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素材

| 邱妹

本期大课堂介绍了邓恩铭烈士的事迹,他积极投身五四运动,站在斗争前列,打倒贪官污吏,赶走列强,抛头颅、洒热血,置个人生命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复兴、救国救民为己任。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欢!

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素材

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素材1

回顾党的历史,永远铭记革命先辈的英名和丰功伟绩,缅怀他们的精神和风范,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是令后人景仰的永远的丰碑。这丰碑是照亮前路的灯,指引我们无惧无雨,一路前行;这丰碑是无语的长歌,回荡在三山五岳的胸膛,发出中华民族最有力度的音符。一个名字,一尊丰碑;一串名字,一条脊梁!他们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生。铭记这些英雄的名字,激励民族的壮志;缅怀这些志士先贤,光大民族的魂魄!

在学习了邓恩铭革命英雄的事迹后,我们不禁感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先烈用鲜血浇灌才换来的。在惋惜他们为了国家付出了年轻的生命的同时,我们更要的是学习他们无私无畏、赤胆忠诚的党性修养。

邓恩铭同志,他把别样的青春献给了党和人民,短暂的人生厚重而精彩,他们开创的伟大事业确实“后继频频”。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个崭新而强大的新中国,如今在各个领域都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

踏着英雄的脚步,在伟大的新时代乘风破浪,是新时代弄潮儿应有的姿态。邓恩铭同志的精神,正在一代代的“后继频频”中成为现实;他身上流淌的红色血液,正在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中澎湃!

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素材2

春日里,前来邓恩铭故居瞻仰学习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邓恩铭出生于贵州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16岁投身革命,1921年,他与其他12位中共一大代表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时刻。1931年4月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从容就义,年仅30岁。

时光辗转百年,如今的荔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而恩铭精神也在这片土地上血脉相承,成为新时代激发荔波干部群众拼搏进取的不竭动力。

在邓恩铭事迹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泛黄的实物,一段段朴实的记录,无不深深地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为了弘扬恩铭精神,我们永济泉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众到邓恩铭烈士故居及事迹展厅缅怀先烈,学习恩铭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要用恩铭精神、党的历史学习教育来推动工作,更好地为百姓服务。”在参观邓恩铭故居时,荔波县玉屏街道永济泉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世菊说。

据邓恩铭故居工作人员蒙镜诗介绍说,今年以来,邓恩铭故居累计接待观众3万余人,讲解100余场。特别是自党的历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故居观众接待量明显增多,日均约300人次,最高达到600人次。故居还为预约10人以上的参观团队提供免费讲解,包括贵州省内以及来自广西、广东、四川、山东、云南、江苏等地都有团队到故居参观,已经成为贵州南部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基地。

荔波县充分发挥邓恩铭故居、黎明关抗日遗址、红七军板寨会师旧址等红色资源优势,扎实开展好党的历史学习教育,从革命先辈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光荣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斗力量。

荔波县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用好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推动党的历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心走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荔波建设新局面。

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素材3

邓恩铭烈士故居坐落于荔波县城北向阳路21号,总占地面积1100㎡,总建筑面积397㎡,其中:故居86㎡,豆腐房9㎡,陈列室230㎡,游客服务中心72㎡,现故居馆藏文物达150多件(套),已拆迁完毕等待建设资金的空地500㎡;1979年中组部、中宣部批准为贵州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初故居修缮完毕,举办故居复原和邓恩铭生平事迹陈列,同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邓恩铭故居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省民委的关心指导下,始终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和创建活动,得到领导、群众和前来参观游客的认可和好评。主要活动措施是:

一、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重要工作内容

成立故居纪念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领导和协调;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故居纪念馆重要工作内容,使该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长期开展。

二、四个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长抓不懈

一是与旅游接待相结合,面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二是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面向全县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三是与全民国防教育相结合,面向全县干部、职工、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四是与干部继续教育相结合,面向社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干部群众了解我国平等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懂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依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三、创新形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逐步将新材料、新技术及高科技多媒体运用到陈列中,更新陈列形式和陈列手段,打破了以往文物加图片的传统陈列样式,增强故居纪念馆文化魅力,增加游客数量,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影响。2012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影响游客量达156367人次,预计2013年将超过20万人次。

