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2023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希望这份2023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优秀7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2023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2023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精选篇1)
与档案的二三事
最近适逢国际档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新修订通过,也让自己在“青灯黄卷”中回忆起曾经的琐碎与枯燥、惊艳与沉迷。
“相知”,知其“严肃认真”。刚进档案室,满墙的规章制度,拿在手中厚厚的文件制度汇编,都昭示着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干部档案审核是干部选拔任用“凡提四必”中的关键环节,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现实举措。因此,不管是档案的管理还是审核都要做到“有规必依”“依规必严”。档案的日常管理、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查阅、流转等每个流程和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强化管理、落实到位。档案的审核要根据认定依据,把握材料的整体性、逻辑性、实效性,原始材料与认定材料相印证,佐证材料与证明材料相对照,成长轨迹与时代背景相符合,仔细甄别、反复对比,对组织负责、对干部负责。
“相惜”,惜其“赤诚可爱”。慢慢熟悉了档案工作后,认识到干部人事档案是记录干部成长经历的载体,是历史、全面、辩证地了解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真实”是它的灵魂,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规范,是需要每一位档案人珍惜和守护。对于档案中出现填写不一致或有涂改的,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坚决纠正、准确认定,形成认定材料存入本人干部档案。对于遗失或缺失材料补充,不回避不拖延,要对干部进行细致调查研究,务求客观真实,确保避免出现虚假材料入档。对于档案篡改造假问题,一经发现,立即核查,一时难以查清的,记录在案,按程序进行调查。
“相守”,守护“心中激情”。熟悉了档案的日常工作后,那份年轻人的浮躁会被琐碎枯燥的工作所磨平,但心中对档案工作的热情依旧在激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充满挑战,因为档案的管理,特别是档案的审核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的背后是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域、不同领域各项政策的缩影,需要档案的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追根溯源、触类旁通,不断积累、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学习就是要学习规章制度、政策文件和成果经验,不断实践就是要将所学的运用到档案的审核中,每审一本档案,就多一份积累,每遇一个问题,就多一点进步,由熟悉到熟练再到精通,是一次次的学习与实践的结果。“身处故纸堆,心中有激情”,一本档案一段人生,每个人的人生不尽相同,档案审核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做档案工作的人也会收获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2023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精选篇2)
@“兰台人” 当积蓄数字转化智慧
__年6月9日是第__个“国际档案日”,宣传主题为“__”。
兰台,古之藏书之处,档案工作者常以“兰台人”自称,充分体现出“档案姓党”的政治使命,彰显“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特殊职能。新时代干部当积蓄“∞、1、0”转化智慧,借古喻今、博采众长,把档案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的重要作用发挥好拓展好。
化∞为1,守住“1”的主题。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馆藏,民生档案、干部档案、科技档案、实物档案种类齐全,从鉴定、接收、排架、上架,如何更好更快查询利用、服务群众,唯有守住“1”的主题。这个主题彰显化繁为简的磅礴力量,党员干部更应落实落细转化为“1”的智慧之策,汲取前行力量。一方面,要锻造“遇繁而若一”的斗争本领,常修统筹兼顾之谋,抓牢主阵地、突出中心点,时刻保持群众“主心骨、贴心人”的党员风貌,厘清主责、摸清肌理。另一方面,要发挥“举重而若轻”的“治制”智慧,对万事了然于心,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中果断决策、快速成长,以“打前锋、见真章”的劲头魄力,镌刻乘风破浪时代华章。
化1为0,擦亮“0”的初心。档案工作中的重点之“1”当属“全宗”,它是分类排架的“基准线”,是后续利用的“标准尺”。化1为0,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把政治标准“硬杠杠”,时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遵循“标准”轨道行稳致远。擦亮“0”的初心,不仅是要有自我归零的意识,更要有归零再出发的勇气,真正把为民造福的好事办好、实事做实。共产党员的初心是在从“0”开始的地方,更是鞭策激励广大党员“不忘来时路”,无论走得多远,都要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在赓续传承中成长,在“谋幸福”“谋复兴”上厚植公仆情怀,不惧风雨、无问西东。
