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一次函数概念说课稿

| 育祥

说课稿通常包括教学背景和目标阐述、教学内容和方法讲解、教学步骤的分析、教学手段和评价的说明等,能够全面展示教师对于课程和学生需求的理解与把握。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八年级一次函数概念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一次函数概念说课稿

八年级一次函数概念说课稿篇1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能有这个展示的机会,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感到非常荣幸、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选自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下面我将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上,对一次运算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用一次函数将上述几个数学对象____起来认识,发挥函数对相关内容的统领作用、之前已经用两课时学习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本节课是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2.学习利用函数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通过现实化的实际问题背景,反映祖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完成、首先请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教学过程、(插入录像1)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刚学过的一次函数理解得还不够透彻,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并且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很熟悉,因而缺乏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热情,或者只是机械地背记结论,所以我从本课引入部分,就力求能马上吸引住学生。通过对一道七年级课本中曾经解决过的问题的再认识,使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冲突,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使学生对老师是怎么迅速判断出方程组解的.情况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有了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插入录像2)

二、循序渐进,学习新知

1、进入新知的学习,我首先通过一段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贯穿整节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始终在倍感新鲜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本课新知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二是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下面请看第一部分的教学过程、(插入录像3)

设计意图: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如何实现从方程到函数的转化也是本课的难点、我没有仅停留在两者形式上的转化,而是从实际出发,通过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变量,感受函数关系,从而自然实现了从二元一次方程,到一次函数的转化,突出了函数思想、

2、下面请看学生如何“研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插入录像4)

设计意图:因为已经研究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所以学生完全可以通过____思考、合作探究得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我仍然坚持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特殊图象交点坐标的含义,从而自然的从“数”和“形”两方面加深了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

三、剖析例题,巩固新知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例题、(插入录像5)

设计意图:例题仍然坚持了本课____的问题背景,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上学生分别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等三种方法求解了此题,并且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变量的取值范围和该如何画函数图象等方面都形成了讨论,接着由学生互相启发补充,予以解决、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对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一次函数的关系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了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解决问题,加深认识

下面请看第四个环节“解决问题,加深认识”的教学过程、(插入录像6)

设计意图:本环节照应了引入部分,既解决了当时提出的问题,又引导学生在课下继续思考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与同一__面内两条直线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加深了对方程组解的图形解释的理解,切身感受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为将来高中解析几何的学习做一些铺垫、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并给学生布置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其中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真诚的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以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谢谢!

八年级一次函数概念说课稿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本节内容四个课时完成。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一次函数概念。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比列函数之后来学习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既为前面学过的正比列函数知识得以概括和升华,也为后面学习函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一次函数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的特点;

(2)知道一次函数和正比列函数的关系;

(3)会利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登山问题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以及类比的思想。

3.情感和态度

(1)通过“登山问题”的研究,体会建立函数模型思想;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数学和实践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的定义和解析式的特点;

2.一次函数和正比列函数的关系;

3.一次函数定义的应用以及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和正比列函数的关系以及一次函数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比列函数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实际的情境认识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图像和性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等相关的'知识。能利用正比列函数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学习一次函数奠定了基础。

三、学法分析

用观察、思考、概括、总结、归纳、类比、联想是学法指导的重点

四、教法分析

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八年级一次函数概念说课稿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我打算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这四大块内容来谈谈我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是在前面学习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对前面“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一次提高和升华,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作铺垫。其中用到的“数形结合”思想是我们中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经常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____。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能根据一次函数图象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4)进一步培养学生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难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师生互动的效果。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其理解难度大,因此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研究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书上出现的例1:准备先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引导评讲最终解决问题;对于书上的练习,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开头,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探索————研究————发现”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掌握知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差,因此在这方面我打算更多的引导以解决学生不足之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索的良好学____惯。

四、说过程

这节课我就首先从学生已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联想到一次函数出发提出问题: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直线的关系。接着通过对书上的问题串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探索和师生的共同探索得出:

⑴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直线(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⑵函数的对应值、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方程的解的关系;并由此产生两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图解法和函数法);

⑶方程组的解和两直线交点的关系。进而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五、反思困惑

由于本节课是”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首次紧密结合,其中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更好的将本节课的数形结合思想灌输到学生中,特别是在讲到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在这方面备课的时候感到比较吃力。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多请教!

