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广州成都GDP超过2万亿谁排第一

| 和杰

深圳广州成都GDP超过2万亿!那么深圳广州成都这三城谁排第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圳广州成都GDP超过2万亿谁排第一,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深圳广州成都GDP超过2万亿谁排第一?

副省级城市在行政级别上仅次于直辖市,是我国中心城市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重要带动和辐射作用。2022年,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表现如何?

第一财经记者通过整理统计了15个副省级城市2022年GDP及增速后发现,目前已有深圳、广州、成都三个副省级城市GDP超过2万亿,比上一年增加一个。从位次变化来看,2022年,武汉近三年来首次反超杭州,厦门连超长春和沈阳。

深圳连续11年领跑

目前,全国共有15个副省级城市,包括广州、武汉、南京、成都、西安、杭州、济南、哈尔滨、沈阳、长春这10个省会城市以及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这5个计划单列市。

15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和广州作为一线城市,稳居GDP前两名。其中,深圳自2012年超过广州后,已连续11年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市GDP为32387.68亿元,同比增长3.3%。

工业是深圳傲视群雄的关键。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5万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首次位居全国城市首位。也因此,深圳首次成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增加值“双第一”城市,工业第一大市地位更加稳固。增速方面,2022年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高于全国、全省,在一线城市和工业大市中保持领先水平。

同时,2022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跃居一线城市第一,以较大幅度高于全国和全省。深圳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良好增势,增长19.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4%。

深圳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深圳的制造业占比在一线城市中是最高的,这几年深圳一直坚持以工业为立市之本,坚持“制造业当家”。

谭刚分析,深圳的一大优势是能够把创新成果迅速就地变成生产力、变成产业产品、变成市场。深圳在创新链与产业链方面结合得比较好。深圳建立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把深圳最有竞争力的研发成果就地产业化,在这个基础上向前延伸做基础研究、攻关,向后延伸做金融支撑服务和人才引进。这个生态链把创新和产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深圳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深圳之后,广州的GDP以28839亿元稳居第二,总量与深圳的差距拉大到了3548.68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广州多年来首次被重庆超过,位居全国第五。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广州的三产比重较高,去年受疫情影响明显。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今年广州的第三产业会有比较明显的恢复。但广州面临的压力不光是三产的问题,目前广州还需要在新兴制造业发力,要在技术、产业链等方面提升。

位居第三的成都2022年GDP实现了新突破,全市实现GDP达20817.5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至此,已有3个副省级城市GDP突破了2万亿大关。

近年来,成都的高新产业快速发展。据成都高新区消息,该区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数突破2000家,达到2253家,增长54%;同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创下历史新高,全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达到4320余家,增长30.4%。

武汉近三年首超杭州

前三名之后,武汉和杭州两个城市2022年GDP也都超过了1.8万亿元,正在向2万亿大关迈进。

从名次上看,今年副省级城市的一大变化是,武汉在2019年之后,三年来首次超过杭州,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四,杭州则退居第五。

从近年的变化来看,2020年之前,武汉GDP位居杭州之前。数据显示,2019年,武汉GDP比杭州高出850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武汉GDP总量被杭州超过,两地相差490亿元,这一位次上的领先延续到了2021年;2022年,武汉GDP三年来首次超过杭州,领先杭州113.43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武汉实现GDP18866.4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同期杭州GDP为18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从数据上看,武汉第二产业增加值6716.65亿元,增长7.3%,占GDP比重为35.6%。同期,杭州第二产业增加值5620亿元,增长0.4%,占GDP比重为30%。可见,武汉的二产占比更高,且增速更快。

数据显示,2022年,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3%,增速快全市规上工业11.3个百分点,年内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7.1%,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5.7%,比上年提高19.0个百分点。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带动作用很强,其第二产业发展十分突出。相比之下,杭州这些年抓住了互联网的风口,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成绩较为亮眼。但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进一步保持、发挥优势,怎么样进一步从消费互联网走到工业互联网、进一步推动智能智造的发展,杭州还有不少短板。

“深圳的创新链和产业链齐头并进,创新链又赋能到产业链的发展。”汤海孺说,杭州的创新链走在全国前列,但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联度比较弱。因此杭州需要把产业链进一步补足,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更好的对接。

