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心得范文大全
了不起的盖茨比出自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之手,是美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影响力巨大。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心得1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新生的美国第一次以强大的胜利者姿态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科技工业商业艺术教育文化空前繁荣。这个十年,共和党人柯立芝凭借“秩序与繁荣”的竞选口号当选总统并成功连任,上任不久他就说“美国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做生意”; 这个十年,芝加哥的黑帮头子艾尔卡彭还凭借着自己在禁酒令时期的私酒生意大发横财在整个中西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时离他1931年被关在旧金山的恶魔岛监狱还有几乎十年;这个十年,声名卓著的卓别林上映了电影《马戏团》和《淘金记》,无需等到多年之后的今天,他毫无疑问在那个时候就成为了默片时代的电影的代名词;这个十年,查尔斯林德伯格驾驶着“圣路易斯精神号”单引擎飞机横跨大西洋从纽约飞到巴黎,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工业时代飞跃大洋的人类梦想。当他在巴黎着陆时,在机场热情等待他的巴黎人居然有15万之众;这个十年,以道德名义通过的宪法第18修正案宣布全国范围内禁酒,这条针对道德的立法毫无意义适得其反地只带来了无尽的黑帮私酒生意,随处可见的非法酒吧和地方司法系统的全面腐败;这个十年,美国的匹兹堡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商业电台KDKA爵士乐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这样的爵士乐大师群星辈出。这个十年,亨利福特卖出了1500万辆福特T型车,10年前被拆分的标准石油各自为政的公司再度在全国建起了无数的加油站,陶氏化学有了自己的商标成为了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型化工企业。
一个疯狂咆哮所有人都在狂飙突进的十年,多年之后人们再提起,最伟大最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总结却只是菲茨杰拉德如挽歌般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即便近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被Baz Luhrmann导演搬上银幕。影片极尽浮夸奢华之能事:服饰、珠宝、布景、宴会,甚至是盖茨比锃亮闪耀的黄色跑车,无不时刻提醒观众那个疯狂享乐的爵士年代。可能菲茨杰拉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所有的后来人,都从那些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描写中看到了预言版无可避免的大萧条幻灭的到来,以致时至今日,也为人所感慨。
如果只是一个在所有人的狂欢盛宴中都看到那个覆灭的曙光预兆的话,这部电影的原作也不可能影响如此深远,因为它旨在追问一个问题:“到底美国梦是什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主角盖茨比无疑代表了那个时代最直接的精神诉求:我要不断努力赚到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地位,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快得从一个nobody变成somebody。然后带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去追回过去,追回所有当年自己拿不到的一切。自己豪宅里所有的舞会、盛宴、乐队、美酒、喧嚣,都是为了追回五年前在路易维尔失去的一切,不止是Daisy,还有所有在他看来自己失去的这五年的前程,那些甚至从未发生过的假定的五年幸福生活。时间对于执着的近乎偏执的盖茨比来说,最好就能停滞了:这五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他带着自己的财富成就地位回到Daisy身边,从五年之前重新开始一切,至于现在的Daisy和Tom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盖茨比甚至从来不在乎甚至不去想过该怎么办。他如此执迷于自己的过去不肯放手,以至于当Nick直觉一般地追问:“你不可能重复过去发生过的事情”(You can’ t repeat the past)时候,盖茨比本能怀疑般的回答:“不可能重复过去?为什么?当然可以!我会让一切回到原本应该的样子!她(Daisy)会看到的!”(Can’t repeat the past Why of course you can! I’m going to fix everything just the way it was before. She’ ll see)。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豪宅隔水相望Daisy住所晚上闪耀的绿光。