八年级一次函数概念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__,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____起来,感受数学的____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的数形结合以及数学建模思想,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升华,同时也对今后学习高中的解析几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一轮的课程____,旨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____的发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技能方面: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方面: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方面: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方面: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学生既要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又要用此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本节课的难点应是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而关键则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二、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____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对于认知主体来说,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富于幻想,但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法,以“情境――问题――探究――交流――应用――反思――提高” 的模式展开,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____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三、过程分析

本着重实际、重探究、重过程、重交流的教学宗旨,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以下六个环节:情景导入——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首先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网交费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展示学生回答的用列方程组解答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基本上都是用的代入法或加减法,那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后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提出来后,如何解决呢?此时,作为教师,应把握好____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应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态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另外,此问题的设置也为后面例题的讲解作好铺垫,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们能否将方程

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呢?”“如果能,你们能在__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画出它的图象吗?”在学生将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并画出图象后,我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上的几个点,发现它们的坐标都是方程

的解,紧接着问“直线____意一点的坐标一定是方程的解吗?”“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呢?”“是否所有直线____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呢?”学生先____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不难发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就对应一条直线。一连串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紧接着问学生:“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研究另一个方程2x—y=1吗?”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后,发现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我又问“这个交点坐标与这两条直线所对应的方程的解有什么关系?与这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又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慢慢体会到:既然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条直线,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又对应直线上的每一个点,那么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就对应着两条直线的公共点,也就是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不就是对应着两条直线的交点吗?这个时期,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及时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解决了本节课开头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共同归纳: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这告诉我们,既可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可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利用刚才已有的探究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此问题的探究还可以从数的角度看,进一步归纳出: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这样,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从一个个小问题的回答,到最后的归纳,充分享受学习、探究带来的快乐,此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满足学生学以致用、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我特意设计了两个抢答题,既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让他们在抢答中品味到了成功的快乐。趁着学生高涨的情绪,我迅速引入开头部分意犹未尽的上网收费问题,加以变式,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经过一番探索,学生可能想到:要选择合理的收费方式就需要对它们所收费用的大小进行比较,因此一定会有学生用过去的知识——方程或不等式解决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然后继续____“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图象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建立函数模型进行探索。

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特征,学生讨论后发现当0 ≤ x < 400时,红色点在蓝色点的上方;当x=400时,红色点与蓝色点重合;当x>400时,红色点在蓝色点的下方,这样利用直线上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比较函数值的大小,从而找到答案。为避免图象法作图误差造成的不足,可引导学生通过代数计算求出交点坐标。为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我启发学生用作差法,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y>0,y=0 及y<0 时所对应的x的范围,进而得到答案。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发现图象法的直观性,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并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动态地分析不等式和方程(组)。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把刚刚结束不久的铁山矿冶文化旅游节带进课堂,让学生欣赏一组美丽的黄石矿冶文化景点图片,在学生体验家乡美好的轻松愉快氛围中,我再一次出示了一个与之有关的旅游购票问题,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小结,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尝试开放式课堂教学,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活动____化,多样化。

本节课的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设计说明

这节课,我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数学建模的价值,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数学体验,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各个不同方面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八年级一次函数概念说课稿篇5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来自密山市兴凯湖乡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姓名姚宝昌。现任教数学学科。我今天参加说课大赛的题目是《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下面我说课开始,请各位评委对于不当之处给予批评指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____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__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设计正是基于以上考虑而进行的。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___师范大学版的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五节,课题为《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意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经历体验探究活动,进行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本节课中将要探索的“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将为学生今后探索“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这也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问题。同时,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要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接触并学习三类函数,即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最先学习的便是一次函数。在整个函数知识体系中,对于图象的感受、解读、分析特别是应用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是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所接触的第一个相关内容,对于后续其它函数图象应用的学习将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和经历,因此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另外,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这一知识点在学生中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考中,对于函数知识的考查,主要放在了一次函数上,分值在13分左右,在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这一分值比例是很大的。而在一次函数中,又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一次函数图象的分析、解读以及应用其解决问题。我省中考题中,多年来必有一道分值在8分左右的大题(25题)是在考查学生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上几个方面足可以证明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发展形象思维。

②、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①、在亲身的经历与实践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解决的办法。

②、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数学情感。

②、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的依据:

