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事迹材料

| 小龙

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失败承受压力,首先就会败给自己。很多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人生的财富,当然这个过程缺少不了创新。以下就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创新创业事迹材料范文3篇的内容,希望你可以喜欢哦。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范文3篇一

美18岁小伙高中退学创业,靠卖二手手机成为亿万富翁

PCS Wireless今年的销售额可望达到10亿美元。该公司的创始人在创立这家公司时只有不到20岁,他在手机销售,特别是销售没人要的手机方面特别具有天分。

2000年,一名叫本·纳什(Ben Nash)的高中生从寄宿学校退学,然后在曼哈顿的一家批发商那儿找到了一份向零售商销售手机的工作。

他发现了他在学校没有发现的对销售的热爱。

现年32岁的纳什说:“那时我才17岁,是公司的顶级推销员。”

“我住在父母家,每星期生活费为100美元。”他说,“我满18周岁的时候,我父母要减少我的零花钱。”

他笑着继续道:“我那时候真的很自大,我想进入地产业,我得到了三个相关工作机会。”

但在接受其中一个工作之前,他和几个小伙伴谈到了手机生意:很多完好无损的手机放在库房里没有人要。

每家公司都库存过量。有些手机销路不好,电信运营商就把这些手机扔到仓库里。有一些手机只是撕掉了标签就被退回,有些成数很新的手机只需稍微修理一下。

18岁的纳什和他的小伙伴们创立了PCS Wireless公司,把这些手机买了下来,加以修理,想出一些创意方法卖掉。他们把这些手机卖给了想给员工购买便宜手机的公司,还有有意打折出售这些手机的零售商。

纳什为自己赢得了声誉,成为人们眼中来自一家紧密团结的无线电话公司的积极进取的孩子。他于是说服社区内的一些人对其进行投资。

业务起飞

纳什回忆说:“我们在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收回了投资。”几年后,他买下了其中一家合作公司和所有对他进行投资的公司。

到年,PCS Wireless公司的销售额达7.4亿美元,营收比年翻了一倍,销售额今年将超过10亿美元大关。

纳什说:“如果我们年止步于10亿美元,我会十分失望。”

纳什的公司得益于智能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和人们不断更新手机的欲望。

纳什还使用了游击营销策略。比如,当第二代iPhone出来的时候,他会派出几车人排队去购买。

纳什说:“我们派人到苹果零售店门口,告诉人们‘我们以200美元的价格收购你的旧手机’。”

PCS Wireless称年将收购、加工和转售1000万部全新的和二手的手机和平板,他们在20个国家布置了2500个分销网点。

纳什称他的公司才刚刚开始发展。他获得了White Oak Global Advisors的1亿美元贷款用于进行扩张。

除了PCS公司,纳什和他的生意伙伴普利文·阿罗拉(Praveen Arora)还创办或者投资了其它无线通讯产业公司。纳什说他们在全球雇用了2000名员工,年可望实现25亿美元的营收额。

曾经几乎功亏一篑

纳什不喜欢提到其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困难。其他人都在大学里成长,而他是作为公司老板在成长。他说,有很多年公司的发展并不是一直向前的,这是他的错。

部分原因是他从来没有放弃成为地产大亨的梦想。他曾经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分了心”,他太轻信别人,赔进去很多钱。

他说:“我在生意界横冲直撞寻找自我。我被自负和一些光鲜的东西分散了精力。我搞房地产赔了钱,但赔钱不是问题所在,那只是个小问题,总的来说我个人一直在赚钱。问题是我的精力和重心转移到了其它业务,而不是PCS。”

大约两年前,PCS管理团队跟纳什坐下来,问他“你还要不要做这个?”(纳什这样形容他的团队:“你周围有一些比你聪明的人很重要”。)

纳什说他在那一刻找到了自己。在他进入地产界证明自己的时候,他已经是无线通讯产业的重要人物了。

年,PCS推出了Posh Mobile,这是一个新的安卓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线。PCS今年扩大了这个产品线。

纳什这样形容他的成功:“如果你相信上帝,那就是靠上帝,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是靠运气,也许还有一点个人魅力在其中。”

最大的讽刺

纳什开玩笑地形容自己是“傲慢自大”,让他谈论自己简直像“虎口拔牙”那样困难。但他在采访过程中显得很谦逊。(他不会给我们发没有包括他的团队成员的照片。)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跟纳什聊天的过程中,他的电话总是掉线。

他刚为自己的生日购买了新的iPhone6手机,但他并不喜欢,他更喜欢他的破烂手机。

他说:“我刚买来这部iPhone手机,这是一个错误决定。我习惯了使用更好更可靠的旧手机。但我的女朋友喜欢在Facetime上跟我聊天,所以我买了这部手机。”

他笑着继续说道:“现在你知道使用经过测试的可靠的高质量旧手机是多么重要了。”

