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8篇)
灯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分为“志在苍生”“大潮击水”“血荐轩辕”三个章节,广泛采集邓恩铭烈士的有关历史资料、视频以及相关亲历者的回忆,采用融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成长之路和革命生涯。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灯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灯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1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诀别》邓恩铭
生命的最后三个年头,邓恩铭都是在狱中度过的。而生命的最后,邓恩铭还是将这封诀别家书留给了家人,年少离家,再未归来,是一种舍身赴死的决绝,或许亦是用这样的方式跟家人再说说话。
作为长子,邓恩铭父母希望他能传宗接代,平平安安地生活。但他却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随时可能牺牲的道路。整天为儿子的安全提心吊胆的父母,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1924年,他们给邓恩铭寄来了一封家书。在信里,他们以邓恩铭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为由,要求邓恩铭尽快回老家贵州完婚。
可是,让父母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一贯孝顺的大儿子却一反常态,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在邓恩铭寄回的家信中字字句句都是对革命的赤诚之心。他说道:“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
看到儿子如此坚决的革命态度,邓恩铭的父母和家里人商量之后,决定拿出杀手锏作最后一搏。他们让资助邓恩铭的叔叔,切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以迫使他“回头”。然而,邓恩铭早已成长为一个为理想而执着、因理想而无所畏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理解家里人的心情,但他也明白,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献身革命。最终,在家人与理想之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邓恩铭在青岛领导革命斗争时,虽然生活清寒,但他还是拿每月党组织发给的生活费接济困难的同志。因革命工作,他的经济一直很紧张,面对家人的求助,他也没有能力给家里寄钱,只得委屈家人。这样清廉的人,却因将贪污党费的王复元开除党籍,最终遭到对方投敌叛变、出卖。
1928年12月,由于叛徒的出卖,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在狱中,邓恩铭把被捕入狱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狱中党组织,先后组织狱中难友进行了几次绝食斗争,不仅取得了改善伙食、允许读书看报、不带脚镣等生活待遇,还使狱中难友团结到了以他为主要领导的狱中党组织周围。
邓恩铭在狱中组织了两次越狱,第一次由于遭人告密而仓促施行,结果失败。1929年7月,邓恩铭又拟定了一份更详细周密的越狱计划。济南的党组织为了里应外合,利用狱中党员家属探监的机会,把锯条等工具秘密带进监狱。此次越狱,帮助7名党员成功逃脱。而邓恩铭由于被长期关押,又受尽折磨,未能成功逃脱。
1931年4月5日凌晨6时,邓恩铭和刘谦初等二十多名难友被敌人杀害于济南。就义前,邓恩铭强忍病痛,写下了这首《诀别》。
两封“离别”书,一个生离,一个死别。14年间,昔日那个求学少年,终究还是循着心中之志去了。但这个二十世纪的“00”后灿若星辰般的闪耀人生,点亮了一个时代的暗夜。
灯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2
你是否也在抽屉里珍藏着一枚闪亮的团徽,纪念那段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
奋斗的青春值得铭记。于个人而言,青春时代的成长与进步决定着一生的方向和高度,为梦想奋斗的青春模样值得细细收藏;于我们的国家与民族而言,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激励新一代青年接续奋斗。
今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百年,那些曾经的热血和誓言,奋斗和牺牲,值得我们在此刻重温和纪念。
纪念是为了永不忘却。我们不能忘记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团结广大团员青年为国家、为民族凝聚起的磅礴青春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踊跃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为建立新中国冲锋陷阵、抛洒热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上忘我劳动、艰苦创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重温那一段段青春记忆,让屹立于历史中的年轻身影成为新一代团员青年的榜样,激励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回首百年路,共青团坚定不移跟党走,把增强政治性、坚持党的领导摆在第一位,把坚定不移跟党走作为第一信念,把一心一意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自己的全部追求和根本价值,心无旁骛地引领中国青年运动沿着党指明、带领的方向前进。