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 小龙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精选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指导,创新体现学校“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原则整体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立足自我,着眼“校际合作,资源共享”,以“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组织措施

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分管校长任副主任,学校中层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3、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综合课程开发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综、理综和各学科组专人领衔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室,形成覆盖全校的课程开发网络,积极创建同伴互助、一人一面旗极具个性的校本教材开发特色。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以及学校“学生选科指导委员会”等,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三、目标范围

1、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

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二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三是其它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考虑到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在初级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已有多年的实践探索,“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方面从新颁高中《课程标准》显示,各科已具备相应一定的选修模块。因而学校将着力“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同时,继续探索、丰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校本课程开发。在积极选择实施“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已有选修模块的同时适当关注并以“改编调整、新编充实”策略逐步加强这一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

有关“选修Ⅱ”拟重点开发校本课程参考项目类别如下:

人生类:①规划人生;

②社会人文;

③成功人士的人生足迹;

④心理健康指导……

科学类:①开发区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基地;

②东大、南大教授讲座;

③网络信息类课程;

④学科综合类课程;

⑤社会实践活动……;

艺术类:①艺术进修:器乐、声乐、体操、书画……;

②周末艺术讲座;

③休闲文化沙龙;

④文艺社团、协会;

⑤书画、艺术展览;文艺展演等;

(综合实践活动类项目)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20_年底前,学校将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设施设备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个《课程纲要》。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能满足20_年实施新课程需要的一套初具北郊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鲜明的北郊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校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

③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目标

初步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具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科学习计划。能比较恰当的评价自己和同伴。

四、开发策略

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仅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校本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无何替代的特殊教育功能与作用,特别是校本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开发,应该有其特有的开发,实施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同仁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作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学生也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正确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学会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限制: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

在此基础上,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北郊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学校课程建设决策共同体全体成员应突破传统知识论理观,确立新的知识论理观,赋予地方性知识、缄默的知识、个人的知识、操作性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等知识形态应有的地位;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以“学会选择、着力改编、关注新编”校本教材的策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多元化创建校本课程体系。

4、倡导合作资源共享

学校将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特点、需要,积极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经验。积极与有关兄弟学校联盟,依靠东南、南师、华东师大等院校技术力量,强强联合,分工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同时尽可能联盟内课程产品、师资、设施等互惠互用,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1、组织学习、全面动员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形成校本课程大致结构

4、公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教师或有关工作室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制《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学生选题指导委员会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学校形成年度整体《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老师完成具体的《课程纲要》报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力度小组审定。

六、实施评价

校本课程一经开发即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从严格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并不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但新课程已赋予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涵义。因此,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课程观念,充分估计校本课程实施中场地、设施、师资等的实际要求,课程表设定的困难,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实施。同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课程开发并实施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

②学生实际课程授受的效果;

②学生家长的反映;

④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

⑤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③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

④学生家长的反映;

⑤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精选篇2

一、意义:

1、校本课程是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课程设置中的选修课,是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评估标准(试行)》的新66条指标中要求的范围(见A3:B7:C24-C26)。

2、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细则:

3、学校组织各年段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成员由下段行政、段长、备课组长和班主任组成,组长由一名行政担任。

4、高二、三年段在上一学期期末(教师离校前一周)各备课组提供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各3门,其他学科各2门)及其摘要到教务处资料室,,以供下学期初(第1—2周)学生选课。高一年段各备课组在学期初第一周按上面要求提交以上科目及摘要给段长,以供第二周学生选课。

5、学期初(第1—2周)领导组成员指导学生选课后与教务处协调,经教务处批准,确定临时班各班人数及相应的教室后由班主任公布:临时班(1)学生名单(包括原行政班、学号);(2)主讲教师;(3)开设科目;(4)开设课时(至少连考试及考查共8课时)。

6、学生逢双周在规定时间开始上课,至本门课程修完(时间最迟不延伸至本学期期末复习考试)。

7、各年段的校本课程实施结束后的第二周由备课组长将本学期实施的校本课程材料:(1)教案(2)试卷及答案(3)一个临时班的学生试卷(有批改或有评语)(4)其他过程性材料(5)经教研组长审核签名的教材(6)计划(7)总结共七项材料以电子文本形式送交教务处林昭昕老师。

8、校本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周,主讲教师须将学生成绩(百分制或等级制,后者分合格与不合格)或过程性材料送原班主任,班主任统一汇总送段长,再由段长送教务处黄德财老师。