通过以上工作措施,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1995年公布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公布为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列入全国对外免费开放纪念馆;2010年8月,邓恩铭故居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2012年公布为国家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省党的历史教育基地。

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素材4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这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在狱中留下的遗作《诀别》。穿越百年的文字,读罢仍让人热血沸腾。

邓恩铭,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进步团体“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1922年1月, 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1925年2月, 发动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1931年4月5日,在济南市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邓恩铭身负镣铐,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年仅30岁。“我的大伯公邓恩铭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辉煌的”,邓恩铭的侄孙女邓庆梅表示。

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素材5

1931年4月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一名出生于贵州的水族青年身负镣铐,与其他20多名共产党员一起,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

这位青年名叫邓恩铭。1921年7月,邓恩铭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次大会上,年仅20岁的他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邓恩铭,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一户水族家庭。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他,少年时就毅然告别家乡寻访救国真理。1918年,在山东的亲戚资助下,他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阅读进步刊物,开始接触并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

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学生运动期间,他同济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领袖王尽美一见如故,结为革命战友。

1925年2月,邓恩铭与王尽美利用胶济铁路局上层发生内讧的时机,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五卅运动前后,他又组织领导了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为主的工人运动,历时3个多月,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

1925年11月,山东地方委员会机关被敌人破坏,他被捕入狱,遭受残酷折磨。后因在狱中染上肺结核,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

参与革命斗争期间,邓恩铭的父母等亲属曾以定亲等名义劝阻他,他在家书中回复“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革命意志始终没有动摇过。

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辗转山东各地,继续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1929年1月19日,他从淄博矿区返回济南,由于叛徒出卖,再次被捕入狱。面对酷刑折磨,他毫不动摇,在狱中还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组织了两次越狱斗争,使部分同志得以脱险。1930年,邓恩铭在狱中写下遗作《诀别》: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在荔波县城北的邓恩铭故居陈列馆内,共展出图片资料600余张,文物170余件(套),场景景观11处,完整展示了邓恩铭一生的事迹。每每有游客走到第三展厅看到他的《诀别》诗,都会驻足不前,有的听到讲解还流下眼泪。

“虽然安装有语音图像导览,但我们仍外聘老、中、青兼职讲解队伍,要求专职讲解员每月不低于90次讲解。”邓恩铭故居管理所所长覃远健说,邓恩铭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一生,激励着到访的每个人。

如今,邓恩铭的家乡水浦村已告别贫困,依托荔波县红色旅游与世界自然遗产的优势,走上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邓恩铭的侄孙女、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乡长邓庆梅说,在工作过的每个岗位上,她始终牢记“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家训,为“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素材6

邓恩铭,1901年生,贵州省荔波县人,水族。1918年,依靠在山东的亲戚资助,邓恩铭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出版以介绍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励新》半月刊,积极为该刊撰写文章,介绍新思想、新文化和俄国十月革命。

1921年春,他与王尽美等人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与王尽美一起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支部,任支部委员。

1922年1月,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会后留在苏联参观考察,受到列宁的接见。回国后,他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当时,山东党组织把工人运动的重点放在济南、青岛、淄博等工矿区。在他的努力下,淄博矿区很快建立了工会组织,以后又建立了党的组织——中共洪山矿区党支部。

同年底,赴青岛,以教学、办报等职业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团员,建立党、团秘密组织,先后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在青岛工作期间,他经常身着短裤短褂,化装成工人,深入工厂车间、铁路车站和职工家庭,启发工人觉悟,建立工会组织,领导工人进行斗争,曾先后以四方机车厂和纱厂为中心,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在邓恩铭等领导下,1925年2月8日,胶济铁路工会领导工人举行大罢工,威震千里胶济线,迫使铁路局答应了工人的部分要求。同时,四方机车厂工人也举行同盟大罢工,历时9天,取得了胜利。其后,成立了四方机车厂和胶济铁路总工会,共产党员被选为工会的主要负责人。同年4月,他与王尽美等人组织领导了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罢工工人达到1.8万人,形成了青岛历史上震惊中外的第一次罢工高潮。他在青岛的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极大惊恐。5月4日,青岛反动政府当局拘捕了邓恩铭,并于5月11日将他赶出青岛。但他仍继续领导青岛的工人运动。

