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七年级

| 文凤

雷夫老师的“以信任为基础”,让自己很受启发。关于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七年级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就由小编带来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七年级,希望大家喜欢。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七年级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七年级(篇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写的书,书中有作者对教育的认识,有对教学方法的总结。更多的则是让人倍感亲切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串起来,告诉我们雷夫老师是如何二十几年如一日创造教育奇迹的。

第56号教室,是一个普通的教室,却又那么的不平凡。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成功是无无捷径可走的。

雷夫老师在书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老师的责任是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雷夫身上所体现的职业激情也正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雷夫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这也是雷夫老师的重要教育理念。雷夫主张“身教重于言教”,这也是他从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真理。雷夫相信“你就是榜样。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需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如果你是一个经常迟到的老师,怎能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如果你是一个沉溺于网络的老师,你怎能要求学生远离网络,戒除网瘾?

一切不过因为“身教重于言教”,防止满地长满荒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种上庄稼,并让庄稼长势喜人,势不可挡。教育不是揠苗助长式的“伤仲永”教育,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种好的庄稼,必然喜获丰收。

雷夫老师把一批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他之所以成为优秀的教师是因为他不断地为教学寻方法,教出了优秀的学生。书中提到的“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好多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没有语文那种诗意、气魄、伤感、欢乐,也没有音体美的愉悦、宁静、伤感。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呢?雷夫的观点就是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他没有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做练习,而是尽力去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让学生克服对数学畏难心理,让孩子喜欢数学。

56号教室20多年来一直有一项让人羡慕又紧跟潮流的课堂活动就是看电影。与很多人给学生看电影是为了填补时间的空白不同,雷夫给学生看电影是为了学习,让他们从中学习历史、艺术乃至人格,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终身受用的东西,这是多么伟大又实用的教育方式。在雷夫那里,电影是一项帮助学生喜爱和了解历史的有力工具。他甚至还把《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样的老电影作为为学生塑造人格的优秀教材。“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这是《杀》中的一句台词,雷夫老师是仁慈而有感染力的,孩子会从这影像世界的点点滴滴中学会仁慈、宽容、团结甚至更多。

当然,56号教室除了电影,还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孩子们可以自己创作有纪念意义的作品,甚至还可以自己排莎剧,通过这些方式学习语言,理解文学,寓教于乐,值得借鉴。

雷夫是神奇的人,第56号教室是奇迹诞生的地方。读了这本书,让同为教师的我更清醒的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项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当然,其所收获的成绩感也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达到的。只要我们也努力以“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不断地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相信我们也能创造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七年级(篇2)

利用闲暇时间,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感悟。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

正因为有着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雷夫从一个普通的教师向一个伟大的教师转变,“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在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以下是我感受较深的部分。

该书的第一部分“家最温暖”。在这一部分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第56号教室为孩子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读完这一部分对我的震憾是最大的,因为我就是雷夫笔下那一个教室中的“老大”,每每在教室里发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害怕,来满足我那虚伪的内心。其实除了害怕的除了学生,还有教师,还有那些领导们。这个才是教室管理的真正问题所在。在书中用这么一个故事来说明问题。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继承了一颗无价的签名球,上面有传奇的1967年红袜队全体队员的签名。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理所当然地,他警告儿子绝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1967年红袜队的成就对儿子来说毫无意义。于是他没有花时间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可以拿满写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表示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他把所有的字都涂掉了。理所当然,老爸气得想痛打儿子。但他心念一转,便明白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自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不定期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我真的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那么多年的教育可以说都是错误的,但还好我及时发现了并准备转变过来。任取代恐惧:这应该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明确的,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事情都可以补救。我以往都会用训斥和批评来教育学生,我感觉这样才有教师的威严,我想我错了,应该和学生之间建立最起码的信任,

书中还写到:“纪律必须合乎逻辑: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这此年来我一直遵循这一原则,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和表现不好的学生都一样,有时候会对表现好的学生更严格一些,这样做真的可以让学生信服。我以前也有让学生不去上体育课、音乐课的行为,原先认为自己是对的,其实自己大错特错了,“因为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

用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严明的纪律去要求每一个学生,这很重要,它也是一块班级的基石,是一块培养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基石。我会努力的,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七年级(篇3)

对教师素质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教师要胜任自己的教育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当超出一定的临界水平,对学生有显著影响的不再是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而是教师的作风、态度、信心、责任心等良好的人格特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雷夫从教多年获得许多国内外大奖,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最佳教师奖”、“成长奖”、“善待生命奖”、不列颠帝国勋章等不计其数。而荣誉背后雷夫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普通老师”。