化0为∞,见证“∞”的合力。有人说,人生的智慧在于把书读薄、把人做厚。“薄与厚”的辩证关系实则就是在巩固拓展中凝聚合力,从量变到质变中勇闯新路。化0为∞,彰显我们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9000余万名党员“0”的初心汇聚成攻坚克难的干事实力,见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定信仰。要在充满无限挑战和可能的领域行业中锤炼本领、学以增智,在育新机、开新局中创新思维、争先进位。让0快速转化为∞,必须在艰难吃劲的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特别是在关键时刻、重要岗位能够冲得上去、干得漂亮,必将为转化进程提质增速。行百里者半九十,同时要在积蓄合力中,一鼓作气转作风、绵绵用力拓成果,以“不破楼兰终不还”决心韧劲争分夺秒、尽锐出战,不断彰显“∞”实效。
一朝兰台人,一世兰台情。无论身处何处,为党守史、为民造福的熠熠初心不会改变;无论去往何方,党员干部“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担当使命依旧闪耀着智慧光芒。
2023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精选篇3)
《这些年 档案管理教会我的这些事》
一转眼在基层档案工作条线已工作多年,档案部门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档案管理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考验人的心志。在第15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说说这些年,基层档案工作教会我的这些事。
“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功夫”,唯有虚心学习,才能在摸索中不断前行。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须真正下苦功,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学习“充电”,认真总结档案工作好的经验,准确把握档案工作特点和规律,深刻把握“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推动学习贯彻档案事业工作创新发展,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以促学,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
“好风凭借力,扶摇上青云”,唯有借助外力,才能在前行中实现跨越。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已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这种发展趋势给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应对新机遇,档案管理人员要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等现代化手段,通过网络和信息系统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信息服务,用新观念新思路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创新管理方式,用更全面的角度,用更加多样的方式,反映存在的不足和取得的成果,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唯有置身其中,才能在跨越后仍保持激情。狭小的空间、泛黄的纸张,在多数人眼中档案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但小天地里也能有大作为,多年的档案工作经验让我懂得了“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长期坚持才能做出成果。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练好基本功,保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决心气概,寻求挑战突破,以昂扬向上的姿态、积极饱满的热情施展才华,切实提高站位,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扎实的作风、更自觉的担当做好历史的守护者、记录者、服务者,进一步擦亮档案留史、资政、育人的鲜亮底色,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天地。
2023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精选篇4)
《档案情》
对于档案和档案工作,人们似乎不怎看重,说不屑一顾,是言之过重;说另眼相看,则是高抬。反正在人们的眼里,总是一种不以为然的存在。这与档案的性质有关,也与人们的认知有关。特别是在一些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下,其不被重视,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往往是这样,只有经过事实的“现身说法”,方可改变错误的观念,才能得出正确的知见。否则在固化的认知里,别人说的天花乱坠,自己也不会轻易改变的。
记得十多年前,村里要出一本村志,要写爷爷的回忆性文章。可当时爷爷去世也好几年了,大姑对爷爷的履历也记得断断续续。可要写一个人一生的事迹,必须得有真实的工作生活经历才行啊!爷爷叫张成武,是老革命,老党员,曾参加过解放大西北,在石楼、隰县多个单位工作过,1988年光荣退休。可与爷爷一同工作生活过的老同志也大多过世,即使就是找到老同志,也寻问不来多少信息,根本不足以对爷爷一生工作生活的全面回顾。