其实Daisy这种肤浅的优柔寡断甚至不值得去多加置喙,因为她Tom都是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人。既便是Daisy本人,也不可能对自己的处境和Tom的外遇一无所知毫无觉察,她看着自己和Tom的女儿说“我很高兴是个女儿,我希望她是个傻瓜。对一个女孩儿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傻瓜”(I”m glad it”s a girl. And I hope she”ll be a fool — that”s the best thing a girl can be in this world, a beautiful little fool.)。他那种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理所当然的想法和物质的欲望使他在本质上和Tom并没有区别。如Nick在盖茨比死后对Tom和Daisy那种毫不在乎的冷漠的看法:“我无法原谅他或者喜欢他。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在他们自己看来都合情合理:一切都非常冷漠令人困惑。Tom和Daisy是冷漠的人,他们把所有事情都搞砸,然后退缩到到自己的财富和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在一起的东西之中,留下烂摊子让别人去收拾”。
诸如“盖茨比爱上了一个bitch,然后他一辈子被毁了”这种说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盖茨比这种如小马哥一样“我忍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我不是想证明自己了不起, 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的坚忍宣誓毕竟动人,只是一个人若对所有自己经历过的世事都不放手的话,不管盖茨比后来的成就多么伟大,若他的成功和自我实现都要通过翻开过去的伤疤挽回早已经不属于他的Daisy来证明的话,那在他面前所注定的,就只能是一个死胡同。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真的就那么无可置喙不容辩解地发生了,除了接受之外,唯一的选择是遗忘。而盖茨比的可悲之处则在于,这两者他都做不到。
盖茨比用尽所有努力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实现了美国梦,他甚至亲自给自己改了名字。他对Daisy的隐藏的含义是,他拒绝相信因为自己出身低微就注定无所成就。任何能够让自己获得财富和成就的方法,哪怕是非法的,都在所不惜。盖茨比的葬礼上,只有Nick、盖茨比的父亲和牧师等几个人出现,几乎所有人敬而远之,生怕和这个靠贩卖私酒和有组织犯罪起家的盖茨比先生有什么瓜葛,即便不久前他们都在盖茨比的豪宅里饮酒作乐笙歌艳舞彻夜狂欢。人们赞颂财富和成就,却毫无例外地面对后事避而远之。盖茨比的父亲得知儿子的死讯后赶来为儿子送葬,在盖茨比堂皇的豪宅中对Nick说,我为我儿子的成就感到骄傲。
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国梦到底是什么?” 老罗斯福总统1910年在巴黎发表了题为《共和国的公民》的演讲,在文中他说:“重要的从不是那些在一旁指手画脚的人,不是那些对别人的失败评头论足的人,更不是那些指责别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的人。荣耀属于那些真正站在竞技场里打拼的人:他们满面灰尘,浸透着汗渍和血迹;他们英勇无畏;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犯错跌倒,因为这路上一定伴随着打击,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奋力向前做到了;他们理解自己执着和专注;他们献身于崇高的事业;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品尝了伟大的胜利和成就;在最坏的情况下,即使他们失败了,至少他们也很伟大地倒下,因为那些自始至终从不知道胜利或者失败的冷漠和胆怯的灵魂远远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两百多年来,一代代的移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摆脱过去的旧世界。路过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旁,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下,在洛杉矶的长滩港上,所有来到这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相信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贫寒卑贱,只要凭借自己的勤劳奋斗和不懈追求,总有一天我们总会得到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的一切:财富、地位、尊重、爱情。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像盖茨比一样,“信奉那盏绿灯,那个一年年离我们渐渐远去的完美未来。我们从前抓不到他,不过不要紧: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伸得更远,总有那么一个早上,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断地被推向过去”。