成名后的雷夫面对许多诱惑——“有些人给我提供很多钱让我办一所自己的学校,曾经也有好莱坞的著名导演想拍一部关于我的电影”在种种光环以及诱惑之下,雷夫选择的仍然是回到学校、回到课堂做一名普通教师。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功成名就后仍然不忘初心的教师形象,他用自己对教育对学生的一份坚守,用他哲人般的敏锐、专家样的自信、战士般的勇敢让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应以课堂和学生为坚守,这可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也是教师的一种人格智慧。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吧,在浮华的社会中守住本心、不忘初心,全身心沉浸在教育教学中,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自己的教育智慧。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七年级(篇4)

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听说《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是从区班主任培训上得知的。当时主持班主任培训工作的区教育局领导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说该书是受到美国总统、英国女王等杰出人士赞赏的“全美杰出教师”的心灵作品,并号召我们有空好好研读。

在认真地读了由美国著名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先生所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走进雷夫经营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感受到了教育不因文化差异而本质不同了,感受到了五十六号教室里发生的奇迹。更感受到了五十六号教室缔造者——雷夫的艰辛与欢乐。

刚看完第一章“教师是一项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我就深有感触,觉得雷夫老师的语言精辟到位,耐人寻味。他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做一个好老师不必随大流”。在中国,随大流似乎是约定俗成的,大家习惯人云亦云,不管自己对该事物是否经过详细的分析、做出科学的判断,只要别人在做的,或者是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自己就认为这是对的。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这种叫做从众心理。在老师队伍中,这样的人也很多。在当老师之前,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是很向往的,对老师也是很尊敬的,觉得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为人处世的好榜样。但自从自己加入教师队伍后,经过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有很多教师有许多地方是可亲可敬的,但也有不少人没能免俗。她们喜欢说长道短,对他人往往只进行苛刻的负面评价,而且有时对某事只是道听途说便四处传播。我很赞同雷夫老师说的:“很多人认为顺应大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个人虽然也很尊重这样的人,但这并不是我所追寻的标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有时我们的某个观点不符合大众的口味,就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一旦为自己的观点做解释,就会被说是固执己见、听不得他人的意见或建议,自然而然的成为千夫所指。有时坚持自己的想法真的很难!

雷夫老师的一句“善待他人,努力学习”同样让我心灵为之一震。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但它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不管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同样适用。特别是身为人师,想让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必须得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如果我们希望学生仁慈善良,就一定要让自己友善待人,塑造正派、谦逊和同情的模范。善良是一种美德,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当今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善良的人拥有良好的心境,会善待他人。只要我们都学会善待他人,就能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努力学习”应该是我们师生所共同追求的,俗话说得好:“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的殿堂需要我们不懈的攀登。身为人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等。我们要教导学生好好珍惜读书时光,不要浪费光阴,为自己的理想与未来而不懈努力。教育就是要以身作则,而非单纯靠言辞说教。所以,师生应共同努力攀登人性和科学的高峰。

第56号教室——雷夫老师在有限的空间里,为学生们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对于雷夫老师的教育模式,我们不能简单的复制与粘贴,但是我们可以去感受、去学习、去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很多时候,一个完美的提议会因不能坚持而就此搁浅。教育中,我们需要太多太多的坚持,坚持教师是一项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坚持教会学生们善待他人,坚持相信我们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七年级(篇5)

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这本书不是专业艰深的教育书籍,只是一位五年级教师的教育手记,但它却让人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一次次被雷夫老师的教育激情所感动。

雷夫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他很早便成名,本来有很多机会离开教学一线,但他不愿离开学生。他从教的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这些孩子经过雷夫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通读全书,我感受最深的是书中对孩子六个阶段的思考和做法。我觉得它是建立在孩子的观点上看事情,做事情的。正如雷夫所言,要以信任代替恐惧,“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随时为孩子挺起可行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虽然调皮不懂事的孩子令我们一时束手无策,但是他们也具有人的基本性情,只是需要我们逐步经营改造,改造的过程更加需要智慧和耐心。环顾我们周围也有好多折磨着我们教师的学生:他们听见上课铃声却依旧喧闹不止,老是在课堂上捣蛋,下课以后匆忙奔跑……这些都可以在六个阶段中对号入座、逐步治理。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已。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孩子们因为良好行为而得到奖赏之后,就会大大提高重复我们所认可之行为的可能性。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眼中已经有了别人,但我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导他们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不论是对孩童或是成人而言,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遭的人产生同情心理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作为小学教师,雷夫先生能积极地引导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努力地实现由前五级的“他律”向第六级的“自律”转变,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耐心啊!

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他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那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相关文章

    25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