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与杨振宁的关系

| 淑娟

奥本海默与杨振宁不仅在科学上有着共同的兴趣和追求,也在人文上有着相似的品格和情怀。今天小编整理了奥本海默与杨振宁是什么关系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奥本海默与杨振宁的关系

奥本海默与杨振宁是什么关系

物理学大师杨振宁是奥本海默的学生

奥本海默与杨振宁的故事

两人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49年的时候,那时候的杨振宁是一个27岁的年轻科学家,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在美国的科学家也算是小有名气,因此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奥本海默结识了杨振宁,并成为了他的导师。

1945年杨振宁获穆藕初奖学金,赴美留学,后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夏天,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

那时,同样酷爱物理的李政道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助理研究员和讲师,后来杨振宁给院长奥本海默写信,希望他邀请李政道来研究所。

奥本海默同意了这个请求,1951年,李政道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任教,与杨振宁关系也密切起来,之后,两个极端聪明的人时常聚在一起探讨问题,得到了奥本海默的高度评价。

奥本海默曾说过,平生最想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振宁与李政道并肩走在普林斯顿的草坪上。只可惜,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奥本海默和杨振宁共同的作品

奥本海默和杨振宁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师生,也是朋友和同事。他们经常一起讨论物理问题,互相启发和影响。他们还共同撰写了一本关于量子力学基础的著作《量子力学基础》,该书被认为是量子力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奥本海默还鼓励杨振宁参与国际科学交流,推荐他到欧洲和日本等地访问和演讲。

奥本海默个人资料

罗伯特·奥本海默(全名: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曼哈顿计划领导者,生前是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 。

罗伯特·奥本海默于1925年从哈佛大学提前毕业 ,同年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1926年转到德国学习;1927年获得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到美国,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4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42年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 ;1943年主持创建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并担任主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执教;1947年至1966年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1954年被吊销安全特许权 ;1967年2月18日因喉癌去世,享年62岁 ;2022年12月16日撤销1954年吊销罗伯特·奥本海默安全特许权的决定 。

罗伯特·奥本海默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学,包括量子力学和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与领导工作 。

杨振宁个人资料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西湖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 ,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 ;199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3421号小行星命名“杨振宁星” ;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相关文章

    66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