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幼儿园一起活动心得

| 育祥

学习心得需要注重在学习中注重交流与互动,积极地参加讨论和分享,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从别人的反馈和意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职业素养。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学习幼儿园一起活动心得,希望你喜欢。

学习幼儿园一起活动心得

学习幼儿园一起活动心得(篇1)

今天,我怀揣着激动与期望的心情,带着“空杯精神”,来到中国科大幼儿园进行观摩活动。两个教学活动来自山东省文登教育实验幼儿园的教学能手李兰老师和江华老师。特别是李兰老师的音乐游戏《快乐头发》激起了我的心灵火花,让我灵感的思绪不断涌动。她的教学活动是那样的有趣,让孩子们不知不觉中沉静在她的游戏里;她的语言是那么的具有亲和力,让我们不忍心大声呼吸;她的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让我们的眼睛无时无刻围着她打转。

而这些之所以能吸引我们,离不开她们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与充分的准备工作。就拿这节课中,首先,李兰老师结合生活实际,选材“头发”,并将头发生长、随风舞动、梳理、烫发、剪发等幼儿掌握的一系列生活小常识进行自由创编小律动。在创编过程中,李兰老师并不局限幼儿动作的规范与一致,而是鼓励幼儿主动自由发挥。其次,幼儿在掌握要领后,教师能运用故事情境,将一系列动作联系起来,进行集体表演。再次,李兰老师选择的音乐停顿、连贯、强弱的变化非常明显。最后李兰老师的个人魅力让我们在场的人员不得不折服。

在这之后,我就一直在反思思考,如何才能将她的教学方式运动到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呢?首先,要想上好一节课,那就得先认真设计活动,从准确的定位目标,到活动设计中必须有情境性、活动性、操作性、趣味性的环节,并且各环节应该具有逻辑性和挑战性。而且在活动中应重视幼儿学习方式的设计。其次,在活动准备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物质准备,而不关注心理准备以及操作材料要适合。就比如李兰老师只准备了一根头发和音乐。 再次,在活动互动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问题不应过多,且不应宽泛和笼统,有时也可以试着让幼儿问问题。最后,一名好的老师在活动之后,在科学的评价下懂得反思。

今天的时光,我们在学习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从观摩学习教育能手的优质课,到教育专家董旭花老师的教学活动演讲,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并希望能将所学知识运动到自己的教学中。

学习幼儿园一起活动心得(篇2)

8月14日,机关幼儿园园长王对幼儿园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

培训围绕九月份工作的展开进行,上午园长向大家传播了正能量和感恩的主题,并进行小活动“感恩所有帮助过你的人”,大家在活动过程中有感而发,积极踊跃,并给予伙伴最真诚的拥抱。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更好地正视自己和搭档,并且心怀感恩,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光热。

而在下午的培训中,园长从实处着手向我们分解了幼儿园的一日工作流程。先用一个步骤进行示范,而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大家聊得热火朝天,老员工规划整理自己的工作,新员工在整理过程中学习自己即将进行的常规工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细化精准化的流程面前,我们规范了自己应该做的,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大大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

在流程面前,一切简单化,这样就会让集体在井然有序中走向成熟化网络化和效率化。这就是机制完善的优势和力量,相信在这样细致化的流程下我们的幼儿园会很快步入正规,成为机关乃至华北地区第一幼儿园,我们的老师也个个培养成为幼教的人才和能手。

学习幼儿园一起活动心得(篇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切实规范我县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教育局决定举办全县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工作要求及幼儿教师转岗培训。我们学校有10位幼儿教师于6月16日被派到县机关幼儿园学习,我也有幸参加了。

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而具体的。但当我通过这一整天的跟班学习,使我大开眼界,感受颇深。当我回到家,静下心来仔细回顾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幼儿进园及晨间活动到游戏活动),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时,我深深地感受到:

一、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了:

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润滑剂。因此认真做好幼儿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幼儿在午饭前后的洗手洗脸;午睡前自己整理衣物和鞋袜,午睡后整理被褥这些小事上,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够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的生活习惯。