如小说第一章原文所说,“盖茨比本人到最后其实安然无恙善始善终,只不过是那些曾经吞噬了盖茨比的,在梦境醒来之后发觉的浑浊灰尘,让我们暂时对人世间壮志未酬的悲哀和转瞬即逝的欢愉失去了兴趣”。(Gatsby turned out all right at the end; it is what preyed on Gatsby, what foul dust floated in the wake of his dreams that temporarily closed out my interest in the abortive sorrows and short-winded elations of men)。盖茨比的确很伟大,非常了不起,只是,他原本应该格外小心地想清楚,自己心心念之日夜不倦努力不停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心得2
本周看完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今天又把电影版的小说也看了一遍,选择这部小说,还是因为它是财经主持人芮成钢在一档节目中提及的,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小说。今天看完后,果真不假。
这部原着小说被选入美国高中语文教材。所以在美国,但凡受过中学教育的人,没有不熟悉这个故事的。作者菲茨杰拉德(简称菲氏)创造了尼克。卡拉韦这一角色,他既是叙事者,又是故事中的人物。有了这样一个“身兼二职”的人物,也使作品具大的客观性,效果更集中。
1922年春天,尼克离开中西部来到东部,偶然住在了富豪盖茨比的隔壁。他发现盖茨比的巨型豪宅中日夜欢歌纵饮,而他本人却心事满腹,总隔水凝望对岸住所夜里闪耀的绿光。因为那里住着他初恋的爱人黛西。盖茨比走过漫长的道路才站在这豪宅的草坪上,他第一次认出黛西家的绿光时,觉得自己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几乎不可能抓不到。他没想到,其实那个梦早已离他远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中……
在故事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尼克只记事,而不作评论,他对盖茨比本人及其生活态度一直抱着矛盾的心态,既吸引又反感。但是在故事结束时,他又站到了盖茨比这一边。他赞美他,认为汤姆等等一伙人都比不上他。盖茨比所迷恋的黛西根本无力担任起和盖茨比一样的梦想,她不过是一个以享乐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资产阶级小姐,没有思想,没有情操,浅薄虚假,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她绝不可能为实现盖茨比的梦想去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
盖茨比本人也是咎由自取,也许他并不是什么上帝之子,有的只是某种了不起的品质,即为自己误导的梦想顽强拼搏的意志。他和黛西的丈夫汤姆。布坎南都拥有财富,两人的不同之处是他至少用他的财富去追求一种“美”,并竭尽全力得到它,然而并没有赢得它。最后,乔治。威尔逊,也就是汤姆情妇的丈夫在黛西夫妇的合谋和挑唆下杀死了盖茨比。多么可悲啊!盖茨比一心向往的未来已经不复存在,他那个在农业社会培育的梦想?-美国梦-已经烟销去散。
虽然这部小说的结局带有怀旧伤感的情调,但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菲氏所在的美国当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完成,原来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准则都必须改变。不管他的梦想如何高尚,带有“美国梦”的特色,但它是荒诞的,城市中无美可言,而出自盖茨比的柏拉图式自我观念中的美也是不可企及的。
以前,我对美国梦都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直到看到《了不起的盖茨比》葬礼上,盖茨比的父亲小心保管的那张少年盖茨比认真执行的日程表,我突然领悟到,所谓美国梦,就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过得更好。自诩为上帝之子的盖茨比,坚信自己命里有非凡的安排。他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他是真正以梦为马一路披荆斩棘的人,他当然了不起。
其实我个人认为,盖茨比的思想很适合当今社会,给自己制定时间作息表,这是为了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可能在当时那个年代并不适用。
刚刚也看完了改编的电影,对比后你就可以在电影中随处捕捉到渐行渐远最终骨肉分离的差异之处。小说中很多内容包括人的心理特征都没有在电影中体现,所以还是看原着小说更有体会,更能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心得3