1925年8月,他被任命为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1月,地执委在济南东关筹备纪念十月革命活动时,被反动当局侦知,邓恩铭被捕入狱。在狱中,由于遭受敌人的残酷折磨,邓恩铭的结核病很快恶化。经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得以保外就医。1926年6月,邓恩铭再次秘密回到青岛,主持市委工作。这时,青岛的党组织遭到很大破坏,急待恢复和整顿。他不顾疾病痛苦,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迅速恢复了青岛的党组织。

1927年4月,他出席在武汉举行的党的五大。会后,应邀到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介绍山东地区工农运动情况。回到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大革命失败后,辗转山东各地,领导党组织坚持斗争。党的八七会议后,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

1928年春,中共青岛市委进行改组,邓恩铭任书记。同年12月,由于叛徒告密,在济南被捕。在狱中,他领导难友们同敌人进行斗争,并两次组织越狱,使部分同志冲出监狱脱险。邓恩铭因受刑过重,行动困难,未能越狱脱险。1931年4月5日凌晨,被国民党军警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牺牲时年仅30岁。

链接:邓恩铭后人:“大伯不是资本,而是榜样!”

新华社贵阳4月5日电邓恩铭后人:“大伯不是资本,而是榜样!”

新华社记者 王橙澄

今年是邓恩铭诞辰110周年。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向阳中路上,一株两百多岁的老榕树仍然树荫浓密。老榕树下是邓恩铭的故居,邓恩铭的侄子邓碧林闲时常回故居转转,“大伯去世时才30岁,虽没见过他的容貌。但大伯一直活在我们心里,他是我们邓家人世世代代的榜样。”邓碧林说。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

1901年,邓恩铭出生于荔波县水浦村一个水族农家。父亲四处采药行医,母亲则推豆腐卖补贴家用。

“大伯是家中长子。我们小时候常听老人讲,大伯少年时代就十分懂事,常常天不亮就起床帮母亲推豆腐、赶早市,挑水装满家里的大水缸再去上学。”邓碧林说,他的父亲邓恩光,是邓恩铭最小的胞弟。

1911年,邓恩铭从私塾转入荔波模范高等小学堂,即荔泉书院读书。这是一所新式学校,使用新编教材,教师高煌思想进步,且是光绪年间贵州第一批公费留日的学生,积极拥护辛亥革命。他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民族民主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鼓励阅读书刊报纸。

正是在这里,邓恩铭有了兼济天下的胸怀。满腔热血的少年邓恩铭曾写过一首歌谣抨击现实:“种田之人吃不饱,纺纱之人穿不好,坐轿之人唱高调,抬轿之人满地跑。”

1917年,在山东任知县的二叔邓国瑾(又名黄泽沛)来信,要儿子邓恩寿(又名黄幼云)及其堂哥邓恩铭一同前往山东读书。邓恩铭决定,走出大山,远赴山东,求学报国。

据邓恩铭的堂侄女黄鲁妮回忆,临行前,饯别的亲友送来一副对联,其中一句是:“背井离乡,舍汝双亲千里去。”这给依依惜别的家人更添忧愁,而年仅16岁的邓恩铭却以诗言志、告慰家人: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送别的同学问他何时归来?他又以诗作答:

君问归期未有期,回首乡关甚依依。

春雷一声震天地,捷报频传是归期。

少年邓恩铭怀着激情与憧憬,从荔波启程,翻越大山,步行至广西柳州,再乘船经梧州、香港、上海、南京,前往济南,走向革命之路。

“中国不改造,世界也永无和平之日”

如今,邓碧林还珍藏着几封父亲传下来的大伯家书。信纸已经发黄,但仍能感受邓恩铭笔下的磅礴气势以及对理想的执著和对家乡的思念。

邓恩铭在信中写道:“吾人欲图成一事,必经大艰难、大困苦,而后能达吾人之目的。”他又说:“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在外漂泊两年,只能谋个人的温饱……我没有分文汇回去,使老少少受点穷苦,实在是罪过。”

