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乡村治理工作汇报材料
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乡村治理关系到全局性实际建设。今天小编整理了村级乡村治理工作汇报材料2023年(6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村级乡村治理工作汇报材料篇1
一、引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村级乡村治理工作是乡村治理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本篇文章旨在介绍村级乡村治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效,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二、村级乡村治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村民自治是村级乡村治理的基础。我们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加强村民自治机制建设。通过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是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我们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__生活会等,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我们注重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村产业升级等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我们注重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电影放映等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树立良好家风和村风。
三、村级乡村治理工作的成效
村民自治意识增强
通过加强村民自治机制建设,村民的自治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会制度等得到了有效实施,村民的参与热情和表达意愿得到了充分体现。
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提升。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得到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特色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产业升级取得了积极进展。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深化
通过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得到了广泛开展,良好家风和村风得到了树立和传承。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
尽管村级乡村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村民自治机制仍需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仍需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仍需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需深化等。
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是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四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村级乡村治理工作汇报材料篇2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朔良镇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总要求,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宗旨。现将我镇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几个方面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
朔良镇总面积39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63个自然屯、20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12户,总人口3.51万人。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朔良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集中整治日、一张工作任务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图、一个曝光台、一封信、一评比)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据统计,“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期间,全镇共投入资金25万元,清理村庄垃圾206吨、清理乱堆乱放1931处、清除池塘淤泥等149处91吨、拆除乱搭乱盖370处2701㎡、拆除广告招牌34个、拆除农村危旧房37栋1246㎡、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00处、废弃建筑残垣断壁3处。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镇列入基本整治型村庄数量为13个屯,分别是杏花村百罡屯、那腾 村塘江屯、那腾村那耀屯、宝达村那午屯、宝达村民锦屯、群敏村塘达屯、群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贡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岩乐屯、那娄村作月屯、灵龙村街上屯、灵龙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个都已经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13个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经完成,11个屯已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个村庄规划也已经上报住建规划部门。在工作中,我镇围绕“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乡村自治建设
(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镇始终把建设好的村委会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开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镇村分别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通过开会研讨,进一步完善我镇各村屯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强村组干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尽量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
(四)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
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各村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公开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程序合法、档案齐全。
三、乡村法治建设
(一)以人为本,树立乡村法治思维
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依法治村,规范乡村法治行为
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加强监督各村落实党建制度,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二是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镇班子成员加强对联系村党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导,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三)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同时优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警民联调工作室建设,定期开展村级人民调解业务培训。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阵地。积极推广“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
三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提高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化解
一是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严格要求网格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协同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坚持调处会议制度常态化,定期召开调处工作例会、培训会和推进会,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上报。
三是完善逐级调处制度。从村级开始逐级调处,层层上报。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事项,转司法部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是完善调处排查制度。排查方式采取拉网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准、排得快、上报及时为标准,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保证了矛盾纠纷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
三是加强村级文艺骨干业务培训,我镇先后派出3名文艺业务骨干参加县文化馆举办小品、声乐、嘹歌、舞蹈业务培训班,有力提高我镇今后文艺创作和各类表演的指导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朔良镇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环卫、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3、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村级乡村治理工作汇报材料篇3
党的十九届__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县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法治环境的好坏,是关系乡村振兴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并将其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巩固现有脱贫攻坚成果、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强力抓手。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法制建设面临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的农村社会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这不仅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所要求的治理有效,建立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农村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但依法办事能力不足