我们相信他。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范文3篇二

大学生创业APP微信卖包子:营业额破亿

蒸笼掀开,水蒸气“噗”地一声涌了上来,瞬间将刘伯敏淹没。

这是2月14日,和善园包子铺在竹山路的新店开张不久,总经理刘伯敏在厨房里和厨师们度过了情人节。

竹山路的包子铺与和善园其他一百多家店铺都不同。这家店紧邻地铁站和市民广场,有可以用餐的大厅。刘伯敏对这家店极为看重,只要有客人来,刘伯敏就会驱车将他们带到这里。

它代表了刘伯敏的最新规划:开进社区,“让晨练结束的市民能第一时间吃到包子”。

此前,26岁的“包子哥”刘伯敏的策略以“新”著称。在南京城,他大力推广包子的互联网营销,强调“快节奏”为上班族服务,迅速占领市场。一年扩张后,他开始思考“节奏放慢”。

这是刘伯敏“做包子”的第二年,但他已经开始想到了未来:要做最好的中式快餐。

大三当上总经理

上午八点半,刘伯敏进入位于南京市软件大道三层的办公室。在会议室里,他拿出一张任务表。

“这个昨天完成了吗”,“完成了”,“好”,刘伯敏低头在纸上画下一个钩,而没有完成的事项,他会画下一个叉。

这些钩和叉,将成为员工考核的标准,墙上张贴的上个月员工考核表中,刘伯敏得分最低,“下属的表现,直接决定我的评分,评分低,说明下属有人做得不够好”。

刘伯敏有独立的办公室,但他几乎不呆在里面。例会结束,他坐到大厅的空工位,办公桌上,有一整套“微营销教学”光盘。

刘伯敏皮肤有些黑,头发吹得一丝不苟。社交的熟练程度,几乎看不出来是个26岁的小伙子。

年,刘伯敏来到和善园成为总经理,没人想到,这个新晋领导真正的身份是南京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

上任之初,刘伯敏不敢和同事多提起自己的身份,“怕他们不服我”。

刚接手,他将公司的管理结构改变成“线性管理”,只和四名总监交接,降低沟通成本。

他有自己的理念,“少谈人品,多谈人性”。

疯狂创业的大学生

新店考察期间,刘伯敏患上了重感冒。采访当天,他在医院匆匆输完液后,又回到公司处理事情。熟悉刘伯敏的朋友说,刘伯敏和读书时一样,都是拼命三郎。

“我童年太饥饿了。”他解释说。

刘伯敏是甘肃陇西人,父亲是代课老师,母亲卖水果补贴家用,“一毛钱的冰棍都吃不起”。

2009年,20岁的刘伯敏经过两次复读,考上南京工程学院,成了村里第一名大学生。他的学费是自己的打工钱加上父母跟乡亲拼凑出来的。

从大一开始,刘伯敏试遍各种兼职:洗盘子,发传单,开奶茶店……吃穿不愁后,刘伯敏开始不满足,“大学生创业不能是摆地摊,不然对不起大学生这三个字”。

机会出现在大二。刘伯敏带领团队参加了一次全国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拿到了二十万奖金。

他把团队八个人召集起来,“这二十万我们要全部拿出来开公司”。

同学们觉得这想法有些疯狂。经过协商,最终刘伯敏拿出十万分给成员,另外十万,他们创立了一个公司,卓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新媒体公司,负责帮企业用户开发APP、微信营销等。大二下学期刘伯敏的身份已成公司老总。

包子生产销售网络化

2月15日下午,仍在感冒中的刘伯敏参加了一个企业家沙龙。这是年底前本土企业家们的最后一次聚会。

刘伯敏习惯把公司事务安排在上午。下午,他会开着车参加南京城内的沙龙、讲座和聚会。

也常有人邀请刘伯敏为大学生们做创业讲座。刘伯敏给自己总结了几个关键词:脸皮厚、资源。

刚入大学时,刘伯敏长相老成衣着寒酸,在各类学生组织的面试中落败。他把初中时的“清秀”照片交到学生会,才被录取。但他们看到刘伯敏本人,“发现上当”。

刘伯敏表现努力,很快当上了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会的人脉,成了刘伯敏创业的最初资源。

卓远公司成立后,刘伯敏业务稀少,“困难时3个月发不出工资,在学校打两个菜,5份米饭大家省着吃。”

刘伯敏寻找各种企业家聚会,为公司寻找新项目和投资人。在一次聚会中,他结识了和善园创始人沈春龙。

“和善园”是南京老牌连锁包子铺,其靠口味来营销方式在竞争中已有些落伍。

沈春龙看中了刘伯敏的新媒体经历,认为他能带来新鲜血液。

对刘伯敏而言,也许是童年的饥饿太过深刻,他一直想开一家餐饮店。

两人一拍即合。刘伯敏将卓远托付给同事打理,自己到和善园担任公司总经理。

经过市场调研,刘伯敏决定瞄准都市年轻人。他对包子铺进行了互联网改造。

考虑到年轻人早餐时间少,刘伯敏开发了APP和微信预订包子渠道。年轻人可以下午在网络上预订包子并付款,第二天直接到附近的包子铺取预订好的包子。此外,还支持网上预约外送。