我们以试一试的心情找到了县档案局。当办完调阅手续,见到了爷爷的厚厚的一本蓝皮档案时,让我们如获至宝,心情十分激动。不仅找到了我们需要的资料,还找到了不少“意外”。比如有爷爷的一张二十多岁时的相片,姑姑说她从末见过,也不知爷爷年轻时是如此的英俊;见到了爷爷因为去龙台村下乡,接受了村里人给的五斤小米写的检讨书;还见到了爷爷在“三反”时在黄纸上写的自查书……见字如面,睹物思情,一种对亲人的怀念,让大姑几乎哽咽了……从档案馆出来,大姑一直念叼:“这咯要好好感谢人家档案馆了……”
这件事后,使我对档案的重要性有了很大的认识。可要从心理上重视它、敬重它,还得从自己成了单位的档案员说起。由于单位缺人手,阴差阳错地当上了一名档案员。在自己浅薄的认识里,总觉得是“大材小用”,不就是拿钥匙查资料、整理资料入档,还能有啥?心理早就有了应付的思想。
可就在我当上档案员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情,又刷新了我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一位调离我单位好多年的老同志要退休时,无法确切证明他是那一年参加工作的。他前后工作了五、六个单位,不知是原来就没有证明,还是后来遗失,反正目前档案里没有相关的资料。没有了具体的参加工作年限,单位是不好给退休的,或者说是退休后的相关待遇是不好计算的。
他抱着一种微茫的希望找到我时,我费了一个多小时便找到了当年录用他时的“会议纪要”,这令他大喜过望,高兴不已。他多日奔波、无处寻觅的煎熬终于可以解决了!虽然不是正式参加工作的证据,但也足以说明他就是那个年月参加工作的。加之再盖上单位的公章,足以证明问题的。他说了好多感谢的话,中午还要请我们吃饭。后来我想,这张档案,对单位、档案员来说是件小事,可对于他个人来说便是件大事,而且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事情。至今我都记得,他握手时的那份真诚的谢意来。
去年,机关档案室升级相关设施,对部分档案进行了重新整理。我无意间发现了我二十多年前的高考试卷,让我感慨不已。仿佛是见到了久别的故人,是那样的亲切。让我眼前一亮,心潮翻滚。就因为它,我改变了命运,从农村走向了城里;就因为它,我不再受心理与社会的双重压力……捧着这发黄的档案,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经过了这几件事情,完全改变了我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对自己所肩负的工作有了一种神圣感与敬重感。也对这份工作开始热爱起来,不再是那样的应付与推托。也觉得存在挡案柜里的资料,也不再那么冷漠与无情了。好像每一份档案,都有了温度,都有了一份浓浓的情怀。
重视档案,敬重档案,人人有责。因为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档案事业,社会文明的传承更离不开档案的传承!
2023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精选篇5)
三代人的红色档案
之所以称为红色档案,是因为这些故事都被一股股鲜血和汗水给浸染,同时也被一颗颗红心给镶嵌。红色档案历久弥新,永不褪色,永不凋零,可触可感,始终让我家一代代人一遍遍地重温着、反刍着、铭记着。
——题记
爷爷的档案:鲜血染就
在老家的墙上,张贴着一张烈士证,虽然已经褪色,但仍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那是爷爷参加革命牺牲后汉阳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是我家的第一份红色档案。
我家住在汉南区湘口街道,爷爷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小有文化,耳闻目睹解放军一心为民的所作所为,官兵一致是革命的队伍,毅然参加了解放军。参军后他热情高涨,参加大小战斗100多次,战场上奋勇杀敌,多次立功受奖。
不幸的是,爷爷在参加天津的战斗中牺牲。1949年1月14日13时35分,第四十六军(九纵)第一三七师第四0九团打开突破口。从十四日十七时到十五日凌晨一时,津南我军与国民党守军激战八小时,巩固了突破口,为主力部队的纵深战斗打开了通路。爷爷所在的第四0六团二营经山东义地、越废墙子河经丁家花园沿永安道直插云南路,在马场道与云南路之间遇国民党守军阻击。六连从翼侧插过去,迂回到国民党守军侧后,五连从正面猛冲猛打,战斗中,一下子窜出八个国民党士兵,他们将爷爷团团围住。但爷爷毫不畏惧,独个同他们展开了搏斗。一个国民党士兵突然拔出刺刀,狠狠地刺向他的右臂。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爷爷的满腔仇恨化作无穷的力量,拿起冲锋枪对准鬼子一顿乱扫,敌人的机关枪像发了疯一样向爷爷开火了。战士们闻声赶来援助,阵地上浓烟滚滚,弹片纷飞,爷爷不幸中弹牺牲。
这么多年,爷爷那张烈士证犹如一簇簇火焰,始终温暖着、感染着、鼓舞着我们一家,爷爷这一段鲜活的红色记忆传承给我们,让我们这些后代们拥有了强大的红色基因,汲取了丰富的红色文化。
父亲的档案:汗水浸润
打开老爸的抽屉,在整理父亲的史料时,找到了老父亲一些泛黄的,有的已经退色的奖状、证书,发现了他的一些奖品,看着这些档案资料中记载着父亲的种种业绩,静心去阅读了父亲的篇日记,我就禁不住泪湿眼帘。
因为是烈士后代,还是根正苗红的护身符,烈士家属的身份,还让父亲在参军的时候,有政审的优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父亲参军入伍,苦练革命本领,立志终身报国。在部队,他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英勇作战,两次立功。父亲的立功信息我是在他日记中发现的,但没有找到证书一类的东西。
当兵三年退伍后,父亲回到家乡务农。在生产队劳动,他帮助乡亲们学习文化知识,月月出满勤,休息时间搂树叶、拾粪、捡柴,开荒种地,增加微薄收入,补贴家用,永远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那个年代,父亲依然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在艰苦条件下默默地劳作着,从来没有听到过他对组织有一句责备,一声怨言,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父亲的一生是短暂的、艰辛的、平凡的,但也是美好的、快乐的、不朽的,因为他在短暂而艰辛的生命历程中有过坚强、有过奋进、有过收获。这本薄薄的档案,虽没有我想要的关于父亲的全部答案,但它却清晰地再现了父亲勤劳朴实、甘于奉献的永恒人生。这本黄黄的档案,既凝结了老父亲毕生的心血和无尽的汗水,其蕰涵、其厚重岂是拙笔可描?
