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记得吃3样时令水果

| 徐球

都说三伏天记得吃3样时令水果,可到底是哪三样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伏天记得吃3样时令水果老年人必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三伏天记得吃3样时令水果

三伏天记得吃3样时令水果老年人必看!

一、时令水果

三伏天的天气炎热,身体特别容易出汗,所以平时一定要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平时除了要多喝水,常吃一些时令水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夏季的时令水果含水量都比较丰富,在为身体补充优质水分的同时还能补充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比如说西瓜、哈密瓜、桃子、葡萄等等,平时也可以用这些时令水果榨果汁来喝,可比喝饮料、吃冰激凌强多了。

二、绿豆

伏天里的天气燥热,比较容易上火,而且人体水分流失比较多,这个时候可以常给家人熬绿豆汤来喝。在伏天里喝绿豆汤,不仅可以为身体补充水分,还能预防上火;平时吃饭没胃口来上一碗绿豆汤,也能使人胃口大开,所以说,绿豆是夏季不可多得的消暑佳品。

大家都知道,煮绿豆的时候特别难煮,不容易煮开花;我们可以把绿豆放盆里,加入清水没过绿豆,然后放入冰箱里冷冻保存,完全上冻以后再拿出来煮,20分钟就能煮开花,煮好的绿豆汤绵软又好喝。

煮绿豆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点,如果想要煮出绿色的绿豆汤,最好不要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不少杂质,会导致绿豆汤颜色发红,最好用纯净水来煮绿豆汤。

三、生姜

有老话说得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虽然是一句俗语,但很多人都因此受益了,这也是老一辈人总结下来的宝贵经验。生姜的性温热,可以温中祛寒,在夏天常吃生姜对于肠胃非常有好处。三伏天天气热,很多朋友经常会没食欲,这个时候也可以常吃生姜,生姜中的姜辣素可以促进胃液和唾液的分泌,有效增进食欲。

三伏天的入伏时间

明陈三谟《岁序总考全集·一年二十四节气详解》“小暑六月节”条的说法是:“夏有三伏,五月夏至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通俗说就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俗称“三伏天”。对应现代阳历,三伏天一般从七月中旬开始,到八月下旬结束。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的饮食调理

“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现象,中医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而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长夏养生重防“湿”,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三伏天的定义是哪几天?

“伏”可称“长夏”,“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秋天属“庚辛金”所以“入伏”要从“庚日”开始。温度最高,需要潜伏的时间要在夏至后二十天以后,所以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结束。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则暑伏总计三十天,否则暑伏总计四十天。

其中暑伏中最热的是中伏。

三伏天坚持洗热水澡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

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相关文章

    59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