参考西方快餐店,刘伯敏投资七千万新建中央厨房,对面料和馅料进行标准化控制,保证了各店口味统一。

店铺选址方面,刘伯敏在微信中开放平台,顾客可在平台中上报可开地点,刘伯敏亲自带领人员考察,一旦决定开店,上报者可以获得数千元的奖励。

一年间,和善园在南京迅速扩张。刘伯敏接手时,和善园有70家门店,如今已经扩展到170家门店。

江宁合伙人

2月16日下午,听说照片要上新京报,他特地开车前往附近的理发店,要求店员为他整理发型,“这是要上报纸的,你帮我好好搞搞”。

刘伯敏关注时事新闻,他的偶像是,“他有很多经济改革,也鼓励我们创业,不然的话,像我这样草根起家的想都不敢想”。

如今,刘伯敏依然在南京郊区租房,开一辆便宜的国产轿车。

想到当年学生时期的创业艰辛,刘伯敏在江宁区团委的帮助下创建了“江宁合伙人”联盟并担任会长。这一项目将分散的创业团队联合起来去承接大项目,变成小创业团队的桥梁。

身为总经理的刘伯敏仍认定自己是“大学生创业者”。尽管他带领的和善园,截至去年11月份,已有1.2亿销售额。按照包子行业至少10%的利润率来算,去年刘伯敏和他的团队净赚千万。

危机并非不存在。之前开的几家堂食包子铺,因为各种问题经营不善,新模式仍需试验。此外,南京市场已经饱和,和善园想要发展,必须进入苏南甚至上海。然而,上海餐饮业竞争激烈,刘伯敏仍苦寻突围之路。不过,刘伯敏仍拿出了“拼命三郎”的架势,“我不仅要把包子卖到上海,还要卖到北京,卖到美国。”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范文3篇三

女大学生网上卖零食一周进账75万 获投资500万寝室就是办公室

两个好吃嘴大学生开了一家网店卖零食,没想到做大了:辉煌时一天接1000多个单子,请30个同学帮忙,5个物流公司工作人员专门为她们服务,一周进账75万元!

现在,她们甚至得到了500万元的投资,准备组建公司、发展成全国连锁。

这一切,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尤其是发生在两个小小的女大学生身上,但现在却已经成了事实,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奇迹是如何诞生的吧。

小女生的赚钱攻略

吃苦是种本事

投资公司负责人沈先生说,来考察当天,这两小姑娘就在家做了两个家常菜招待他……沈先生被这两个女生吃苦的本事打动了。“她们现在最想睡到自然醒,但还是坚持着每天早起。”

同学是种本钱

生意好时,两个女生完全忙不过来,袁兰发动了同班同学前来帮忙。每天十多个同学来帮忙,他们几乎分文未取,堪称“苦力”。

广告是种坚持

她们像不法网站的人一样,上征婚网站挂美女图,配自己店铺的网址链接。最终被管理员给删了。她们发的宣传广告被扔在了地上,又去捡起来继续发。

启动资金

每人向父母借了5000元

川师大大二学生,袁兰和王菊园,一个窝在屋里收着网上订单,一个配送着货品。

袁兰,21岁,四川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大二学生,正与同乡、同班、同寝室好友王菊园经营着一家网店卖零食。两人的创业故事从大一就开始了。

当时的她们没有资金来源,纷纷把目光投向父亲。袁兰的家在大巴山,父母都是农民,并没有太多的钱给她们,“每人借了5000元。”

有了钱,她们先买下一个网址。万事俱备时,两人开始为网店定位——成都的办公室白领,“有钱有时间吃零食,怕刮风下雨晒太阳。”袁兰和王菊园想到赚辛苦钱,“农村出来的,不怕苦。”

由于一些网店在退货时会提出顾客自付邮费的要求,两人便给自己定下了规则:凡是在她们网店买的东西,只要发现有问题,哪怕吃得只剩最后一点,都可无条件退货!如此大胆的想法,让人不得不对她们刮目相看。

确实很难

上征婚网站挂假链接

去年10月,网店开好了,两人拿着剩下的钱到北门食品批发城,批发了几千元的食品样品回来,“每样一两包,拿回来拍照片挂网上。”最初,她们特别担心没人光顾,常安慰自己说“卖不了就自己吃”。

事实确实如此。

两人的第一次推销是在宿舍楼,她们挨个寝室去宣传网站,“我‘强迫’一个好朋友买了一包泡椒凤爪,3元,没好意思赚钱。”这是她们的第一笔单子。

之后,两人分工,一个人在网上做推广,另一个人印传单发。

袁兰说,她们的网上推广范围很广,“征婚网都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在美女图片下放上我们的网址链接。”当然了,没过多久帖子就被管理员给删了。

两个人将宣传广告印成传单,原本想进办公楼内发,但保安委婉地请她们不要污染环境。没办法,只有厚着脸皮,每天早上8点就守候在办公楼门口,带着微笑将传单发给进楼的白领们。那些被人转身就扔在了地上的传单,“我们捡起来继续发。”

半个月后,生意终于有了起色,一单、两单地出现,让两小姑娘看到了希望。

有了生意,物流却成了问题,物流公司嫌单子少都不愿意去接货,还是她们亲自把货送到公司的。连物流都给脸色看,这生意真是憋屈。

    55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