作为全国成立共青团组织较早的省份之一,山东团组织引领广大青年向着党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从王尽美、邓恩铭,到张海迪、孔繁森,一代代山东青年前赴后继,将青春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共青团才能团结带领青年前进,推动中国青年运动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优良传统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曾有个生动比喻,青年团像地球,既要围绕太阳公转,又要自转。公转,指的是服从党的领导和党的中心工作;自转,则是根据青年特点和需要开展团的独立活动和工作。“公转”,是大前提、大方向,决定、牵引着“自转”。共青团要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回顾历史,青年人当学习前辈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坚定信仰;目光向前,胸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灯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3
为纪念五四运动103周年,缅怀邓恩铭烈士,追思先烈的伟绩。5月4日,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县妇女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在永济泉社区开展“永远跟党走,迈向新辉煌--古榕树下话恩铭”文明实践活动。
朗诵邓恩铭的诗,为讴歌革命烈士邓恩铭救国救民的大无畏精神,激发青年不畏艰难、冲锋在前的干劲。荔波第一小学的同学们深情朗诵邓恩铭就义前给母亲写下的《诀别》,“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壮志凌云、荡气回肠。
邓恩铭亲属后代讲述邓恩铭的故事。邓恩铭烈士亲属的后代、黎明关乡乡长邓庆梅同志为大家详细讲述《邓恩铭的故事》,展现出一个有理想有血性有担当有真情的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热情讴歌了他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崇高品格和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深挚情义。让大家了解邓恩铭的事迹、知道邓恩铭的故事,缅怀烈士,继承遗志。
邓恩铭故居负责人介绍邓恩铭纪念馆建设情况。邓恩铭故居管护中心主任覃远建同志为大家详细介绍邓恩铭纪故居的建设情况,让大家更加了解了邓恩铭故居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及其作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的重要意义。
县关工委领导作发言。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蒙熙林同志给大家作题为《缅怀邓恩铭烈士,追思先烈伟绩》发言。给大家讲述追忆邓恩铭短暂而伟大的一生。邓恩铭不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而且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尚的政治品格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邓恩铭烈士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映照着党的初心和使命,为全党全国上下同力同心、团结拼搏,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邓恩铭少年时期就以民族复兴、救国救民为己任,是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杰出代表,是大家永远学习的榜样。
灯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4
6月24日上午,在贵州省荔波县第一小学师生的齐声呼唤下,他们的“学长”邓恩铭终于在大屏幕上展露了“笑容”。在这张复原的老照片里,邓恩铭环视左右,似乎在寻找些什么。而在历史中,邓恩铭1917年就离开荔波,直至1931年在山东济南就义,他再也没有机会看到家乡。
“时光之镜”建党_年沉浸式互动体验荔波巡展活动,将“邓恩铭”带回了曾经回不去的故乡。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报社主办,荔波县委宣传部承办。
今年4月,“时光之镜”也曾带着向警予、陈延年、瞿秋白、邓恩铭5位革命先烈,“回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孕育地——上海渔阳里。在那里,这面“镜子”让相距100年的两代年轻人相逢、对话。
在建党_周年、也是邓恩铭诞辰_周年之际,“时光之镜”来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的家乡。“邓恩铭”通过这面特殊的镜子提问:“你能告诉我,我的家乡怎么样了?乡亲们的日子好起来了吗?”“如今这世界平等了吗?我们的国强了吗?”
答案蕴藏在荔波县如今林立的高楼、车水马龙里,蕴藏在大小七孔、全域旅游的如画风景里,更蕴藏在荔波县第一小学师生“强国有我”的庄严宣誓中。
“我想告诉我的大伯公,新时代的中国,正如您所愿。”邓恩铭的侄孙女邓庆梅说。
6月24日,向着邓恩铭广场上巨大的邓恩铭雕塑,荔波县第一小学的少先队员们齐声宣誓:“百年传承,今日到我!激荡未来,壮志在我!青春当燃,强国有我!”