我的档案:初心绘写
在我面前的档案袋里放着几本本子和一沓沓照片,本子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正是我扶贫工作的依据,这些都是我整理登记的扶贫户的资料,整理装订成册。我把每户人家的情况都摸透了,才能对症下药,想出好点子。看似不起眼的一摞摞登记表和照片,却是一个个贫困户走出贫困的翔实记录,是见证脱贫攻坚历程的档案库,小小的扶贫档案背后,浸润着我在扶贫路上的滴滴汗水。
又是一个大晴天,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便是拿着贫困户登记表和近期扶贫政策来到贫困户的家中。我先来到张成老人家中,经过仔细的询问和核查后在张大伯家的红砖墙上张贴了贫困户核查信息表,这是张成老人搬新家后的第一次核查。原来72岁的张成老人是危旧房改造政策下受益者,张成老人常对人说:“家里就我一个人,身体又不好,没能力照顾自己,之前的泥砖房年久失修,已经成了危房,国家政策好,给我换了红砖房,现在家里不缺水、不缺电,晓宇也经常来看我,能搭把手的时候从来没含糊过,我们这些贫困户真是过上好日子了。”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作为人民警察的我,在爷爷和父亲的红色精神引领下,我定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凭借一颗热忱的心,一双勤快的腿和一腔干事的热血,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我家这三代人的红色档案,有一种独特的亮度与温度,每每看到总叫人眼前一亮,乃至心头一热。重温红色档案,重温我们一家三代人骨子里的信念,这也应是我辈乃至后代们最为骄傲自豪的事情!
2023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精选篇6)
紧握初心之“笔” 书写档案之“度”
今天是6月9日,是第__个“国际档案日”。一提起档案,好多党员干部往往会觉得神秘而遥远,其实档案离我们很近,和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人生履历和奋斗历程的见证。因此,党员干部要紧握手中的初心之“笔”,奋力书写好人生档案的“纯度”“色度”“厚度”。
要坚持严以律己,确保档案“纯度”。俗话讲,“脚上的泡都是自己打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自己用双脚“走”出来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一定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时刻绷紧法纪这根弦,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不该做,要心中有数、心中有尺、心中有惧。一定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以贯之地坚持洁身自好,“拒腐蚀、永不沾”,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现象,敢于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决不让个人档案有“污点”。要以过硬的作风担当作为,以清廉的形象树立威信,惧终如始,谨言慎行,实干为要,让自己的人生档案很干净,很有“纯度”。
要坚持人民至上,丰富档案“色度”。党员干部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至上”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带领群众持续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让我们的档案是欣欣向荣的“绿色”和纯净海空的“蓝色”;要时刻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履行好职责使命,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付诸在行动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做一名让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让我们的档案如党旗一般“火红”;要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一件一件抓落实,让人民群众收获丰收的喜悦,让我们的奋斗档案是闪光的“金色”。
要坚持奋斗终身,增加档案“厚度”。一个人的人生档案,记载着很长时间的跨度,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事实上,有的人生档案象白纸一张,没有内容,虚度而过;有的人生档案内容丰富,很有“厚度”和“份量”。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为人民群众努力工作。要服从组织安排和分配,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行家里手,发挥出最大能量。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始终保持党员干部务实肯干的良好形象。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用优异成绩增加个人档案“厚度”。
2023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精选篇7)
浅探“兰台”出处及意涵
兰台最早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台名,其上建有宫殿。汉朝时,皇宫内建有藏书的石室,作为中央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由御史中丞管辖,置兰台令史,史官在此修史。后人从此引申,宫廷内的典籍收藏府库、御史台和史官,都曾被称为兰台。唐高宗龙朔年间秘书省改称兰台,唐睿宗光宅年间改称麟台,唐中宗神龙年间又改回秘书省。
另外,在道家气功中,肝脏被称为兰台。在相术中,鼻子左侧的区域被称为兰台。
一、战国时期楚国台名
战国时期楚国兰台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现留存有兴建于明清之际的兰台书院一座。
