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数学说课稿

| 康华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说课稿全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3高中数学说课稿

2023高中数学说课稿(精选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中的第三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懂得根据两个相关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这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介绍了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和最小二乘法的思想。

从全章的内容上看,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不仅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章内容的难点之一。线性回归是最简单的回归分析,学好回归分析是学好统计学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前面的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最小二乘法和回归分析的思想;

2. 能根据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求出回归方程

过程与方法:

经历线性回归分析过程,借助图形计算器得出回归直线,增强数学应用和使用技术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养成倾听别人意见和建议的良好品质

三、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目标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 知道最小二乘法和回归分析的思想;

2.会求回归直线

教学难点:

建立回归思想,会求回归直线

四、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

理论探究

验证结论

小结提升

应用实践

作业设计

教学环节

内容及说明

创设情境

探究:在一次对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组样本数据:

问题与引导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1. 利用图形计算器作出散点图,并指出上面的两个变量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教师提问,学生

通过动手操作得

出散点图并回答

以旧“探”新:对旧的知识进行简要的提问复习,为本节课学生能够更好的建构新的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为一些后进生能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提供必要的基础。

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散点图是研究两个变量相关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得出的散点图,思考下面的问题2.

问题2. 甲同学判断某人年龄在65岁时体内脂肪含量百分比可能为34,乙同学判断可能为25,而丙同学则判断可能为37,你对甲,

乙,丙三个同学的判断有什么看法?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乙同学的判断是错误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甲乙丙三个同学的判断都是对的,答案不唯一

该问题具有探究性、启发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设计该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注意到散点图中点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体会观测点与回归直线的关系;进而引起学生的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问题3. 反思问题,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吗?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

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和比较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学生之间会充分的进行交流,提出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为什么甲、丙同学的判断结果正确的可能性较大,而乙同学判断结果正确的可能性较小?

②某人年龄在65岁时体内脂肪含量百分比最可能是多少?在其它年龄时呢?

③这些样本数据揭示出两个相关变量之间怎样的关系呢?

④怎样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呢?每个问题都是学生“火热的思考”成果

2023高中数学说课稿(精选篇2)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二、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法分析

1.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来辅助教学。

四、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

(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校、现在的班级。

(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活动:

(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

(2)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__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国兴中学20__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7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7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

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设计意图: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从而突破难点。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

(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新知,体会三种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对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回顾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种表示方式。

作业: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组第4题。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

2023高中数学说课稿(精选篇3)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是必修章第节的内容,我将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是在学习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并为后面学习 做准备,在整个

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

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使学生构建领悟 数学思想,培养 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善于

观察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严谨 的科学态度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重点是 ,由于学生对 缺少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我采用引导发现法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

3、讲解例题。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

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的学习结果评价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教师应

当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自信心、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数学能力的发现,以及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2023高中数学说课稿(精选篇4)

高三第一阶段复习,也称“知识篇”。在这一阶段,学生重温高一、高二所学课程,全面复习巩固各个知识点,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然后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学过的知识产生全新认识。在高一、高二时,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学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和散乱,而在第一轮复习时,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第一轮复习更为重要,我们希望能做高考试题中一些基础题目,必须侧重基础,加强复习的针对性,讲求实效。

一、内容分析说明

1、本小节内容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它所研究的二项式的乘方的展开式,与数学的其他部分有密切的联系:

(1)二项展开式与多项式乘法有联系,本小节复习可对多项式的变形起到复习深化作用。

(2)二项式定理与概率理论中的二项分布有内在联系,利用二项式定理可得到一些组合数的恒等式,因此,本小节复习可加深知识间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二项式定理是解决某些整除性、近似计算等问题的一种方法。

2、高考中二项式定理的试题几乎年年有,多数试题的难度与课本习题相当,是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

试题,考察的题型稳定,通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与应用题结合在一起求某些数、式的

近似值。

二、学校情况与学生分析

(1)我校是一所镇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不好,记忆力较差,反应速度慢,普遍感到数学难学。但大部分学生想考大学,主观上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2)授课班是政治、地理班,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听课率低(60﹪),注意力不能持久,不能连续从事某项数学活动。课堂上喜欢轻松诙谐的气氛,大部分能机械的模仿,部分学生好记笔记。

三、教学目标

复习课二项式定理计划安排两个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复习二项展开式和通项。根据历年高考对这部分的考查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从项数、指数、系数、通项几个特征熟记它的展开式。

(2)会运用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的特定项。

2、能力目标:(1)教给学生怎样记忆数学公式,如何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从而优化记忆品质。记忆力是一般数学能力,是其它能力的基础。

(2)树立由一般到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意识,了解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二项式定理的复习,使学生感觉到能掌握数学的部分内容,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意识地让学生演练一些历年高考试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在明年的高考中,他们也能得分。

四、教学过程

1、知识归纳

(1)创设情景:①同学们,还记得吗? 、 、 展开式是什么?

②学生一起回忆、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①提出比较容易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教学。

②为学生能回忆起二项式定理作铺垫:激活记忆,引起联想。

(2)二项式定理:①设问 展开式是什么?待学生思考后,老师板书

= C an+C an-1b1+…+C an-rbr+…+C bn(n∈N__)

②老师要求学生说出二项展开式的特征并熟记公式:共有 项;各项里a的指数从n起依次减小1,直到0为止;b的指数从0起依次增加1,直到n为止。每一项里a、b的指数和均为n。

③巩固练习 填空

设计意图:①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比较分析公式的特点,记规律。

②变用公式,熟悉公式。

(3) 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C , C , C ,… , 称为二项式系数.