在高昂的宣誓声中,“时光之镜”建党_年沉浸式互动体验荔波巡展活动迎来高潮。深情动人的演讲,纯真清澈的歌声,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向先烈邓恩铭表达着真挚的感情。看到书本上的英雄人物通过屏幕“走到”自己眼前,一名参加活动的四年级学生说,“感觉邓恩铭爷爷离我更近了”。
很多小朋友好奇地走到镜前,和“学长”击掌约定。生活在今天的他们无疑是幸运的。如今,荔波县51个贫困村全部高质量脱贫,15302人搬出大山,住上了新房。荔波年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5年增长近3倍,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荔波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取得了一步跨千年、同步达小康的历史性伟大胜利。”荔波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玉可雕说。
在邓庆梅看来,“努力奋斗,做好我们自己应做的事,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灯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5
“这是在一些旧资料中发现的一封信,是邓恩铭1922年8月29日写给他父母的。”作为邓恩铭烈士革命史料和文物征集、研究顾问,我县退休干部刘佃文向记者展示了一封邓恩铭写给父母的信,“信是在高青写的,信纸用的是青城县公署用笺。”
那么,邓恩铭为什么用“青城县公署用笺”给父母写信呢?调研中,记者得知,邓恩铭叔祖父邓锦成的姑母嫁给黄姓人家,因姑母无子嗣,邓锦成过继给姑母为子,故改姓黄。邓锦成的长子黄泽沛(也叫邓国瑾)字“云从”,历署山东青城、胶县、淄川、益都、沂水等县知事,有政声。1917年秋,黄泽沛看中邓恩铭聪慧好学,是邓家可造之才,为将来“光大”邓家门庭,就把邓恩铭从贵州荔波带到山东读书深造。
“这是一份1920年5月28日青城县知事黄泽沛写的判决书,加盖有‘青城县印’的公章。”刘佃文介绍。黄泽沛于1919年在青城县作知事,这为邓恩铭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更加了解了当时社会状况,对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坚定革命理想埋下了种子。
从当前整理出的邓恩铭家信中可以看到,有多处提到了“青城”。在1920年3月1日致父亲的信,信封上提到“山东青城县公署”,信中提到“今年三菊、小印的书籍,等男回济南一定寄来”,可见,邓恩铭当时在青城写信给父母。1920年9月14日写给父母的信中提到,“前几天男代表本校出版部上天津参观南开,见人家的学校这么样大,学生这么多,功课这么好……印寿去青城开吊还没回来。三舅同男在学校,一切都好……”
1918年,依靠“二叔”黄泽沛的资助,邓恩铭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在当时该校编辑的学生目录上,邓恩铭的联系地址标注“荔波城内北大街(临时)、青城县公署”,可见,邓恩铭在上学期间已将青城作为常住地。
灯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6
邓恩铭16岁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直到1931年英勇就义,再没回过家乡。在学校学习和投身革命的十几年间,邓恩铭主要通过书信与远在贵州的家人保持联系。目前留存的十几封家书,都是邓恩铭走上革命道路后在山东期间写给家人的,从中可以看出邓恩铭热爱家人、反抗旧俗和视死如归的优秀品质。
在1922年8月29日致父母双亲的信中,他嘱咐“母亲身体总要好好保养,多吃点有养料的东西……千万不可乱吃药,吃错了就坏事,务必注意。”投身革命无力顾及家庭时,他充满愧疚。1925年8月下旬,邓恩铭在潍县由山东各地党组织的代表选举为新的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任书记;9月他接到弟弟来信,因家乡遭灾,米价飞涨,希望他寄钱回家,帮助度过灾荒。他在复信中写道:“我从济南回到青州,就知道家乡米贵。但是我没有分文汇回去,使老少少受点穷苦,实在是罪过!”而以他当时的职务,在争取中央增加经费的同时,自己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若有一点私心,是能够拿出一点钱来接济家里的。可他宁愿亏欠家里,也不愿影响革命,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高尚风范。
在关爱家人的同时,邓恩铭却没有唯命是从,不断对旧礼教进行反抗。他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1922年是他为革命工作不断奔走的一年,百忙中依然惦记家里,8月29日写于青城的家信中,希望家里送妹妹到省城读书:“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无论如何总要叫他们念书……此刻比从前不一样了,男女都是一样……总而言之,叫做男女平权。”对于当时盛行的父母给儿女包办婚姻,他明确反对,规劝父母抛弃陈旧观念:“父母辛苦费力哺育儿女,处处总为儿女好;不过一时比一时不同,从前是好的,那晓得反倒害起儿女来,比比皆是,最头痛的就是替儿女订婚……父母的一片好心,做儿女的无有一个不感激,不过总盼望做父母改换改换方法来爱儿女就行了。”
邓恩铭投身革命活动,是违背家人意愿的。他的父母期望他读书做官,光宗耀祖,便在家乡给他定了亲,来信催逼他回家结婚,想以此来拖住他。但是家人的反对没能动摇他坚定的革命决心。他在信中说自己因党的“职务缠身”不能回家完婚,明确表示:“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道出了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执着信念,当然也包括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反叛。“……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可以看出,邓恩铭视名利如粪土,而“所志”正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同样,在这一封信中提到,“三爷与印寿回南,儿本当同行,奈职务缠身,无法摆脱,故只好硬着心肠不回去。印寿如到荔,问他就知道儿一切情形了。儿明天回青岛,仍就原事。”信中提到的印寿、三爷分别指的是邓恩铭的堂弟黄幼云、二叔黄泽沛。
邓恩铭逝世多年后,同为中共“一大”代表、党的领袖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曾回忆说:“王尽美和邓恩铭是山东支部的创始人。”1949年,毛泽东对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山东代表马保三语重心长地说:“革命胜利了,不能忘记老同志。你们山东要把王尽美、邓恩铭烈士的历史搞好,要收集他们的遗物。”
