让人惊讶的就是钟扬辞去副局长的位置,选择了薪水相对低的教师岗位。报告提到钟扬本人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在得知自己即将任职复旦大学的教师时,她的妻子回忆说他很高兴,终于可以圆梦了。我觉得在钟扬的心中一定住着一个很原始的,名叫理想信念的小天使,这位天使指引着他选择了自己的内心,他也用心呵护着这个小天使。在当今社会浮躁气氛的衬托下,钟扬这样的行为显得格外不合群,但这样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精神,又极大地感染着我。

  其实我曾经一直不理解年少时背诵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但在钟扬的事迹中我有那么一瞬间明白了这句话的一些。我想到自己平时的学习状态,想到了平日的精神状态,是属于碌碌无为的度日。我感受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哪怕在地球活了一百年,也不过是历史角落的转眼瞬间。你的名字、故事,打喷嚏的时间就都灰飞烟灭了。人的一生只有3万多天,若想无悔此生,你就必须带着诗和远方负重前行。

  钟扬对于教育事业的情怀也震撼了我。杜威曾讲过,“教育是社会变革最根本的方式。”我想钟扬的心里一定是心系社会与国家的,报告中提到了一个细节,钟扬接纳了一个没有行动能力的学生,耐心地陪伴了这位学生直到他完成博士学位。在钟扬的身上我看到了博爱与无私奉献,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自我修养。而后我反思我自己,我能够为教育事业做些什么?我想到了我所热爱的物理学科,我是否可以学习钟扬的精神,努力自创一项适合于高中生的物理课程,里面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物理实验。

  我打心底觉得钟扬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借鉴。

  谢谢大家!

  教师学习时代楷模钟扬有感范文【三】

  近日,学习了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先生的先进事迹,心中感慨万千,我对他的家国情怀敬佩不已,更对他那种为祖国科教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之赞叹!

  钟扬先生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

  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一名不计个人得失的党员、一名杰出的植物学家、一名无数学子引以为傲的榜样、一名贡献突出的援藏干部、一名卓越的教育领导者!早早的离开了这个他深爱的世界,回归于尘土。

  逝者已矣,后者追思!纵观钟扬先生的一生,他具有高屋建瓴的大局观念、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疾恶如仇的鲜明态度和宽厚大度的民主作风;他对党忠诚,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襟怀坦荡,心底无私;他不计个人得失,却把别人常挂心间。

  学习了钟扬先生的先进事迹,深深的觉得他的精神、理念、人格、作风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榜样和楷模。钟扬先生崇德育人桃李天下,在雪域高原16年采集植物种子,援藏报国胸怀西部。钟扬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他用一生奉献滋养生命的泥土,用赤字之心播种未来。在植物学研究领域他是开拓者、先锋者,花了16年常年奔赴野外盘点青藏高原植物种子资源,为人类“种子方舟”收集了4000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子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并带领西藏大学的生态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育人的岗位上他是播种者、奉献者,16年来对西藏人才的培养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对藏大师生慷慨无私,而他自己穿的是地摊上花29元买来的牛仔裤。钟扬不仅是雪域高原的精神坐标,也是我们所有党员老师的精神坐标,我们要汲取钟扬身上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使之成为我们的工作动力。

  教师学习时代楷模钟扬有感范文【四】

  当一个人宁愿抛弃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当一个人宁愿将自己的人生扎根在贫瘠的祖国,将自己的事业投放在一片空白的研究荒漠之上;当一个人将安逸视为懒惰与颓废,将艰苦与开拓视为生命的飘扬……你会产生怎样的思考?你会因此而困惑与迷茫吗?你会因此而反省与感动吗?

