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产假新规公布

| 广辉

江苏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开始。那么,江苏产假新规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苏产假新规公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苏产假新规公布

江苏产假新规公布

依据有关法规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法定产假(98天)的基础上,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因此,江苏延长产假60天(原法规延长30天),可达到158天。

2023江苏省产假节假日顺延吗?

法定休假日不计入产假假期。

江苏省产假工资发放标准是什么

(一)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是职工按照有关法规享受产假或者计划 生育手术休假期间获得的工资性补偿,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不重复享受。

(二)计算方式

生育津贴以职工产假或者休假天数计发,计发基数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

(三)职工在产假或者休假期间按照以下标准享受生育津贴

1、生育产假

①顺产的,享受98天的生育津贴;

②难产、剖宫产的,增加15天的生育津贴;

③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的生育津贴;

④符合有关法规晚育标准的,增加30天的生育津贴;

2、流产产假

①妊娠不满2个月流产的,享受20天的生育津贴;

②妊娠满2个月不满3个月流产的,享受30天的生育津贴;

③妊娠满3个月不满7个月流产、引产的,享受42天的生育津贴;

④妊娠满7个月引产的,享受98天的生育津贴;

3、实行输卵管结扎手术的,享受21天的生育津贴;实行输精管结扎手术的,享受7天的生育津贴;

4、实行输卵管复通手术的,享受21天的生育津贴;实行输精管复通手术的,享受14天的生育津贴;

5、放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享受2天的生育津贴;

6、实行“皮埋”术的,享受3天的生育津贴;取“皮埋”的,享受2天的生育津贴;

7、符合有关法规享受护理假的,享受10天的生育津贴。

注:

职工产假或者休假期间,享受的生育津贴低于其产假或者休假前工资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高于其产假或者休假前工资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截留。

生育津贴有关怎么算

1、生育津贴金额=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30_产假天数

2、生育津贴高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生育津贴低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3、生育医疗费用

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

(1)正常产、满7个月以上流产: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_25%; (2)难产、多胞胎: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_50%。

一次性补贴

在一二级医院分娩的,每人一次性增加300元补贴。

备注:生育津贴要在生小孩后,五个月内办理。

生育津贴发放标准

生育津贴按其生育时本人的培耐月缴费基数计发。具体标准如下:

1、正常分娩按3个月计发。难产实施阴道助产手术的增发0.25个月,难产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发0.5个月,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发0.5个月;

2、妊娠三个月内自然流产的按1个月计发;

3、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自然流产或人工引产的按1.7个月计发;

4、7个月以上早产的按第一项规定标准计发。

生育津贴领取的流程:

1、怀孕后,携带户口簿、结婚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去单位社保经办人处提交,由经办人帮忙办理生育保险就医登记,确定产检和生小孩的医院;

2、同时办理好准生证;

3、生育时将就医登记表带到医院,方便社保局、医院核对后进行结算;

4、生完小孩之后,办理好相关证明,然后携带就医登记表、出院小结、结婚证、户口簿、身份证等相关证件,由单位经办人员到社保局申请生育津贴的申领。

综上所述,生育津贴发放的标准是当月本单位人均缴费工资除以30天乘假期天数。实践中,生育津贴一般自女职工生育之日起2个月发放。生育津贴的提交流程是,自生育之日起90天内由单位提交资料,审核通过社保局进行建档,再打款给公司,再由用人单位向女职工发放。

产后如何申请生育津贴

产后申请生育津贴的流程具体如下:

1、在生育后的6个月内,到当地社保局办理生育津贴申请手续;

2、准备好相关材料,包括产妇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产妇医院出院证明等;

3、填写相关表格并提交申请材料,社保局工作人员会审核申请人的资格和材料是否齐全;

4、等待审批,社保局通常会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作出决定;

5、如果申请成功,社保局会将生育津贴发放到申请人的个人社保账户中。

产后申请生育津贴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产妇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父亲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

4、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5、产妇医院出院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6、相关医疗费用的发票或收据原件及复印件;

7、社保卡原件及复印件。

综上所述,生育津贴的申请时间有限,一般为生育后6个月内,过了这个时间就无法申请。此外,不同地区的具体申请流程和要求可能会略有不同,具体可咨询当地社保局或相关部门。


    相关文章

    72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