二、合理的一日活动常规尤为重要

因为它是幼儿园教师保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并保证了幼儿良好的作息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感、秩序感。

三、孩子的模仿性是非常强

幼儿教师的为人师表、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时时刻刻都做好孩子的表率。就如我自己坐小板凳喜欢反着座,这样无形中就给孩子们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四、幼儿的自控能力是比较弱的

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教师首先就要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五、一天学习活动中主要的形式是操作和游戏,这样对操作前的要求,操作中的提醒和操作后的常规培养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在活动中随时教育幼儿活动所需物品,从哪里拿,还要归放到哪里去、离开座位时应随时将椅子放好、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别的小朋友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帮助等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来渗透对幼儿的常规教育。

通过一日活动常规的跟班学习,让我明白了幼儿园一日常规的具体要求,也体会到了一日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一日活动的整合,更加重视孩子们的养成教育,日渐完善并持之以恒地做好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工作。日常生活常规活动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将自始至终地伴随一个人的成长,贯穿于一个人的终生教育之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处处做个有心人,要学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在一日活动中合理地开展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为幼儿创设“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条件与环境,让幼儿能充分地自我服务,从而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常规习惯的培养要从点滴开始,更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教师也要做到言行一致,做好孩子们的表率,使孩子们在老师的榜样中不断地进步。当然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更不能靠一时一会儿、一天半天就能形成的,需要幼儿教师长期的指导及训练,更需要各位家长的密切配合。

学习幼儿园一起活动心得(篇4)

合理的一日活动常规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幼儿园教师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并保证了幼儿良好的作息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感、秩序感。

我在业余之时,认真学习了《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详细地了解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组织,细则中主要包含了幼儿从来园活动一直到离园活动的常规行为要求,教师的工作要求和对保育员的要求都非常的具体详细,让我们有了制定一日活动规范的依据与实施要求,在学习的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在组织一日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以前我们注重集体活动的组织,忽略幼儿习惯的养成,生活环节随意性大,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在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学习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都是些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幼儿在午睡前自己整理衣物和鞋,午睡后整理被褥这些小事上,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够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一日活动常规的要求规范了教师行为

孩子的模仿性强,老师为人师表,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时时刻刻都做好孩子的表率。

《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为幼儿园教师保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依据,保证了幼儿良好的作息规律,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感、秩序感。

三、幼儿一日活动常规的培养有助于各种能力的发展

文件中指出:“适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提升幼儿的活动经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以前我组织的区域活动,活动结束时没有组织幼儿交流分享过,通过此次学习我又习得了一个新经验。今后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会尝试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分享,相信这会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学习途径,幼儿会在这个过程中主动进行建构,其多方面的能力会逐渐提高。

学习幼儿园一起活动心得(篇5)

“一日活动皆课程”意味着幼儿从入园到离园各个活动及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都蕴涵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平时我们都知道幼儿园各个活动是如何开展的,但如何提高一日活动的质量是我们一直所最求的,也就是优化一日活动。我在工作中一直努力追求着快乐的工作,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并在一日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活动中我主要从细节入手,让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注重细节,把优化一日活动落实到计划之中。

不管什么样的活动都离不开周密的计划,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会临危不乱。孩子从一入园就在我们的视线之中,既要让孩子快乐的游戏、生活、活动又要让孩子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既有计划又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如在安排幼儿自选游戏中,不但要有老师提供的材料,也要有体现幼儿自主性选择的材料:玩某某材料、玩某某材料等。这个等就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在计划中注意各个活动的整体性、有效性和各个环节衔接性,并充分体现每个活动和环节的教育价值。

二、注重细节,分解每一个活动并落实到实处。

“把一日活动当课上,把课当游戏做”真正体现了老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如为了让孩子学会轻拿轻放:我把孩子吵杂的声音录下来,然后突然放给孩子听,请孩子讨论刚才的声音好听吗?为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在孩子讨论后我才告诉他们,刚才的声音就是我们搬椅子时发出的声音,孩子们都难为情的笑了。于是我们一起学做小猫咪,轻手轻脚搬东西,并让孩子在观察中分析比较轻拿轻放的好处。在其他的环节中,我们都是一一讨论、实践,最后总结出好经验并养成习惯。