由于应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很好地对给出的图象进行解读,将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进行互相转化,从图象中去获取信息,发现存在的已知条件进而去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同时又考虑到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接触到的第一类函数图象的应用性问题,因此要求又不应过高,进而确立了本节课的重点;在难点问题的确立上,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注重当堂课的内容,而忽略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数形结合”的学习意识还很淡薄,____探索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比较低,例如“一次函数图象与横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学生就很难____去发现,必须由教师进行引导发现,基于以上原因,进而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具体为:

1、教学重点: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情状况分析:

1、学生现状:

针对自己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了解情况,特别是在第六章《一次函数》前四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分析当前学生现状如下:

⑴、学生们整体性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在学____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⑵、学生整体上知识功底较好,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方法。

⑶、学生们具有探索精神和实践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有主动质疑的意识,有批判意识。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⑷、善于在亲身的经历体验中去获取数学的新知识,但在数学说理和数学证明上尚不规范,欠缺相应的经验。

2、知识情况:

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____学生通过开展经历体验探究活动,进行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3、预期效果:

学生在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问题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因为在第五章《位置的确定》中有关__面直角坐标系及第六章前四节的学习中,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已完全具备。而在相关经验上他们在七年级下学期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中也早有所获得。但在“数形结合” 、“数形转化”以及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甚至包括探索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关系方面会有一些困难。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会十分紧张,自己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适时把握,恰当处理,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八年级一次函数概念说课稿篇6

初中一次函数说课稿

评委老师好!我是07号考生,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一次函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教材分析,我谈三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看,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从初等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而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都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整个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存在于一次函数中。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补充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能力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接下来我来谈谈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自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理特征,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给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说课的重点,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整节课我共设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问题,引领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问题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x/千克 0 1 2 3 4 5

y/厘米 3 3.5 4 4.5 5 5.5

(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找出函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对应值。但是让学生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一定的差异在所难免,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拨,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会得出y=0.5x+3。

问题2: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克耗油9升。

(1)完成下表:

汽车行驶路程x/千米 0 50 100 150 200 300

油箱剩余油量y/升

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吗?(y=100-0.18x或y=100- x)

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给予帮助指导。

通过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研究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发现两个函数关系式为y=0.5x+3,y=100-0.18x,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第二个环节是例题讲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两个例题,在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x与y之间的关系式区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并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例1: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

②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③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在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概念掌握的基础上判断分析(1)y=60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例函数;(2)y=π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次函数;(3)y=50+2x,y是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2: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16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但低于21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税……如某人某月收入19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1960-1600)×5%=18(元)

①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又小于2100元时,写出应缴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

②某人某月收入为1760元,他应缴所得税多少元?

③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元?

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事难点,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体会,教给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中发现问题的方法。类比出一次函数关系式的一般式的求法,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经学生分析:

(1)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小于2100元时,y=0.05×(x-1600);

(2)当x=1760时,y=0.05×(1760-1600)=8(元);

(3)设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x元,则19.2=0.05×(x-1600)

X=1984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习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应已能基本掌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准确运用,还是需要进行适量的训练,因此我安排了教材第184页第1、2题这样的练习,并将根据学生课堂上掌握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有关练习,尤其是针对学生可能出问题,如:

1、见下:

x -2 -1 0 1 2 ……

y -5 -2 1 4 7 ……

根据上表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y是否为x一的次函数?y是否为x有正比例函数?

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时,水费按0.6元/米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米3时,超过部分按1元/米3收费。设每户每月用水量为x米3,应缴水费y元。(1)写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和超过6米3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一次函数。(2)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米3,求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①y=0.6x,y=x-2.4,y是x的一次函数。②y=8-2.4=5.6(元)]

第四个环节是课后小节

引导学生回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并能根据已知简单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现在我谈一下本课的板书设计,一次函数

1、y=0.5x+3     1、y=60x  1、y=0.05×(x-1600)

2、y=100-0.18x    2、y=πx2  2、y=0.05×(1760-1600)=8(元)

y=kx+b(k,b为常数k≠0)  3、y=50+2x 3、19.2=0.05×(x-1600)

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x=1984

以上是我对《一次函数》一课的认识与教学设计,整个的设计力图体现教学设计的结构性。

敬请各位评委予以指导,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6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