农村干部作为干部队伍中最基层的干部群体,其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成效和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水平。近年来,乡镇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虽然 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法治思维意识淡薄,法治思维能力不足,法治文化氛围缺失等,尤其是农村村社干部群体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基层干部盲目追求领导做派,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法随言出,刻意树立个人威信,结果造成与群众关系疏远。部分村干部对依法治村重视不够,由于法律知识缺失,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仍停留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民主法治意识不强,依法办事、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较差,导致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群众对基层组织和村干部不信任,村民参与村民大会、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较低。
(二)农民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但法治方式的运用仍然欠缺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农村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农民的法治观念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农民逐步摆脱小农意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权利观念、秩序观念、自由平等观念、民主观念不断得到强化,这不仅是基层法治可喜的成果,更是基层法治深厚基础。但农民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处理间题,依然有较大欠缺,人们习惯__不信法”“找政府不找市场”,习惯“拉关系、讲人情、谈势力”等。
(三)农村结构调整深化,公共服务差异化、均衡化难以满足
随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强,农村的改革力度不断加使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普遍出现了“空巢”“留守”“外出”现象,另一方面,撤乡并镇和村组合并后,农村新居民组织和新社区出现引起了社会结构调整,引起了利益调整,农村矛盾日益复杂,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农村公共服务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服务越来越难,而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本来就相对有限,更多的集中在村(社区)级行政中心周围,所以围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打造乡村治理科学机制,提高治理能力水平,就显得格外迫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治理是关键。我们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治理有效和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要求,不断探索推进乡村治理的新途径,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法治化。
(四)农村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管控难度日益加大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农村社会,电视、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在农村已经普及,新媒体时代来临,信息的快速传播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复杂多变,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管控好信息是当今农村社会治理的一道新的难题。
二、乡村振兴过程中推进乡村法制建设的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法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念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经”,有效促进农村和谐,保障乡村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厚植法治文化,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
促进社会规范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在协调社会关系、约束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建设 ,法治乡村建设重点在培育全民法治观念。村规民约是乡村约定俗成,相守坚持的规范,推动社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更多地体现了德治和自治的内在要求。把法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入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让群众当好法治乡风的主角。因此,在推进乡村基层法治化过程中要广泛发扬基层民主取群众意见,聚纳民众智慧,完善村民自治,突出地方特色,遵循立法规律,不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使之同国家立法相互配套,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结构完备,内容完整的治理法规制度体系。
(二)激发活力,不断健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组织体系
一个法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主体地位平等且充满活力的社会,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有效激发社会各类主体的活力,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要围绕依法治国的总要求,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把党组织资源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法治资源。其次,要推进基层自治和民主协商,扩大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农村各自治组织各社会团体和各行业协会在治理中主体作用。再次,要强化农村基层法治机构和队伍的专门作用,建立以基层法庭、__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为骨干的法治网络,挑起农村法治的大梁。
(三)约束权力,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能力和水平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复杂化、利益冲突显性化的显著特点,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是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对党员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提高换届后“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村级后备力量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在树立法律权威和法律信仰上下功夫,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有力量,乡村治理的基本方式是法治,党员干部要认真学法、用法,树立法律权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 ;其次要在公正执法上下功夫。执法公正最能体现法治,老百姓也最为关心。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鼓励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活动。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继续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制度,梳理村级事务公开清单,加大村级事物监管力度。
(四)以民为本,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面对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情况,农村社会治理必须加强法治模式创新。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要抓住“关键少数”,强化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级后备力量等重点“法治带头人”的法治培训,增强其法治观念,聚焦“普遍多数”,结合“六到户”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民法典进乡村”“宪法进万家”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要加强对偏远农村地区专业法律服务人才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政策扶持,大力推广运用远程网络等法律服务模式,促进城市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辐射,有效缓解法律服务专业力量不足问题。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实现涉农法律援助应援尽援,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村(居)法律服务顾问和法律顾问微信工作群覆盖率实现三个100%,法律服务更加精准普惠,有效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村级乡村治理工作汇报材料篇4
党的__大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完善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但新形势下乡村治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不足。
一、现实问题
一是治理主体问题。治理中坚力量流失缺位,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尤其是传统农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村子留守人口能力有待提升,妇女、老人、儿童成为农村的主体,治理能力不足。不少乡村缺少真正发挥作用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农村社会组织。
二是文化建设问题。乡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没有得到有效传承,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抬头。先进文化亟待建设,亟待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法治文化,建立规则意识。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村民参与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少。