南京、宁波、青岛、济南、西安位列副省级城市第6至第10位。其中,宁波的GDP首次突破1.5万亿元大关。

与上一年一样,15城中GDP超万亿的城市仍为10个。5个尚未超过万亿大关的副省级城市为东北4市以及来自东南沿海、土地面积和人口总量最小的厦门。也就是说,目前整个东北地区中,尚无一个GDP万亿城市。

从这几个城市的位次来看,去年,厦门连超长春和沈阳两市,上升至副省级城市第12位。数据显示,2022年厦门实现GDP7802.7亿元,增长4.4%,增速与西安并列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一方面去年长春等受疫情影响较大,厦门相对来说受疫情影响比较小;另一方面,去年厦门投资、消费等方面的增速都比较快。他预计,未来几年厦门有望赶超大连,进而完成对东北4个副省级城市的全面赶超。

数据显示,2022年,厦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1个和2.7个百分点,为全市稳增长促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1%,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增速较去年上半年回升2.8个百分点。

成都重庆深圳广州哪里发展好?

北京、上海属第一档次,位居第一、第二位。

广州、深圳属第二档次,位居第三、第四位。

重庆、成都属第三档次,位居第五、第六位。

按照1亿人为一个基准单位,再看中心城市GDP所占百分比,恰恰是北京、重庆、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占据前六位。

将广东省分为两个省,分别以广州、深圳为省会的情况

由深圳、东莞、惠州以东部分新建广东省,辖区面积626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41万人,GDP:56608亿元。

深圳、东莞合并为省会,辖区面积45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22万人占全省49.15%,GDP:41520亿元占全省73.35%。

广东属强省会、强中心发展模式,区内梅州、河源、汕尾、潮州人均GDP与甘肃、青海相近。

由广州以西组成广南省,辖区面积1162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42万人,GDP:67530亿元。

广州、佛山合并为省会,辖区面积113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42万人占全省40.95%,GDP:40357亿元占全省59.76%。

广东、广南代表了东部沿海地区强省会、强中心发展的本质模式。

成都、重庆则代表了中西部强省会、强中心发展模式

同样对四川、重庆合并重组,将达州、巴中、南充、广安划归重庆。

四川省,辖区面积4439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93万人,GDP:46417亿元。

省会成都,辖区面积143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99万人占全省31.66%,GDP:19917亿元占全省42.91%。

重庆省,辖区面积130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05万人,GDP:35008亿元。

重庆主城为省会,辖区面积286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23万人占全省43.29%,GDP:20947亿元占全省59.83%。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六大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均超过2000万人,牢牢地占据了一线城市前六位。

六大一线城市全部是超强中心发展模式,紧跟其后的是武汉、郑州、天津、西安、青岛、长沙、合肥、杭州、苏州等强中心城市。

数据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及中西部发展较好的地区全部采用了强中心发展模式,恰恰是落后地区采用弱中心发展模式。

成都深圳广州支柱产业

制造强市,呼之欲出。

日前,成都举行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提出坚定不移推动新型工业化,锚定制造强市目标,着力打造成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对于制造强市,这场会议用了“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来形容,决心之大,方向之明确,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深圳、广州、武汉、天津、青岛、合肥等近10座城市,纷纷将 “制造强市”或“工业立市”作为主要发展战略。

在第三产业高歌猛进的当下,几乎所有重要城市都在重提制造业,释放了什么信号?

在报告中,我国提出了多个“强国”战略,位居首位的正是“制造强国”。在诸多顶层文件中,制造业更被誉为 “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不仅如此,这两年几乎所有的重要会议,都在不断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制造业正是实体经济中的实体经济。

制造业之所以愈发重要,就短期而言,在于疫情冲击和国际地缘格局冲击之下,工业的托底作用愈发突出,稳工业是稳经济的关键一环。

从宏观趋势来看,我国正在从外贸驱动、投资驱动迈向创新驱动,而先进制造业正是创新的主阵地。

同时,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变化,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正在成为国际博弈的主战场,事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未来。

建设制造强国,离不开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市的勇挑大梁。

日前,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关键在地方,工业大省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

在此背景下,成都提出制造强市,要求“认识到制造强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可谓切中了关键。

作为经济大市和超大特大城市,勇于挑起建设 “制造强国”的大梁,参与国际竞争,可谓题中之义。

    相关文章

    35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