盖茨比的爱情内涵是什么呢?是什么让黛西对他产生了如此强大的吸引力?是金钱,金钱把她装点成了高贵的公主,让她远离与贫穷相连的卑微、暗淡、缺乏保障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是盖茨比在青少年时代十分熟悉的,他是农民的孩子,差不多是从“阴沟里来的”。和黛西这样的“公主”在一起使盖茨比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这表明了他的潜力,他的资本,他要好好的开掘自己,成为一个有钱人,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虽然他和黛西认识时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下级军官,而且军服也随时会被脱掉,前途没有什么保证,但是和一个富家小姐相爱的事实,给了他勇气,给了他向前冲的动力,那个“理念”中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并不是建立在仙女的翅膀上,它有了一点现实的支撑。但是,黛西爱他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深,他过于自信了,在没有了解一个人之前就为她疯狂。或许我们也不能责怪他,因为爱是非理性的。
小说对黛西的声音作了多次描写,那声音抑扬顿挫,“仿佛每句话都是永远不会重新演奏的彝族音符。”那声音叮当做响,妩媚动人,欢快明媚。为她倾倒的男人都觉得这声音难以忘怀。“她的脸庞由于而美丽,脸上有明媚的神采,有两只明媚的眼睛,有一张明媚而热情的嘴”。黛西是一朵光彩夺目的花,永远开在金碧辉煌的王宫里。她生气勃勃,光鲜亮丽,高居于人生的痛苦之上,悠闲、庸懒地摆弄她的手指。这就是她,是小说对她的感性描述,作者没有多她,对小说里的任何一个人做传统的心理分析。除了这样感性的描写外,我们对人物的了解只能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为。这种客观化,外在化的描写使读者不易从整体上对人物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背后存在着怎样的心理动机读者只能去猜测,或许这就是现代人的精神特征,行为背后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模糊的。现实逼迫着他们赶快作出一个决定,即使还没想清楚,实际上他们也想不清楚,因为理性和道德已经崩溃,驱使他们行动的是混乱的欲望——对金钱、虚荣、惟我独尊的欲望。黛西毕竟是爱过盖茨比的,但是经过一翻斗争后,他还是嫁给了汤姆。爱情的力量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那样长久。人不可能过久的持续在一种不切实际的热情里。黛西不过是爱感情上成熟地比盖茨比早,因为有太多的男人向她献殷勤,她对男女之间的激情过于了解了,她以男人的本来面目看男人,包括盖茨比。而盖茨比用自己的想象“不断地给黛西添枝加叶”。
他幻想中的黛西与黛西本人的距离就是他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理想和现实有距离,不是现实的错,我们不能责怪现实太冷酷、太丑陋,我们不能责怪它没有我们想象的好。所以,我们也不能责怪黛西远不如盖茨比的梦想。黛西另嫁他人,和盖茨比再度相逢,再度重温旧梦,和丈夫共同策划盖茨比的死亡。她最终的损人利己,最终的背叛,所有这一切,都是必然的。“他们(她和她的丈夫)是粗心大意的人——他们杂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让别人呢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他们是有钱人,有钱而残忍的人,毁灭别人,保全自己,是他们的行事准则。尽管他们的两人世界并不和谐,两个人都有过“小小的胡闹”,但是他们是同属一个阵营的伙伴,如果有第三者威胁他们的共同安全时,在片刻的讨论后,自然是联起手来,一致对外。明哲保身,趋利弊害,人之本性也。
没有一个人应该受到责怪。人们在欲望的枝头摇摇欲坠,昏昏欲睡。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场梦,一种化学的发疯形式”。
我不知道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是因为他敢于为了一个女人彻底发疯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心得4
和很多人一样,是因为村上知道了菲茨杰拉德,知道了盖茨比。虽然喜欢村上,然而我并没有追随喜爱的作家读书的习惯,于是虽然暗自确信我将会喜欢这本书,却迟迟没有找来看。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笼罩在此书头上的那个阴云般的硕大词语:“美国梦”。正如翻译者施咸荣那番令人作呕的序言导致了我始终没有看过《麦田里的守望者》,正如电影《美国美人》的海报一映入眼帘大脑里便浮现出“中产阶级”一词,“书写了美国梦的幻灭”这样的定性也使得我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产生了由衷的排斥。美国作家向来具有密切关照社会生活的传统,所以,美国作家的作品是很符合某些评论家的口味的吧。
看过之后,小说的故事本身并没有引起我很深的感触,也许,是这样的感触已经经历太多——表现“资产阶级的势利虚伪冷酷”的作品,从巴尔扎克到卡夫卡,已经堆积如山。打动我的,是此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菲茨杰拉德身上那股纯真的颓靡味道。美国文学幽默轻快的传统到了他这里,添加了浓重的抒情和感伤,添加了东方式的悲悯和关怀,从而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滋味。小说中的对话很多,细节很多,这样的小说很难写得不乏味,到了菲茨杰拉德这里,却被处理得津津有味。神经质的女人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的比喻层出不穷,辛辣的议论一针见血,然而,那些令小说节奏停滞下来的长句的感怀,又具有抒情诗一般的气质。人如其文,写出这样文字的作者,究竟有过怎样的人生经历?这让我深感兴趣。