三是基础支撑问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多数行政村集体经济规模较小,财力支撑不足,存在无钱办事的问题。不少地方存在综合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内容和服务供给方式不足等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公路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还有差距。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健全乡村组织体系,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发挥党组织对乡村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广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二是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建抓住人才关键,厚植文化土壤,立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乡村人才回流工程,引导和支持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打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用好乡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退休还乡人员。坚持以文化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文化氛围。以政策激活人的因素。
三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格局。广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强化法治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法律素养。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营造文明和谐乡村氛围。
四是强化乡村治理基础支撑。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确保集体资产有稳定收益。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鼓励农村公路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进村入户,优化现有网络性能,提升网络质量和覆盖深度。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数字乡村服务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
村级乡村治理工作汇报材料篇5
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法治行”法治宣传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县__根据本单位业务实际,大力宣传法治示范创建,助力乡镇振兴,为全县群众提供及时、精准、普惠、高质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现将该项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我局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创建法治示范创建与其他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为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成立局长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同志任副组长,一般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办,由综合办负责全局示范单位创建,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协调,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解决机构、人员、经费和设备设施等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我局通过微信、微博、展览馆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宣传法治示范创建工作。
二、具体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档案服务大局的积极性。提升档案人的服务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动力。
(二)发挥档案部门职能作用,主动作为,有效指导农业农村档案工作。8月21日,我局深入县进党委、镇进行工作指导,重点加强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精准扶贫档案、村级档案管理业务指导,最大限度地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
(三)全面落实政策,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局驻村工作队积极落实政策,开展入户调查和精准识别,指导精准扶贫专卷更加有效规范。
(四)坚持“档案姓党”,确保档案服务农业农村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为党管党,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机关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档案服务,为档案更好服务农业农村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在享受党的为民惠民政策时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助推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
乡村管档人员大多是村干部担任,流动性较强,人员不具稳定性,影响了部分档案的交接工作,且参加档案管理培训人员流动性也较大,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力度上不去,加大了助推乡村振兴宣传难度。
如何抓好乡村治理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治理是老大难。资源贫瘠,人才缺失,政策疏漏,经济单一仿佛各种不利因素集中到了大家对乡村面貌的认识上。也正因如此,走出大山,逃离家园成了特定时期菜些偏远乡村的人的梦想,乡村需要发展,这不仅是新时代对人民提出的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我们对落在队伍后面的,特别是长期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末端的村庄子以特别关注,它们不是被抛下的理由。
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固确立党在乡村村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监督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是实现各个目标的基础,不可动播。无论何时,牢固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是一切措施和想法得以正确有效贯彻的根本。发择党员在各类基层组织中的先锋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得以有效施行。
乡村治理全域发力。在移风易俗,文体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自治深入等方方面面、乡村治理都需要作出许多努力。从村民议事为代表的“议事“行为,到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作出的三务公开“尝试,随着科技水平以及村民思想意识的逐步提高、各种新生事务不断涌现。治理者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也不应被当前的迅速变革的经济社会生活打乱、相反,他们可以顺应这样的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看得见自己的努力,更好尊重别人的付出、群众议事正是____中勤劳的中国人民多年的不需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法制体系越来越完善的强有力证明。更是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感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公民权利,这看似一点点为村里建设提出的小小意见的小小权利,却是中国法制延伸至基层的实实在在的保障。
乡村需要振兴,或许多年以后人们不会热衷于外出寻梦,因为即使身处乡村、也能大是身手实现自我。
村级乡村治理工作汇报材料篇6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今年,我村的普法工作已全面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社会各项事业依法治理工作蓬勃开展,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我村根据普法规划要求,紧密结合本村实际,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推进法制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依法治街的总体目标,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下面对年来的普法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领导,建全机制。
今年以来,我村在制订工作目标时,就明确规定了分工,由村长薛地聪为组长,其他副职配合建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普法学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积极认真的开展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了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深入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阵地建设
在宣传发动时,除大小各种会议外,还广泛广辟了宣传橱窗、简报、横幅等,同时开展法制教育电影展映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统一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治理。
2、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我们抓好两委班子人员和党员的学习,把普法工作纳入村中心工作。村干部自身学法、用法、抓法制建设的落实,保证普法任务的落实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齐心协力 共创文明
我街道驻区单位众多,在普法工作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普法工作的效果,每年末岁首,我们都召开驻区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市、区有关文件,提出普法工作要求,互相沟通,互相支持,成效明显。
三、普法教育 形式多样
结合形势抓教育综合治理工作要搞好,普法教育要先行;我们针对各季节特点,下大力抓教育不放松,并收到良好效果,比如:针对夏天时间,我们在宣传橱窗内张贴法制宣传的案例,同时对过电影的播放,使大家知道违法犯罪要付出的代价。有效的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当然,案件的下降与警方的打击防范和各项制度的落实是分不开的,但是认真抓村民法治教育,上法制课给我们带来的甜头也是显而易见的。
普法工作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和上级的要求相比,存在一些不足,我地区社区数量减少,各社区居民增多,管理难度大,这些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继续努力,搞好普法教育,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