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范文格式

| 小姚2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教师要时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并且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意义的观察、思考、体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范文一:《生病真难受》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下面请允许我就刚才执教的《生病真难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生病真难受》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本课由“生病真难受”、“我来照顾你”两部分组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生病真难受”的教学,了解生活保健常识。第二课时完成“我来照顾你”的教学,学习一些照顾病人的方法,学会关心他人。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孩子,天性活泼,喜欢充满趣味的活动型的品德课堂。他们更加关注具体形象的事物,喜欢在动一动、跳一跳,唱一唱等有趣的活动中学习。对于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活动,他们会更乐意去小组合作、表达和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

今天我执教了第一课时,并将本课时的目标定位为:

1.回忆生病的难受,知道病痛带来的不便。

2.通过调查了解感冒的病因,初步学习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并逐步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为了解感冒的主要原因,寻找健康金点子,从小培养保健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前我播放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爷爷生病了》,我以动画片的形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本课的兴趣,让学生在动画片中感受生病的难受,唤醒他们曾经的生活。

第一个教学板块是生病真难受。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让学生回忆自己生过什么病,为什么会生病,并且写写减少感冒的金点子。因为品德的课堂面对的是生活中的学生,每个学生生病的情况也可能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了解每位学生得过什么病,从复杂多样的情况中理出共性的东西和学生间的差异。从学生的调查表中发现,几乎每位孩子都得过感冒。于是,我让学生围绕感冒,畅谈自己当时的感受,进一步体会到生病真难受。同时,作为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实在课堂中,差异就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通过统计,我发现学生还得过肺炎、鼻炎、牙痛、水痘和拉肚子。因此,我让得过这些病的学生讲讲当时生病的感觉,并且让学生在捏鼻子的游戏中体验鼻炎的难受,从而在趣味活动中进一步唤醒孩子们对于生病难受的体验。

第二个教学板块是为啥会感冒。《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教师要时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并且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意义的观察、思考、体验。针对大多数学生得过的感冒,我让学生回忆自己不同的感冒原因,由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孩子们在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最近一次感冒的原因,朴素真实。

第三个教学板块是怎样减少感冒。因为课前做了充分的调查准备,孩子们讲起自己的金点子来更加顺畅了。品德是一门活动性的课程,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适时地插入唱一唱、跳一跳、学一学、听一听等趣味性的活动,尽量让枯燥无味的健康知识充满着童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必要的金点子。品德的课堂应该是从生活走向课堂,再从课堂回归生活。因此,在得出金点子后,我让学生看着金点子,想想自己平时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的,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需要改进的,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把学到的金点子有意识地用到生活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因为孩子年龄小,更喜欢形状可爱的东西,所以我把健康小诗歌做成可爱的水果和蔬菜的形状,送给小朋友。希望学生把预防生病的好方法运用到生活之中,回归生活。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术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所有的课堂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间做出相应的变动。”纵观我的课堂,本节课有这几个地方,个人认为还需要加强和调整:1.如何巧妙地处理生成性的问题时还需努力。2.更加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回答,对于孩子的回答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最后,我要真心地感谢帮助过的前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我知道,这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对我提出宝贵建议,让我更好更快地成长,谢谢!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范文二:《我为家人添欢乐》

《我为家人添欢乐》是《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中的第三个主题。是在前两个主题学生了解了家的概念及家庭成员的构成、感受到了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关爱的基础上,使学生转换视角,懂得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让家人快乐的道理。教材呈现了同龄小伙伴用不同方式为家人带去快乐的生活场景图,以及母亲节和父亲节的相关资料,旨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父母长辈,初步培养孩子的体察心和家庭责任感,为下一个主题学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奠定基础。

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宠爱,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本课就是为了让学生从小接受“回报式”“付出式”爱的教育,引导学生成为父母的开心果,为家人添欢乐,使他们真正健康的成长。

通过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中“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的要求,本课的主题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三条: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初步培养孩子的体察心和家庭责任感。

现在的孩子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成长,接受爱常常认为是应该的事,并没有真正关心过父母。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在体会父母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难点是初步培养孩子的体察心和家庭责任感。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前应做充分的准备:

1、让学生课前认真观察父母长辈一天的劳动,了解他们的感受。回忆并记录自己为家人做过哪些事。

2、作为老师将为每位学生设计一张提供他们做记录的“向日葵”评比表,并制作一套和本课同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以《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为依托,我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范例,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合理利用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生动有趣、自主发展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为此,我以“开心果”的提法贯穿全课,确定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即“认识‘开心果’、种上‘开心花’、做个‘开心果’。”紧扣这条主线设计了“情境导入、说出我的爱、行动表达爱”三个环节的导学流程,并通过看一看、学一学、谈一谈、写一写、演一演等活动,使学生深化认识,深刻体验,真正提高。

环节一情境导入,认识“开心果”

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贴近生活,因此在开课之时我将儿童喜闻乐见的“开心果”这一卡通形象介绍给大家,并向同学们揭示它的寓意就是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开心。同学们对于开心果这一提法一定非常感兴趣,接着我顺势提问:你们想得到开心果吗?想不想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开心果?本环节通过有趣的话题导入,激发学生交流的_,在交流中解读开心果的含义,轻松自然的引入本课主题。

环节二说出我的爱,种上“开心花”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开心花”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在这一环节中我紧紧围绕主题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

1、看一看学一学

通过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10页上小主人公以自己的方式给家人添温暖,添欢乐的场景,请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图后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正确理解以自己的方式关爱家人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让家长省心、放心、开心。

2、谈一谈写一写

通过上一个活动,教材中的小主人公的做法给同学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本环节同学们将在榜样的引领下四人一小组认真思考、讨论: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使我们的家人快乐,报答家人对自己的爱呢?同学们将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商讨出切实可行的为家人添欢乐的办法,可以是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以是关心家人的心情说句贴心话,也可以是把自己的事做好带给家人一个好消息等。因为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会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不管怎样,只要孩子们真正能替家人着想,想办法为家人带去快乐,我想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接下来让他们把自己做过的为家人带去欢乐的事和还想要做的事填写在准备好的向日葵的花瓣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本环节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通过广泛交流──有的学生将感受到回报亲情的自豪,有的学生将会认识到自己对亲人的“吝啬”,找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默默地学习、思考着献爱心的方式……,学生将在对话中倾听、在倾听中碰撞、在碰撞中领悟,本课的重点得到很好的突破。

环节三行动表达爱,做个“开心果”

“儿童对于活动的需求往往比食物更强烈。”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本环节以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为学生再现生活、体验生活、提高生活构筑平台。因此,我再次创设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表演,共安排了四个题目:

1、爷爷在家很闷。

2、奶奶生病了。

3、爸爸下班很累。

4、妈妈在洗衣服。

请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样做?选择一个题目表演一下,也可以表演平时在家做过的事。然后结合表演做好评价。在第一组上台表演的时候,毕竟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有的同学的语言、表情也许并不到位,会引起观看同学的阵阵笑声,这样一来,就起不到体验、提高的作用。此时我会做好恰当的评价,对于表演得到真实到位的学生我会说:“看,他表演的有模有样,多像我们的爸爸呀!”“这位同学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能体会到爸爸的辛苦。”“你的父母一定会为你而自豪的。”这些巧妙的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由衷的、更深刻的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同时还会更强烈地激发其他学生表演_,他们会更认真地、把自己对家人的关心和爱表演出来。真正体会到自己对家庭的一份责任。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反馈,将展示出学生对家庭及家人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甚至将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通过这种模拟、实践、体验,将加深学生的体验,使他们的道德认识得到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将迎刃而解。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范文三:《起床和休息》

各位老师,下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七课和钟姐姐交朋友第二课时按时起床和休息

一、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从作息时间上还在不断调整变化,为更好的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不断让儿童感知自己在这一年里一年级生活的点滴变化。

二、说学情

刚入学的孩子们和幼儿园时期相比,的确是长大了,但对成人的依赖还是存在的。孩子们都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进步与变化。课堂上充分给孩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角度感知总结自己的变化与进步很重要。由于孩子年纪小,抽象思维能力差,直观性和形象性的东西比较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合作能力也是要慢慢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情况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现在我来说说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1,了解按时起居、按时上学的意义。

2,懂得按时上学是遵守学校常规的表现。

3、养成按时作息、守时不拖拉的生活习惯。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为什么要按时起居、按时上学,养成按时作息、守时不拖拉的生活习惯。

五、说教法学法

要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通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儿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儿童的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成“发现明明的变化”“了解西西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收获成长的果实”“分享成长的快乐”五个活动。

