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一年级小学生作文

| 新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妈妈说这首诗就反映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环境和凄凉哀怨的气氛。清明节的到来也预示着气温逐渐升高,大地回春,正是适合播种的时节,那么你知道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清明节一年级小学生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清明节一年级小学生作文篇1

今天,天阴沉沉的,下着毛毛细雨。爷爷、奶奶带着我们去上坟。上坟的路上,雨慢慢地变大,雨声越来越响,大家都撑开雨伞,就像一朵朵美丽的小花盛开在田野山间。我穿上一件黄色小雨披,就像一棵黄色的小树苗在雨中摇晃。路上到处是调皮的雨宝宝,它一会儿跑到池塘里,画出了无数的小圆圈;一会儿跑到小朋友的脸上,留下了一串串珍珠;有的还跑到我的鞋子里,弄湿了我的小脚丫。我不禁背起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后来,我还把最后两名改成:“借问躲雨何处有,贝贝遥指桃花村”。大家听了都笑了……

到了山上,我们开始上坟了。周围有很多人在上坟,有的在拜拜老爷爷,有的在放鞭炮,还有的人在烧纸钱。我和妹妹凡凡一起去摘松果,山路弯弯曲曲,泥宁不堪,把我的鞋全弄脏了。松果很多很多,我们捡了一个又一个,可是小松鼠一只也不来,我很不高兴。最好笑的就是妹妹了,她竟然想吃松果,大家都笑了。可是,妹妹还是不相信,还想吃,逗得大家眉开眼笑……

清明节一年级小学生作文篇2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气候多变。但不管是细雨纷飞还是春光明媚,我们总是按照传统,与家人一起去扫墓踏青。清明扫墓是古代中国文化以孝为中心的具体表现,成为相沿积久的社会风尚。这样的时节,我们对先人的怀念愈浓、思念愈切。

过去,墓地一般就在乡下荒野或城郊山坡。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市周边有了景色秀丽的标准化陵园,为先人提供安息的场所,也方便后人适时前往祭奠。

清明,更是在祭祖、踏青过程中感悟生命本身的过程。清明祭祖,追忆已故的亲人,是一次生者与死者对话、思考生命的意义、寻求内心平静的过程。在这样的时节,我们走进环境优美的陵园,手捧鲜花祭品献给先人,缅怀他们与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感恩他们对家庭、家族的贡献。同时,脚踏草地,用心呼吸郊外清新的空气,手插杨柳,植树造绿,在这样的过程中,更能体会生命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在祭扫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净化与升华。

但是,这悠扬的春之序曲里,有时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有人违章违规乱停车辆,阻碍交通;有人乱丢垃圾,不讲卫生;有人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我行我素;有人对劝阻者恶语相加,甚至打架斗殴……相比较“烟雾缭绕”式的祭祀仪式,新时期的祭祀更应提倡绿色、创新,比如一束鲜花、一杯清酒、一声问候,足以表达我们心底的思念。

为了不负春光,为了尽情表达对先人的感恩和怀念,我们应以一种文明、低碳环保的方式来过清明节,做到遵章守纪,出入有序;互谅互让,与人为善。在祥和的气氛中度过清明节。只有回归“清净”与“文明”,清明节的优良传统才能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清明节才能真正“清明”起来。

清明节一年级小学生作文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欲断魂。”不知不觉,又一年清明节到来了。一大早,爸爸妈妈带我去给阿太扫墓。

记忆中,阿太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太太,老人家很节省,每逢周未,爷爷都会带上我去看望阿太。每次去爷爷都会给阿太买一大袋新鲜的菜,够她吃上好几天了。

阿太非常喜欢吃肉,她会把肉切成豆腐丁这么小,说是这样可以多吃几顿。一个眼老昏花的老太太,90岁高龄,居然还有这手艺,真让我们刮目相看。吃肉的时候,阿太先吃一口饭,然后夹一小块放入嘴里细嚼慢咽,慢慢闭上眼睛,她像要把肉里的精华吃出来才肯咽下去。看着阿太那么满足地享受着肉味,我有时候也会嘴馋得捞上一小块放入嘴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完饭,爷爷会把没吃完的汤汤羹羹倒掉,阿太总是连连指责爷爷浪费,她说:“鱼头营养好,别倒!肉越炖越烂,好消化……”

我的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闪过一幕又一幕。时隔多年,阿太的音容笑貌依旧那么清晰。下山时,我回头望着阿太的“家”,多想问她一句:阿太,你在天堂生活得好吗?

    相关文章

    27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