于是找来菲茨杰拉德的生平资料,果然符合我的猜测。如果把作家的生活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分几种类型的话,菲茨杰拉德无疑属于人生经历和小说一样精彩的那种。出身贫寒,飞黄腾达,生活糜烂,苍凉死去,他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主义者,一边迷醉于尘世享乐一边仰望天空的孩子,他是污泥中绽放的黑色玫瑰。其实他是诗人,或者说,他是那种诗人气质浓郁的小说家,这决定了他作品的质地。他小说中细节的出彩来源于诗人那种为人间事物重命名的能力。
我坚信,那些积累在人类文明大厦角落的沉甸甸的作品,其内核都是一样的。世世代代,大家书写着同样的主题,只是用不同的结构和语调。文学的魅力,就在于那种种美妙的说话方式;文学,保存着人类言说的能力。
“美国梦”这样一个词怎么可以概括《了不起的盖茨比》所具有的全部内涵,冲破现实阴云的笼罩,我看到的是大海彼端那隐约可见的绿色灯光,那是盖茨比看到的,那是广告牌里的大眼看到的,那是菲茨杰拉德看到的,那是很多很多人都可以看到的。有的人,随着时光的消逝渐渐看不到了,有的人能看到却不再相信自己看到了,有的人一直都看得到,一直都在指着灯光的方向喃喃自语。那是一个恒久的姿势,那个姿势是美丽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心得5
我喜欢小说开头出现的,父亲教导儿子的一段话,“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这些都是封底上描述的本书的伟大之处。这些文学范畴内的概念,我不是很懂。《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评为“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如诗般梦幻。”是美国文学史上墨色浓重的一笔,百年英语文学排名,高居第二位。文学真是个永远不过时的东西,写在85年前的这段句子,它甚至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没有太多的关系,却让人为之长久的思考与反思。就像《诗经》中的“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让人内心震动。我还喜欢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于是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令人叹息的深深的一股无力感,人们,积极努力,向前迈步,迈向的终是,时光的过去。
在小说中,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夜夜举办着欢歌纵饮的派对,然后他内心唯一的牵绊却是住在河对岸的黛西——他曾经的恋人和如今的女神。“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飘渺的梦,他心中的女神也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盖茨比在真相大白后,选择了随梦一起幻灭的归途。生的孤独,是吉光羽片,死的孤独,是永恒。这本书的文字也是如介绍所说的“诗般梦幻”,唯美的很,就连车祸,枪杀,死亡这些与美沾不上关系的场景,菲茨杰拉德仍然能以诗一般的手法展现。
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理由有很多:喜欢开头那句父亲的忠告:你在评论他人的时候,要记住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这样优越的条件。喜欢看着盖茨比站在海边遥望黛西家码头上的绿灯,喜欢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欢那种惊奇和热切;喜欢盖茨比豪宅上彻夜不明的灯光,和从花园里随风飘至的音乐和笑声,那样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以及盖茨比躲在这一切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被压抑的欲望。喜欢死后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欢看着那辆来自另一个世界尽头的汽车来到豪宅门口,却没有发现美好的宴会早已散场。也喜欢书中的语言、隐喻、讲故事的方式,和精致却缜密的结构。只有在反复阅读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书中的每个人不仅丰满、独立,而且在无形之中又被归拢在情节的网罗里,成为情节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我们都会站到了黛茜的一边,而盖茨比则会永久的站在我们的对岸,忧伤但并不哀怨的注视着等待的哀歌无尽的包围古老的悲剧。我们都曾坚持过什么,也许已经忘记,也许仍旧铭记却无力实现。
这仅仅是一个梦碎的故事,所有的情节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不过是为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的熄灭铺垫的。
这本书让我感到一种委屈。为我们自己。大人们称我们是“浮躁的一代”。美国人称为“迷惘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