导入部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部分是一节课开头成功的关键。

老师跟孩子们说:“上节课,钟姐姐和明明交了朋友,帮助明明改正了很多坏习惯,明明现在可大变样了,成了人见人夸的好孩子,今天钟姐姐又被请到了西西的家里,我们看看西西又哪些地方需要钟姐姐帮她改正,请同学们看书P32页。

活动一:激趣导入

1.老师描述画面一,接着让大家说说,西西这么晚睡觉,上学会怎样?上课会怎样?经常这样下去会怎样?老师逐个问题来问,请同学回答,生回答不一。老师及时总结。(出示幻灯片)

2、老师又继续描述画面二,请大家说西西该起床时不起床,你们说这么晚还不起,上学会怎样?上课会怎样?经常这样下去会怎样?也是教师逐个来问,请同学回答,待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同一张幻灯片)

3、这时老师结合学生自己情况来问:你在家有没有晚睡晚起的时候呢?你的家长会怎么样做呢?之后,老师又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判定哪种情况:(出示幻灯片)

说明一下:让学生结合自己来说,学生们一时不会列举太多,这时在孩子们说完后,老师再把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情况列举出来,让这个问题更充实。

4、老师小结:好,下面咱们来帮一帮西西吧,你想给她哪些建议。同桌同学先说说,然后老师再请同学说。

设计意图:创造机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老师及时表扬学生。

5、老师接着说老师也和大家一起想办法,要么咱们给西西打个电话,把大家的建议告诉她好吗?老师示范给同学们,随后请同桌一人扮演西西,一人扮演自己,来练习。

设计意图: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学生对打电话不陌生,练习起来兴致高。

6、老师就请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下。对表演好的同学送上掌声。

设计意图:教育就是这样,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创设孩子们乐于参与其中的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悟。而在整个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品德教育的生活性。

下面进行活动二:和钟姐姐交朋友

老师导入:大家帮西西改正了错误,为了感谢大家,钟姐姐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是一首拍手歌,请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念一念,学一学好吗?这时出示多媒体。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读两遍。

你拍一,我拍一,闹钟叫我要早起。

你拍二我拍二,上学准时不迟到。

你拍三,我拍三,每天按时来用餐。

你拍四,我拍四,早睡早起是好事。

你拍五,我拍五,养成习惯我最酷。

7、下面是和钟姐姐交朋友的环节

(1)老师导言:下面请大家继续看书,看P33页,这是一张西西制定的作息时间表。下面请大家拿出你们手中的“我的作息时间表”,按照上面的几项内容,自己合理的来制定一下时间,写完之后,小组内先互相交流,然后老师再找同学来说。布置完后,老师把“我的作息时间表”上的几项,抄写在黑板上,对学生先讲清楚,再让他们去写。

说明:这项内容有点难度,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还不是很明白,所以我就把上面的内容抄在黑板上,逐个进行讲解,让学生行中有数,结合自身这样会写的真实,仔细。

(2)教师及时总结刚才的活动。

1、接着问同学们,现在是几点,我们还能够回这个时间吗?学生回答不一。

2、老师又问: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时间不能倒流。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请大家结合班里学生来说其实咱们班也有很多珍惜时间的好孩子,比如说能按时起床、按时用餐、按时休息。这都是珍惜时间的表现。请小组内评议出守时守纪的标兵来。并说明理由。(及时表扬优秀同学)

设计意图:我先组织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们都能感受自己的长大与进步,知道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而老师则作为参与者,细心聆听着孩子们进步与变化。儿童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引导儿童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我评价和成长展示。用“找优点”的方式启发儿童客观、全面地评价别人,尤其是对那些平时容易得到消极评价或被忽视的儿童,老师注意引导儿童正确、全面地进行评价。

3、老师总结,接着老师出示幻灯片领读有关要珍惜时间的句子。领读两遍。(出示幻灯片)

四、最后是课堂知识延伸:

老师说,钟姐姐还有一件事让大家来做呢,(教师出示一周时间表)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做法,每天你做到了哪些项,就在哪个格中奖励自己一小星星。让爸爸妈妈做监督员。一直坚持到学期末,跟钟姐姐比比谁的红星多,好吗?

设计意图:课的最后,我以分享成长的快乐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让儿童把课堂上的展示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大家都能知道我的变化,为我祝福。

五、到这里本课结束

课后反思:综观整节课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生活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我想一节课下来能够完成教学目标。

谢谢大家,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指教!

    相关文章

    3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