展开式的通项公式Tr+1=C an-rbr , 其中r= 0,1,2,…n表示展开式中第r+1项.

2、例题讲解

例1求 的展开式的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并求的第4项的系数。

讲解过程

设问:这里 ,要求的第4项的有关系数,如何解决?

学生思考计算,回答问题;

老师指明①当项数是4时, ,此时 ,所以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是 ,

②第4项的系数与的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区别。

板书

解:展开式的第4项

所以第4项的系数为 ,二项式系数为 。

选题意图:①利用通项公式求项的系数和二项式系数;②复习指数幂运算。

例2 求 的展开式中不含的 项。

讲解过程

设问:①不含的 项是什么样的项?即这一项具有什么性质?

②问题转化为第几项是常数项,谁能看出哪一项是常数项?

师生讨论 “看不出哪一项是常数项,怎么办?”

共同探讨思路:利用通项公式,列出项数的方程,求出项数。

老师总结思路:先设第 项为不含 的项,得 ,利用这一项的指数是零,得到关于 的方程,解出 后,代回通项公式,便可得到常数项。

板书

解:设展开式的第 项为不含 项,那么

令 ,解得 ,所以展开式的第9项是不含的 项。

因此 。

选题意图:①巩固运用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的特定项,形成基本技能。

②判断第几项是常数项运用方程的思想;找到这一项的项数后,实现了转化,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

例3求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

解题思路:原式局部展开后,利用加法原理,可得到展开式中的 系数。

板书

解:由于 ,则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之和。

而 的展开式含 的项分别是第5项、第4项和第3项,则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分别是: 。

所以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例4 如果在( + )n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系数成等差数列,求展开式中的有理项.

解:展开式中前三项的系数分别为1, , ,

由题意得2× =1+ ,得n=8.

设第r+1项为有理项,T =C · ·x ,则r是4的倍数,所以r=0,4,8.

有理项为T1=x4,T5= x,T9= .

3、课堂练习

1.(20__年江苏,7)(2x+ )4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

A.6B.12 C.24 D.48

解析:(2x+ )4=x2(1+2 )4,在(1+2 )4中,x的系数为C ·22=24.

答案:C

2.(20__年全国Ⅰ,5)(2x3- )7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A.14 B.14 C.42 D.-42

解析:设(2x3- )7的展开式中的第r+1项是T =C (2x3) (- )r=C 2 ·

(-1)r·x ,

当- +3(7-r)=0,即r=6时,它为常数项,∴C (-1)6·21=14.

答案:A

3.(20__年湖北,文14)已知(x +x )n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是128,则展开式中x5的系数是_____________.(以数字作答)

解析:∵(x +x )n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和为128,

∴令x=1,即得所有项系数和为2n=128.

∴n=7.设该二项展开式中的r+1项为T =C (x ) ·(x )r=C ·x ,

令 =5即r=3时,x5项的系数为C =35.

答案:35

五、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这是一堂复习课,通过对例题的研究、讨论,巩固二项式定理通项公式,加深对项的系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等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形成求二项式展开式某些指定项的基本技能,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化方程的思想和转化的思想。

2、在例题的选配上,我设计了一定梯度。第一层次是给出二项式,求指定的项,即项数已知,只需直接代入通项公式即可(例1);第二层次(例2)则需要自己创造代入的条件,先判断哪一项为所求,即先求项数,利用通项公式中指数的关系求出,此后转化为第一层次的问题。第三层次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例3需要变形才能求某一项的系数,恒等变形是实现转化的手段。在求每个局部展开式的某项系数时,又有分类讨论思想的指导。而例4的设计是想增加题目的综合性,求的n过程中,运用等差数列、组合数n等知识,求出后,有化归为前面的问题。

六、个人见解

2023高中数学说课稿(精选篇5)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下午好!

我的抽签序号是____,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_______》第__课时。 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熟练掌握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 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____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难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照临沂市高中数学“三五四”课堂教学策略,采用探究――体验教学法为主来完成教学,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采取了: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正确地形成概念.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顺利地完成书面表达.

(二)学法

在学法上我重视了:

1、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

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是一个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悟”构成的和谐整体。教师的“导”也就是教师启发、诱导、激励、评价等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把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学生就是接受任务,探究问题、完成任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教与学”完美的结合也就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对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的演绎、解释和探究来组织和推动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目的明确的设计方式,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引导探究,建构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来自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难懂、难教和难学,这就需要让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

(3)自我尝试,初步应用。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数学思想的领悟和学习过程更是如此。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师生互动学习,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识的再次深化。

(5)小结归纳,回顾反思。

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

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注重知识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必做题

(2)选做题

(三)板书设计

板书要基本体现整堂课的内容与方法,体现课堂进程,能简明扼要反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联系;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通过使用幻灯片辅助板书,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进程更加连贯。

五、评价分析

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我采用及时点评、延时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是否得到发展,通过巩固练习考查学生对____是否有一个完整的集训,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谢谢!

    相关文章

    66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