三、注重细节,以人为本,提高活动效率。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自理能力较差,而孩子在幼儿园的物品又比较多,如何解决物品的收放使我们当务之急的事。于是我把每张桌子作为一个组,有一个小组长(组长轮流当)。每组一个文具盒、物品盒。每次需要时由小组长发放整理,并且引导孩子讨论摆放物品的好方法。如用橡皮筋把铅笔绑在一起或插在笔筒里;剪刀放在一个可以插的纸茶桶上;橡皮放在小盒子里等等。平时带来的物品放在物品盒里并放在固定的地方。经过讨论和实践,做既节省了时间又养成了好习惯,孩子们也在做组长的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注重细节,让幼儿学会管理幼儿,提高活动的效果。

大班孩子已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我班每天的值日生就多了一件事,做好每个环节的执勤人员。如在喝豆浆时,一个老师消毒,另一个老师既要组织孩子洗手又要组织其余孩子的活动,有点顾此失彼。于是执勤人员就会用手势提示孩子轻轻地搬椅子、洗手、如厕、拿杯子、取饼干等。孩子在每次的值日生工作中既学会了管理别人,又学会了尊重别人自己应如何去做;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学习幼儿园一起活动心得(篇6)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成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1]在其中,成人肩负着与儿童一起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的“使命”,并不断地反思自己对儿童的行动是否恰当。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是幼儿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几乎时时发生着幼儿与各种规则(以教师有意或无意制定的规则为主)的冲突或对抗。可以说,幼儿不同程度地违反规则的现象从未间断过。本文拟采用教育现象学的视角与方法论,探寻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与体验,并反思其背后的教育意义与启示。

一、悬置:一日生活中幼儿违反规则的各种现象

所谓“悬置”,其原意为“加上括弧”,即把主观成分以及一切不是发自纯意识的知识放人括弧,然后将它们搁置起来。排除了主观意识之后,客体会把自己原本的面目毫无阻碍地呈现出来,这种客体的自我呈现即是“现象”。我们采取悬置的方法,借助在幼儿园的自然观察,获取了有关幼儿违反规则的6则案例,其“现象”呈现如下:

案例一:当研究者走进活动教室时,发现高高正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其他幼儿都在上课。研究者便悄悄走过去,问他为什么坐这儿,高高回答说是老师让他坐这儿的。研究者故意说那肯定是因为这儿是个好地方,高高答到不是的,是因为老师以为他调皮了,所以惩罚他坐这儿,而后说其实同学们都调皮了,但老师就让他一个人坐到这儿来。说完,高高露出了愉快的表情。

案例二:吃饭前,老师要求洗好手,安静坐好,高高还在玩玩具。老师问他洗了手没有,高高回答洗了,于是老师说洗手再玩玩具,容易把手弄脏,不卫生。高高又说自己没有洗手。老师便追问到底洗没洗?高高回答说没洗。老师接着就生气了:“那你刚才撒谎了?”高高说:“没有撒谎。”老师又问:“那你到底撒谎了吗?那样做对吗?”“不对。”“撒谎时你想什么了?”“我想不撒谎,可是我想玩,我就撒谎了。”说完高高安静地去洗手了,回来后非常兴奋。

案例三:老师安排亮亮在绘画区,亮亮不同意,要去积木区。老师便将他关进了教师办公室。研究者走进来,发现亮亮在墙角一边抽泣一边用手在墙角上画画。“我要爸爸买积木,我想回家,我不喜欢这里”。“为什么不喜欢这里?”“老师不好。”“是因为没让你玩积木,所以说老师不好么?"“是的。”“老师怎么不好?”“老师心不在焉,不像个老师,整天生气,挺不好的。”“真的?”“老师还无理取闹,不关心人,总是批评人,从不批评自己。”亮亮说完就过去把门使劲一推,门锁上了。“我不要她进来,老师真坏,坏老师。”[2]