邓恩铭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中共早期伟大的斗士和战士,他用30年的人生谱写了壮丽的华章。在他短暂的30年人生中,特别是在人生最后的10年,他用自己的行动,突出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因历史的机缘,在高青这片热土上,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留下了红色足迹,这是历史之幸、高青之幸,是高青的光荣与骄傲,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奋力开创美好生活的新篇章,是高青儿女对先烈的最好纪念。
灯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7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1901年出生,水族。1917年8月,邓恩铭为了追求革命真理,从三都县都柳江上的月亮码头乘船南下,经过柳州、广州、香港等地,最后辗转到山东济南。
“1918年是前往济南求学,当时他走的时候还写了一首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三都水族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韦凤鸟说。
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作为济南中共党组织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当年,邓恩铭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唯一在校就读的中学生,也是13名代表中唯一的少数民族。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同年底,邓恩铭赴青岛,创建党组织,先后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邓恩铭在青岛工作期间,先后以四方机车厂和纱厂为中心,在各厂举办工人夜校,向工人们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培养和带动四方机车厂30多名积极分子秘密组织工会,全厂800多名工人在他的号召下加入了工会,占全厂工人总数的60%以上。
“我们看到这张图是山东青岛四方机厂主营胶济铁路的机车车辆组装修理。年初,胶济铁路管理局中的山东地方势力与浙江之间发生了尖锐矛盾。以这一矛盾为契机,邓恩铭和王尽美决定发动全路员工和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也就是震惊中外的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以此来打击胶济铁路当局,以改善工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壮大工人阶级力量。”三都水族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韦凤鸟说。
1929年1月19日,因叛徒告密,省委机关遭破坏,邓恩铭在济南第二次被捕。他在法庭上和监狱里同敌人作了英勇的斗争,并组织领导了两次越狱斗争。
“邓恩铭曾经两次被逮捕入狱,第一次被组织成功营救,第二次他在狱中组织难友与敌人进行斗争,然后曾经两次组织越狱,但是他因受刑过重未能脱险,在狱中敌人威逼他写下自白书,他毅然写下来豪迈的绝笔诗,1931年4月5日凌晨,邓恩铭被敌人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刑场,时年30岁。”三都水族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韦凤鸟说。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这是邓恩铭就义时写的诀别诗,表达了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和对革命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心作为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邓恩铭用自己的热血和忠诚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曙光,为了纪念他,三都人民建造了广场,以邓恩铭的名字命名,传递着后人对他的无尽敬仰与怀念。”记者胡和媛说。
灯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8
1912年,清政府腐败无能,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迫退位,到处都是尸横遍野,名不聊生,军阀们倚仗着东洋人欺负老百姓,贪官污吏们更是借此机会来贪污钱财,这个年代的人们每天都是人心惶惶,不知灾难会什么时候降临。而邓恩铭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终于,邓恩铭忍不住了,他毅然决然地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还积极地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以及反对签订卖国条约《二十一条》,他说:“东洋鬼子在咱们中国干尽了坏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反抗吗”?邓恩铭联合学校多次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而官吏们却暗下狠手,残忍地杀害了老师与校长,邓恩铭怀着悲愤的心情,决心要打倒贪官,赶走东洋人,为国家尽一份力。
邓恩铭,一个不畏列强,不屈不挠的人,你,是我们的榜样,更是全中国人民的榜样。你,是中国革命的先驱,更是少数民族的骄傲。国家有难时,你立志要为国家报仇;被敌人逼迫时,你宁死也不背叛国家。你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你为国家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你怀着一颗爱国的心,弃生死于不顾,将国家放在了第一位。让我们以邓恩铭同志为榜样,怀着一颗爱国心,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做一个不畏列强,不屈不挠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