唐代张九龄《登古阳云台》诗:“楚国兹故都,兰台有馀址。”《文选·宋玉〈风赋〉序》:“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李周翰注:“兰台,台名。”
再来看看谁执掌兰台。宋代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其中“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讲的就是战国辞赋家宋玉撰《风赋》,回答楚襄王“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不同。宋文曰:“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啖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苏轼词中明确指出“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的就是“兰台公子”,而巧言辩赋“风有雌雄”的鼻祖非宋玉莫属,所以说苏轼认定宋玉就是楚国兰台令。
梁代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如是,宋玉应为有文字记载的兰台鼻祖了。
二、汉朝中央档案典籍库所在地
汉朝中央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用以收藏地图、户籍等档案及图书,也是当时名儒著述的地方,建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宫内,系石室建筑,修造年代不可考。兰台隶属于御史府(台),由御史中丞一员兼领。置兰台令史,秩六百石(一说兰台令史六人,秩百石),选能通《仓颉篇》《史籀篇》者担任,除在殿中受公卿奏事外,并负责典校秘书或从事撰述。西汉成帝以后,兰台令史约有18人。由于汉代重视对档案典籍的收集,兰台典藏十分丰富。收录有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国家重要律令、地图和郡县计簿等。东汉明帝永平五年(62),班固任兰台令史,奉诏撰《世祖本纪》及诸传记。与班固同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的还有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此后,刘复、杨终、傅毅、贾逵、孔僖、李尤等人都曾任兰台令史,他们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汉章帝、汉和帝以后,东观(东汉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收藏渐盛于兰台,修史即移入东观。东汉末年董卓迁都之乱,兰台的档案典籍遭到很大损失。迄至魏、晋,御史中丞掌兰台秘书图籍之制依然存在。
《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
汉代焦赣《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台,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由上述概念引申出兰台的几种意涵
1.泛指宫廷收藏典籍的府库。由于汉朝在兰台藏书,后世泛称宫廷内的藏书库为兰台。
《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台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2.泛指史官或史官机构。汉朝兰台是史官修史之处,特别是东汉时班固及数位名儒曾作为兰台令史在此修史,撰《光武本纪》,所以后世泛称史官为兰台。
3.泛指御史台。汉朝兰台归御史台管辖,由御史中丞主管,故称。
《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慧景烧兰台府署为战场。”胡三省注:“兰台,御史台也。”
元代黄溍《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台,谓之中丞。”
4.泛指档案。由于汉朝将档案藏于兰台,故称档案为兰台。档案新闻叫兰台动态,档案领域有杂志叫《兰台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专业最高奖为“兰台奖”。
三、唐朝秘书省的别称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秘书省为兰台,唐睿宗光宅年间改为麟台,唐中宗神龙时改回秘书省。
唐代李商隐《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冯浩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光宅时改为麟台,神龙时复为秘书省”。
唐代白居易《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四、相术术语:指鼻左侧的区域
《太清神鉴》卷二:“准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台,右为廷尉。”
《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天纲谓淹曰:‘公兰台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代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准头偏,兰台、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五、道教术语:指肝脏
《云笈七签》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台,心为太尉公。’”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据已知典籍,“兰台”一词应出于战国时期楚国,当时是一座宫阙,其用途是否与文书、档案有关,尚无从考证。及至汉朝,即为中央档案、典籍库,用以收藏地图、户籍等档案及图书。能有如此功能,不能说与原来“兰台”的功用没有渊源和承继关系。此后,虽然有多种引申,但从总体上说,“兰台”一词就明确为与档案相关的意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