  钟扬的生命就是这样,在蹒跚的脚步下,在难以喘息的高原反应中,在一天一天的行走与书写中,一页页掀开人生的困惑,带给所有能感受到他生命能量的人以生命意义的思考。

  钟扬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开了我们,同时也走进了我们。

  当著名传统文化传播者陈彼得含泪吟诵《我爱这土地》的时候,在他深邃的目光中,在他哽咽的声音中,在他弯曲的脊背中,我看到了钟扬,一个深沉地热爱着这片土地的,一个血液里流淌着炎黄子孙热血的共产党员的灵魂。

  马斯洛说,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精神的需要与追求是人最高的需要。正是因为有了精神的引领,我们的人生才能飞扬。钟扬就是这样一个追求灵魂飞扬的人。他的脚步踏出的不仅是西藏高原的原始与神秘,还有祖国大地的深广与丰富,更是科学研究的严谨与执着,是一个党员的人格光芒。

  当我们畅想诗与远方的时候,当我们用脆弱的理想抨击当下的生活与工作的时候,当我们在平凡而又琐碎的工作中感到厌倦,让我们看看钟扬的选择吧。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并非要我们抛弃现实,追逐虚无的玻璃球似的空洞理想,而是,在现实的土壤里栽下精神的种子,惟其如此,才能为人类奉献栋梁之才,为社会呈现遮阳之荫,为世界提供常青之绿。

  教师学习时代楷模钟扬有感范文【五】

  那天听报告很难过,很痛心。钟扬是一位文理兼通、德才兼备的非常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只是他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53岁。痛心在他上有80多岁的四位老人,钟扬是独子;下有小,双胞胎儿子今年读高一。

  当然从钟扬成长经历,深深感到为人父母言传身教的精神力量。他全面发展优秀,书法画画二胡样样精通,中学时作文都常是年级范文,经常写诗发表。有这样的片断:“我拿着一本英语书跑到城外山上早读。一会儿来了一个农村的小伙子,担着一担土粪往山坡地里送,跑得很快,累得满头大汗。撒完了粪,他用羡慕的目光看了我一眼,挑起空担子,又慢慢下坡了,看样子他在边走边想心思。看着他,我心里突然翻起了浪潮——中国的农民还这样苦,劳动方式还这样落后,多么需要用科学文化来改变这种现状啊!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后来我以此素材写了一首诗发在《中岳》杂志上。”小小少年想得很深、很远。透露着朴实的“本心”,就是“中国心”。

  钟扬15岁考进中科大少年班,学的是无线电电子学,毕业分配在中科院武汉植物所。零起点的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植物学的研究中,敢于创新,将计算机与生物学科学结合。他用他特有的“1万小时精神”投入学习,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所有课程,日本生物学博士毕业、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分校访问学者。33岁已成长为前途无量的研究所副所长。

  九十年代初,出国后选择回国的人很少,即使回来别人都会带彩电、冰箱等,钟扬回国时,把两人攒的生活费都买了计算机设备捐给单位。他想的是能为这个单位,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这个时代太多人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人。这个时代也太缺钟扬这样的人。父母的传统思想熏陶影响着他,要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他初三时自学高中课程,想提前考大学。父亲秉公办事(当时做招办主任)不准他提前报名高考,别人可以,他无奈恼怒中只能冒险走考中科大少年班之路。到2000年恰好有到复旦做一名普通教师的机会,他非常激动,终于可以圆教师梦。因为他的妈妈在生他前一个小时还在课堂上上课。

  2001年在复旦的援藏工作,更是点燃了钟扬作为生物学家的责任感使命感。他要成为为世界屋脊盘点生物家底的人。这一去就是16年。

  钟扬计划每年收集600种植物种子。按照国际规范,每个样本都要收集5000颗种子,在整个西藏境内,任何一个物种的样本不能超过5个群体,不同样本种群间的直线距离要超过50公里……钟扬团队每年要行走3万多公里。艰险的盘山路,随时可能掉下悬崖;没有水,就不洗脸;没有旅店,就裹着大衣睡在车上……更不用说很多种子并不是天生就挂在树上等着人去采。

