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哲理故事

| 小龙

  哲理因故事而生动,因哲理而感人,因其独特的魅力促使杂志大量刊发、学生大量积累。为此小编为大家推荐了简单的哲理故事,希望对大家有用。

  简单的哲理故事篇一

  蛙跳原理与动力观

  两只青蛙掉到一个坑里,因为坑很深,上面的青蛙们就对它们喊:“别跳了,坑太深了。”

  一只青蛙果然没跳,趴在坑底,太阳出来时被晒死了。另一只青蛙却一直跳个不停。外面的青蛙越喊,它跳得越欢,最后一跃出了坑。

  青蛙们问它为什么能跳出来?这只青蛙回答:“我误会了。因为我的耳朵有点听不清,以为你们这么多人给我加油呢!”

  我想,最能给孩子前进动力的是“形成一个激励机制”。

  几个月前,我接待过一位澳大利亚中学的校长。他谈起学校有个残疾学生一直努力学滑雪,在一次有名的比赛中得了冠军。这个学生上台讲自己的体会时说:“我和其他人在比赛中都不只一次地跌倒过,但我的成功在于不是滑得最快,而是爬起来最快。”

  一个人总是会有失败的,但关键是要鼓励他(她)能够迅速爬起来。

  简单的哲理故事篇二

  过河原理与主体观

  一个学者要过河,当小船来到河中央。学者询问船夫到对岸的距离时,他发现船夫的语言有基本的语法错误,就很看不起船夫,说:“你这半辈子白活了!”船夫没说话。

  船继续往前走,忽然狂风大作、波涛汹涌,船夫问学者:“你会游泳吗?掉在水里能辨别方向吗?”学者回答不会。船夫说:“我的船就要翻了,你这辈子真是白活了!”

  现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注重的是“解答”问题的能力,而实践中,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想,如果让那个学者坐在教室里设计游到对岸的方案,我想他能设计出十几个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现在提多元智能论,我想各种智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因此每个人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应该说,那个学生在哪一个领域里更聪明。

  简单的哲理故事篇三

  木碗原理与德育观

  这是个阿根廷的故事。一家人吃饭,父母、孩子和爷爷。因为爷爷手指颤抖,经常把碗摔在地上,父母不耐烦了,就弄来一个小木碗,让老爷爷在旁边小木桌上吃饭。

  一天,父母回来看到孩子正拿一块木头刻着什么。他们好奇地问孩子,孩子回答说:“我在刻木碗,将来给你们老了用。”孩子的话让父母很震动,晚上又重新把老爷爷请到大桌上吃饭了。

  故事中,父母一句话没说,但孩子从他们的行动上学会了父母的价值观。

  我们讲教育过程,特别是德育过程,要避免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形,尤其在现在社会上诚信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必须重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

  北京某所小学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家长向校领导反映一位教师推孩子,还把桌子推倒了。校领导开始调查时,那位教师马上对班里的孩子说:“你们是不是看到我无意中推倒桌子的?我是不是当时向那位同学道歉了……”

  事实面前,这位教师不肯承认错误,还在掩盖。

  我想,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教师有勇气承认自己不懂、不会或者做错了,那么对孩子来说,教师对自身的矫正行为是具有巨大教育震撼力的。

    相关文章

    52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