9、提早完成的校本学科,原课时安排由本学科主讲教师下班督修自习。

10、学校校本课程委员会在适当时期组织对各年段、各学科的教材及实施情况进行评比,推出优秀校本教材若干门。

11、学校倡导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整合,鼓励形成专项网页式的多媒体教材。

12、学校根据课时,发给主讲教师一定的工作补贴,教师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计入年度考核中。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精选篇3

一、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二、校本课程的涵义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究、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三、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领导、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永强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四、开发的目的与价值

1.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考验教师专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3.实现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的特色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自然结果。

4.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而奠基,为教师发展而铺路,为学校发展而改革。

5.培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六、课程开发类型

(一)语言与文学艺术

课程目标:

一、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精神。

二、结合外语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和国际交流常识,提高分析和认识西方文明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认识艺术对人生的作用,提高艺术素养。涉及学科:语文、外语、音乐、美术等拟开课程:《书法》、《魅力武陟》、《省情礼仪》。

七、课程管理与运行

(一)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主任:邱国河

副主任:史法安宋小向牛海定

成员:陈晓花韦建设贾胜利卫百灵张宝林陶元恒

2.校本课程管理小组

组长:邱国河

副组长:史法安宋小向贾胜利

成员:牛海定韦建设卫百灵薛卫民张宝林陶晓芳孟雷雨陈素青陈保利冯随中葛修军原国州(二)任务职责1.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职责:

规划校本课程,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审批、实施、评价。

2.校本课程管理小组职责: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3.教务处职责:

(1)组织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2)学期初或期末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有效的课程发展需求并汇总供教师参考,原则上每学期第四周正式授课。

(3)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收集课程信息,汇编课程菜单供学生选课。

(4)确定授课教师,授课地点,向授课教师提供学生名单。

(5)负责实施过程的协调工作,建立校本课程教师、学生档案。

(6)组织校本课程教学交流与研讨,通过听课、实地观察、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教学检查。

(7)组织校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工作;负责授课教师及相关人员的课时结算。

4.教科室职责:

(1)负责校本课程校本培训

(2)根据学校实际需要聘请校外专家或资深教师指导校本课程开发。

5.教研组职责:

(1)填写本组《校本课程开发意向统计表》,收集《校本课程申请表》并上报教务处。

(2)组织落实本组校本课程实施,每学期各备课组合作开发1—2个精品课程,供学生选用。

(3)每学期小结本组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6.年级段职责:

(1)每周五巡查本级段校本课程开设情况。

(2)将《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交给任课教师记录学习情况,期末汇总《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并将学生学分情况反馈至政教处,以便评先评优备用。

7.政教处职责:

(1)负责学生的纪律教育。

(2)负责校本课程学分与学生评先评优考评挂钩。

8.总务处职责:

(1)安排授课场地,配置授课教师需要的教学道具。

(2)负责订购发放校本课程教材。

9.图书馆职责:

为授课教师或学生提供校本课程需要的图书资源。

10.授课教师职责:

(1)每学期每位教师教授课程应不少于8个课时。

(2)选举学生课代表,负责点名、收交作业等工作;提醒学生注意做好授课地点的卫生保洁工作。

(3)撰写《校本课程纲要》:基本数据(课程名称、课程类型、使用教师、使用学生、时间、设计者等),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教材情况(自编、改编、借用等),学习评价方式(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学习评价的方式等)。

(4)授课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5)期末向教务处提供学生考勤记录、校本课程教材或每一课时的教案。

(6)组织学生考核,考核内容和形式自行决定,给学生登记校本课程学分。

(四)校本课程学生管理

1.学生应认真参加校本课程学习,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课3个课时段,该课程学分为零分。

2.学生在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并参加课程的考核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3.学生没有足够的校本课程学分不能当选省、市、区、学校三好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及各类积极分子。

(五)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1.学校网上邻居设立专门校本课程专用文档,供授课教师上传校本课程资料2.各教研组资料库应设有校本课程模块,存放教师开发的相关课程资料3.授课教师负责把自己承担的教学内容、资料上传到相关资料库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精选篇4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___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___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______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师资培训。选派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围

初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6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通过环境调查、科学普及、小发明、小制作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

3、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艺术探究领域。通过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欣赏、创作及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爱好及特长,拓宽艺术文化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使学生感受艺术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爱好与追求,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品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5、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开展体育团队、快乐体育、围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掌握运动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运动欣赏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农业技能领域。结合本地特点,依据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农业生产劳动,增进学生对农业劳动的体验,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各种技能,使课程内容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邀请区校本课程建设领带小组、教研员到校指导工作。

3、每个教研组至少开发1—2种校本课程,九月份全面实施。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少到多,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相关文章

    47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