  有一次,钟扬发现一种和平原上的完全不同的西藏毛桃。为收集一个样本,他在高原上想办法釆摘了两麻袋毛桃。但又酸又涩而坚硬的毛桃,没有便捷的方法把核弄出来,用机器轧,会损坏毛桃种子的完好度。钟扬只好发动全课题组的老师到他的办公室去啃毛桃,5000颗毛桃整整啃了3天,才把核都啃出洗干净。

  野外考察,钟扬冲在学生前面,生怕学生有危险;无数个野外的清晨,他冻得嘴唇发紫,忍着身体不适早起做饭、打包,为让学生多睡会儿。在一次阿里的野外考察中,一个学生缺氧昏倒。钟扬赶快给学生吸氧。半夜里,连续几天极度劳累的钟扬也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当学生挣扎着拔掉氧气管往他鼻孔里插时,他抓住学生的手,笑着说:“别动,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快点插回去!”钟扬以自己的幽默方式照顾着学生。没人知道那一夜他是怎么熬过去的。第二天,他又有说有笑带着学生们出发了。这种野外考察都是钟扬到藏后天刚亮时就出发,到晚上**点钟才收工休息。还要继续整理采样。为了把包里的空间省下来装野生植物采样,他每天只带两个面包、一袋榨菜、一瓶矿泉水。

  像这样每天超负荷20多个小时工作就是钟扬的日常,他身兼数职,马不停蹄。他发现先坐最晚的航班从上海飞到成都,再坐第二天最早的航班从成都飞到拉萨。利用中转的两三个小时,在机场里找个台阶,和衣而睡。早上到拉萨,钟扬直奔西藏大学的教学楼或报告厅,开始一天的工作。西藏大学的老师都劝他注意身体,特别是觉要睡足。他强调自己在上海就睡2个小时,在西藏睡4个小时没问题。终于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住院。

  死里逃生的钟扬开始与时间赛跑,更加拼命工作。他认为为西藏“建立高端人才队伍极端重要”。“工作起来不要命”的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培养了藏族第一个植物学博士扎西次仁,带出西藏第一支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这支“地方队”已开始参与国际竞争,在进化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方面已形成日本、欧美和中国三足鼎立的格局。他将藏大生态学科送入“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他还想为祖国每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但他太累了,他长眠在他奔波的路上。钟扬用他奔波的一生、拼命的一生,为中国、为亚州、为世界保存了种子基因库;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在复旦大学任教17年,培养了107位研究生和博士后。他是“科普达人”,撰写翻译科普书籍,他筹建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里面的中英文的展板全部是他撰写,同时还担任义务讲解员等等。

  听完报告,再次学习,掩卷遐思。痛心难过的同时,我明白了钟扬所有的一切源于挚爱和深深的责任感使命感。那是扎根中华大地的“中国心”,那是朴素又崇高的家国情怀。他爱亲人爱家人爱朋友,爱工作爱生活爱美食,他更爱国家民族。他的执着追求卓越精神,敢于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勇气,践行着真正共产党员的誓言。我反复咀嚼他在采集珠穆朗玛峰高山雪莲时的感慨“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共产党员就是这样的先锋者。”一名党员,就是要甘于成为先锋者,向更高的高度攀登。他以牺牲自己个体的生命,开拓人生的高度,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钟扬这样说,也这样做。他就是这样一个心怀大爱、纯粹无私的人。他严于律己,勇于担当,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稀缺的人。他用他的人格魅力,擎起一盏不灭的烛火,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他用一生做先锋者,为后来者铺路。

  先锋者怀揣理想负重前行,换来了我们的岁月静好。我想同样是教师,只是我的工作琐碎平凡平淡。能执着投入地做好一件事,需要一辈子的功夫。我更应在平凡琐碎的基础教育工作岗位上,求真务实,甘为人梯,做每一个学生的铺路石。我更应在专业业务瓶颈期,勇于突破,不负时代,不负无悔的人生。

    相关文章

    2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