案例四:户外活动下楼梯时,凯俊、达达、尘尘、壮壮4个小朋友边下楼梯边相互打闹,被园长看到,她批评了带班教师的粗心大意。到了活动场地,老师让他们站到旁边的一棵大树前,并对所有幼儿说不许他们玩游戏,因为他们下楼梯时打闹太危险了。五分钟后,尘尘跑到老师跟前问什么时候可以玩了,老师说:“回去好好站着,哪来这么多话!”十分钟后,凯俊、壮壮被“解禁”,尘尘和达达因为罚站时偷偷说话依然不被允许去玩。几分钟后,尘尘又跑到老师跟前问可以去玩了吗,老师依旧拒绝了他的请求。过一会,老师让达达去玩,因为这期间达达都低着头没有说话。尘尘第三次跑到老师面前问可以玩了吗,老师大声说:“你回去好好反思!”尘尘看着小朋友都在高兴地跑着叫着,便大声地哭了起来。

案例五:孩子们都坐成U字形。丁丁淘气地把坐在他旁边的佳佳推了一把,佳佳马上告诉老师。老师走过来,揪住丁丁的肩膀,把他从座位上拉了起来,拽着往外走。丁丁的头快要缩进衣领里了,其他儿童看了“哈哈哈”地大笑。老师回头说:“谁在笑,我就请他出去。”[3]

案例六:孩子们在根据教师确定的主题“美丽的秋天”画画,老师走到强强面前时脸色马上“晴”转“阴”,质问他在画什么?强强说:“铁路。”“你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呀,你看秋天有多么美丽的东西,你都不画,为什么要画铁路呢?”“我喜欢铁路。”“你以前画过铁路了,今天画秋天,比如树叶呀,水果呀什么的。”强强不说话了,继续画他的铁路,老师在旁催促:“快画呀!你总不能老画铁路吧。”[4]

在现象学那里,空间性、实体性、时间性和相关性四个范畴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世界的基本结构。[5]上述幼儿与教师要求发生冲突的各例现象,无疑都发生在特定的生活空间(如教室、楼道)里,由特定实体(行为、言语、材料等)带来特定的可感受性,使之成为连续的生存时间(集体教学、自由活动等)中的片段,并在其中与他人(特别是教师与同伴)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编织起幼儿生活世界的立体现象维度。

二、还原: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

在教育现象学中,还原的目的在于以生活体验的特殊性,指向存在的普遍性。我们将努力抛却任何先人为主的观念前提和伦理干扰,去真切地感受、平视和明了这些案例中幼儿对违反规则的体验,从而还原处于规则冲撞中的幼儿的所思、所想与所感。

(一)无奈——乐于获取惩罚

在案例一中,高高在课上违反了规则,于是受到了教师的惩罚。当问及原因时,高高的老师说:高高好动,所以经常被单独“请”出来,坐在书架旁边。这使高高可以在老师不注意时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久而久之,高高在上课时便主动违反规则,目的是得到自由看书的机会。可见,高高在其生存空间与生存时间内对违反规则的第一个体验是接受——通过惩罚获得“特权”;第二个体验是高兴——表情愉悦,可以自由做喜欢的事情。从生活的空间性和生存的实体性角度分析,案例一呈现给我们以下内容:高高违反规则的目的在于脱离教师的“掌控”,获取独立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可以随心所欲地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这也就提示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惩罚都伴随着痛苦的体验。在某种情境下,幼儿违反规则是为了能够自由地游离在教师的视野之外,随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抗议——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

在案例三中,亮亮在其生活空间内的体验首先是失望,因为老师拒绝了自己的提议,其次是委屈,所以他会向作为“外人”的研究者“控诉”其老师的行为,再次是愤怒,所以他走过去把门使劲一推,把门锁上,不让老师进来。亮亮的这一体验说明,当教师的规则没有说服力时,幼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并以自己的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提出“抗议”。这也就提示我们,当幼儿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幼儿会“奋起”反抗,据理力争。

(三)忍受——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

在案例五中,丁丁在活动室内推了佳佳一把,此时丁丁的体验是得意,因为他成功地攻击了一个比自己弱的幼儿。但是,当“象征正义”的教师出现时,丁丁马上处于被惩罚的境地,此时他的体验为失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为减轻惩罚,他尽力把头往下缩,可见此时其可感受性体验为害怕。丁丁的这三种直观体验告诉我们,当幼儿欺负比自己力量弱的同伴时,教师的适时介人会让幼儿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欺负行为,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继续欺负弱小者。

