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隐私数据正在网上裸奔真的吗

| 和杰

你的隐私数据正在网上裸奔真的吗?关于自己的隐私数据如何保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的隐私数据正在网上裸奔真的吗,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你的隐私数据正在网上裸奔真的吗

你的隐私数据正在网上裸奔真的吗?

曾敏用力掐了一下自己大腿,有痛感,一切都是真的。这天是她被网络诈骗的第三天,但她一直像停留在一个可怕的梦里,走不出来。

2月14日凌晨,有人申请添加曾敏的QQ好友,她没多想,以为是可能认识的人,就通过了对方的申请。对方随即发给她几个文件夹,她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她的个人信息,有通讯录、私密照片、手机里的工作文件等重要内容。

“就像衣服被扒光了一样。”曾敏说,她想不明白哪个环节出了错,自己的信息会被这样泄露。在对方的威胁之下,她在半小时内给对方转了十几万块钱。

在曾敏被诈骗的两天前,2月12日晚上,45亿条个人信息泄露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这些数据主要为网购用户的个人快递信息,包括真实姓名、电话与住址等信息,并且出现公开查询渠道。

刘前伟是数据安全专家,从事信息安全二十多年,每个月,他要帮公司的客户处理五六件重大数据泄露事件,查找泄露的原因以及给出保障系统安全的建议。在他看来,国内数据安全仍然面临着合规落地滞后、重要数据针对性防护缺失、缺乏全方位风险感知等严重问题。

一次淘宝消费记录、一张快递外卖订单、一次招聘网站登记,一场校园招聘公司信息统计……在每一个动向的终端,也许都有一张看不见的网在围猎个人隐私。这些个人信息流向网络世界的每个角落,最后可能变成一把刺向自己的利剑。

隐私数据如何保护?

隐私泄露会给个人、机构乃至国家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每个人都务必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信息保护意识,采取可靠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保护。保护隐私信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隐私保护意识:个人隐私保护是个人对于信息的保护程度,其效果取决于个人是否具备网络安全意识,以及他的意识强度。目前,各种攻击方法层出不穷,现有的安全机制和网络安全防护机制难以杜绝攻击事件,因此,只有具备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才能帮助个人抵御常规和新奇的信息泄露攻击。作为网络用户,我们理应明白互联网服务是不安全的,网络上关于个人的隐私数据越多,越容易出现泄露事件,因此,网络用户应当尽可能减少将个人真实信息发布到网络平台上,包括社交网站、邮箱服务、云盘等。用户存放在个人计算机上的数据也应当注意隐私保护,甚至可以采取加密存储、U 盘物理隔离存储等方法,增强对数据的保护能力。

提高账户信息的保护能力:对个人用户来讲,个人信息的泄露,尤其是账户信息的泄露是隐私保护的最大风险,因此,作为网民应当采取一定的防护策略以提升账户信息的安全性。首先,务必提高账户密码的安全性。网民应设置比较复杂、强度较高的密码,并经常更换密码,减小黑客通过密码猜测、字典破除等方式获取密码的概率。

知悉常见的网络安全攻击手法:当前网络攻击活动猖獗,知悉常见的网络安全攻击手法有助于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提升隐私保护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方案。

黑客一般首先搜集目标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信息、工作信息、学校信息、手机号码、社交通信号码、常用邮箱等,然后猜测账户和密码并尝试登录常用的网站,一旦登录成功,即可获取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从防护角度讲,用户应避免在网络上发布过多的私人信息,同时,应该设置较为复杂且关联度较低的密码。

对于密码难以猜测的账户,黑客往往通过公开的社工库或者通过购买相关社工库信息进行查询。目前,常见的社工库网站包含了 30 多亿条账户信息,只需输入目标用户常用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码就有可能查询到相关的账号和密码信息。查到一般账户信息的概率非常高,用户入网时间越长,被查到的概率越大,这是因为用户在网时间越长,网络上存留的个人信息越多。从防护角度讲,用户应该定期查看自己的账户信息,如果漏洞被公布,则应立即更换密码,以防出现零日漏洞攻击。零日漏洞攻击又称零时差攻击,是指安全漏洞被发现后立即被恶意利用的攻击手段。

在获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后,黑客即可登录相关网站获取用户的更多隐私信息。实际上,黑客通常会进一步利用网络足迹功能扩大战果,根据该特定账号可以查出用户使用此账号注册的大量其他网站。因此,对于黑客而言,一个网站上账户的解答则意味着多个网站数据的获得。从防护角度讲,用户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站设定不同的账号和密码,并及时注销不再使用的账户。不同网站设置不同的账号和密码对于用户背记而言的确存在很大困难,因此,建议用户对于重要的网站可以设置为部分账户相同但密码不同。

如何使用才能保障自己的权益?

1.官方下载

拒绝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APP不通过链接下载,只在官方手机应用市场下载。

2.观察流量

观察手机流量使用情况,对使用大量流量且没有提示用户的应用程序,及时检查或删除。

3.谨慎授权

在APP下载之后的安装,要谨慎授予手机应用这些权限:读取信息、查看通讯录、读取相机图片、读取定位信息……

4.彻底退出

大部分手机用户退出手机应用程序时,只是回到手机桌面,并未真正退出应用,这会给一些后台运行的恶意程序以可乘之机。

5.拒绝自动登录

不要把各类APP设置为“自动登录”,密码要定期更换。

    相关文章

    37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