(四)承认错误与讨价还价——降低被惩罚的程度

1、承认错误——短暂的内疚。

在案例二中,高高在活动室内承认错误的同时产生了可感受性体验,那就是内疚,意识到自己撒谎不对,但是在高高内疚体验的背后,我们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高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继续玩玩具而不去洗手是不恰当的,因此他的内疚必然是短暂的,他不会从根本上反思自己行为不妥当的地方。同时,这种短暂的内疚还可以博取教师和同伴的原谅,恢复教师对自己的好印象。

2、讨价还价——减少被惩罚的时间。

在案例四中,尘尘第一次去问老师自己什么时候能玩时,产生了两层体验,一是充满希望的可感受性体验,他猜测老师可能会允许自己去玩了。在遭到拒绝后,尘尘产生的第二层体验依然是满怀希望,因为他从教师的言语中认识到只要自己好好表现,老师就会允许自己去玩的。于是他好好表现了几分钟后又去找老师,但遭到了教师的又一次拒绝c此时,尘尘产生的体验是疑惑,老师是否发现自己在罚站期间和达达说话了。第三次,尘尘走向老师时的可感受性体验为充满信心,他觉得自己这次表现够好了,肯定符合教师的要求。但是没想到,老师再次拒绝了,并要求尘尘继续反思,尘尘终于忍不住哭了。尘尘的努力显示了幼儿在违反规则时,会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争取减少被惩罚的时间或程度。这一现象折射出幼儿在受到惩罚后经常会“缠”住老师不放的动机与目的。

(五)置之不理——不满于教师的干涉

在案例六中,教师强制幼儿画美丽的秋天,强强因此产生的体验为不满,因为他喜欢画铁路,为什么非要画秋天不可呢?于是,强强对教师的要求置之不理,继而产生了气愤的可感受性体验。这则案例告诉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按自己的想法指点幼儿的行为,很多幼儿可能因此改变自己的想法,但类似强强这样个性很强的孩子则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由此出现的结果是教师对这些孩子的评价都较低,其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伤害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反思:还原幼儿违反规则体验的教育意义

(一)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

在案例一与案例六中,两名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却相似,都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提醒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满足某些幼儿看似不合理的合理要求,同时赋予幼儿一定的责任,让幼儿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也能达到一定的发展目标。满足幼儿部分合理的愿望并不是纵容更多的幼儿去违反规则,而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自主冲动,这种做法同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能对幼儿喜欢做的事提出相应合理规则的话。

(二)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

在案例二中,幼儿言不由衷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此时教师需要向幼儿解释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帮助幼儿把规则真正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利用环境与材料的新颖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严厉惩罚幼儿的不良行为

在案例五中,虽然教师惩罚幼儿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在日常教育和保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对幼儿不良行为必须制止,并给予严厉的惩罚。当然这种惩罚应伴有教师适时的引导与要求,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幼儿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四)应修正不合理规则,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在案例三中,幼儿不是故意违反规则的,而是规则本身出现了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审视规则,区分出哪些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哪些规则是可以灵活对待的,还有哪些规则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教师应不断建构对幼儿发展有利的规则。另外,在执行规则时,教师不能给幼儿“有机可乘”的错觉,使幼儿有机会挑战教师的权威。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可以调整的规则,把对幼儿的伤害降至最低。

(五)应换位思考,机智地处理违反规则的幼儿

在案例四中,尘尘的三次要求都遭到了教师的拒绝,尘尘最后忍不住哭了。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幼儿的心理感受,机智地对待幼儿,[6]促使其主动地承认错误。逼幼儿承认错误是教师缺乏教育智慧的表现,应予以克服和改正。

学习幼儿园一起活动心得(篇7)

这次活动,我观摩了孟老师的社会活动课《神奇一分钟》,让我学习到很多。孟老师以儿童的体验为主,通过亲自观察、实践、操作,比较、发现和感知,一分钟的时长,让幼儿知道要珍惜一分一秒,抓紧时间就能做很多事情,整节课活动设计丰富且完整,幼儿也兴趣十足。

活动内容与目标保持一致性。环节实现了目标的制定,帮助幼儿初步建立时间概念,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懂得珍惜时间能围绕问题和操作结果分析原因并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活动材料选择恰到好处。孟老师不仅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还在材料上选择了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如串珠,面泥,弹珠,筷子,包糖材料等,让幼儿将活动与生活进行很好的联结。

活动过程设计十分新颖,循序递进,由易到难,体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孟老师不仅结合幼儿的生活让小朋友感受一分钟可以做什么,还从另一个维度告诉小朋友的神奇一分钟可以发生什么,国家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幼儿体会到一分钟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幼儿兴趣十足。孟老师从日常的生活中抓拍的一张照片切入,让幼儿切身感受保持“金鸡独立”动作一分钟的时长,并与看一分钟动画片进行对比,让幼儿谈谈他们的感受。然后通过视频感受一分钟的价值,让幼儿通过视频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我们国家一分钟会发生哪些事?通过视频与自身的体会,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强大,发现国家有这么多的发明和创造,感受到国家的了不起,强化幼儿的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经过亲自观察与感受,让幼儿在亲自操作中体验怎样珍惜一分钟。在幼儿操作之后,孟老师还进行了总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只要我们做事专心,抓紧时间,就会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在活动中,孟老师注重活动的游戏性与互动性,在活动中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寓教于乐。孟老师也时刻关注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这些都是十分值得我学习的!

学习幼儿园一起活动心得(篇8)

上周,我有幸参加了如皋市附小幼儿园、桃园镇幼儿园等学校优秀教育活动的观摩,这些活动的设计和执教者均是各自园区的优秀教师。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真的是大开眼界,见识了几位老师的业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驾驭课堂能力,更多的是看到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新的理念,包括他们的选材,教法及最后的评价都值得我们学习。

感受一:老师要注重溶入学生中去。 在所有的教师当中,有些是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有些是活泼大方的年轻教师,我深深的感受到她们呈现给大家的都是上课时的大方、得体、自然和随机应变。在课堂上,她们展现的是小朋友的“好伙伴”,小朋友的“大姐姐”的角色,他们时常用“宝贝”等称呼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在活动中老师与小朋友的互动更是有来有往,有时像生活中的谈话活动一样简单;从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更可以看出老师的引导语即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又具一定的开放性,既满足了幼儿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激发了幼儿想更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感受二:老师要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要使一节课上的轻松,幼儿学得轻松,教师不但要准备充分,而且还要创设轻松的环境氛围。可以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以前我在设计活动时,往往考虑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

学”的问题。现在,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引导作用要充分发挥,但还要注意为幼儿创设有力的学习环境。

感受三:老师要注重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 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经验和兴趣。事实证明,孩子都是爱玩的,尤其幼儿更爱玩更喜欢游戏。所以游戏能加强幼儿的有意注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应充分注意和利用这一点。本次活动中的几位优秀教师也做到了这一点。但是我从中感受到,如果围绕教育主题适当的再增加几个相关联的游戏活动的话,会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获得结果,会更突出教育主题,效果会更好些。

感受四:老师要注重教学中应多投入情感,多参与幼儿的活动过程。

一节课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会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成功与否。 这些活动充分说明了我们老师是指导者、是引领者、是玩伴、是创造者,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觉得教师只有用真诚,才能探开幼儿的心扉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怀着真诚投入工作,学会反思,学会借鉴,每一次的学习让我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运用我多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优秀教师们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觉

得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是那句话:“只要努力,明天会更好。”

两天的时间是短暂的,精神是永恒的。学习是辛苦的,但我会带着几分收获,带着几分思考,带着美好记忆,走向属于我自己的一方教育沃土。最后还想说的是,“教师教起来轻松,幼儿学起来轻松,听课者听得更轻松”值得我去探究。

学习幼儿园一起活动心得(篇9)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今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集体行动。有的三五成群地在自然角观察,谈论着什么;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些。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应该尽早改革。

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507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