在济南,邓恩铭的生活主要靠做知县的叔父接济,虽清贫如此,邓恩铭却时刻不忘穷苦大众。

堂侄女黄鲁妮今年86岁,是邓恩寿的女儿,出生在济南,是目前见过邓恩铭的最后一位在世者,她手中还保留着母亲滕尧珍的几份手稿。

滕尧珍回忆道:“恩铭大哥常对我说,中国很大,穷人很多,我们无论在哪里,都要与穷苦同胞站在一起,同情他们,支持他们。”

邓恩铭还十分支持提高妇女地位,多次动员滕尧珍到济南的职业学校读书,嘱咐她一定要把堂侄女送去上学,还在家书中建议妹妹到贵阳上女子师范。

“大哥常说,女人也要读书识字,否则就不能实现男女平等。”滕尧珍说。

邓恩铭坚信,只有革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让穷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他在《灾民的我见》《改造社会的批评》等多篇文章中论证:中国的社会一定是要改造的……军阀和帝国资本主义列强这些恶魔一日不灭,不但中国永无和平的希望,世界也一样永无和平的日子。

“大伯不是资本,而是榜样!”

1929年初,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在济南开会时再次被捕入狱。得到消息后,滕尧珍立即赶去探望。“监狱里到处是刺刀林立的卫兵,大哥却镇定地安慰我不要惊慌难过。”

在狱中,邓恩铭还写了两封家书,语气平和,安慰父母说自己有望出狱,嘱咐弟弟妹妹用功读书。对他来说,不能尽孝是最大的遗憾,他只能用希望来安慰父母,同时也清醒地看清了敌人的阴谋,他写下一首《诀别》诗以表心迹: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1931年4月5日,受尽严刑拷打的邓恩铭和21名同志一起,在济南市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

“邓恩铭烈士短暂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未婚,也没有留下儿女,但他却拥有无数的后继之人。”荔波县文管所所长覃远建说。

56岁的侄子邓碧林现任荔波县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派出所指导员,懂事后,他就以伯父为荣,“但我们并不把大伯作为一种资本,而是一个榜样,严格要求自己。”邓碧林说。

邓碧林凭着自己在工作上的努力,大大降低了荔波县的火灾发生率,曾获“林业部森林防火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两次被贵州省公安厅记三等功。

邓碧林的哥哥邓碧飞,也在警察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20余年,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年近退休依然坚持值夜班,坚守在狱警岗位的第一线。邓碧飞说:“我和弟弟都是共产党员。我们参加评优时,从不让单位注明自己是邓恩铭的侄子,而是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

如今,兄弟俩又用大伯的事迹教育下一代。“无论做什么,都不能给大伯抹黑,做一个正直的人,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原则。”邓碧飞说。

而荔泉书院已成为今天荔波人引以为豪的恩铭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被命名为“承志楼”,每一名孩子入学时都会宣誓:“我正式成为一名恩铭小学学生,我将以此为终身的荣耀!”

老榕树下的邓恩铭故居则被列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瞻仰烈士遗迹,许多人在邓恩铭的汉白玉塑像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素材7

自古英雄出少年。

在国家风摇欲坠之时,一批批有勇有谋之士首先站起来提倡国家必须得进行改革。

比如王安石根据宋朝的现状提出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看见日落西山的大清,一鼓作气地提出意见,撼动皇权,他们希望实行君主立宪制。

当国家正处于战乱年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一批批优秀人士提出革命,坚持着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他们用生命换来现代生活的安康。

这些人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其中有那么一个人,他就是邓恩铭。

贫穷困苦中走出来的有志少年

1901年在北方八国联军刚抢杀圆明园,在南方一个少数民族贫穷省份(贵州荔波)中,一位小孩出生了,他就是邓恩铭。

少数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着自己独特的医术和艺术,作为水族的邓恩铭深受父亲的耳濡目染,懂得一些医术,也正是父亲职业的关系,邓恩铭从小跟着父亲在村落四处走动,为人治疗疾病。

在与父亲同行的日子里,他观察到了人民的疾苦,虽然战争并没有打到贵州这个贫困偏远的地区,但是人们也深受着当时地主的剥削。他怜惜自己的同胞,也痛恨自己此时的无能为力。

年幼的他开始下定决心认真读书,改变父老乡亲现在的贫苦的局面。

邓恩铭终于在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一中,由于自小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他在山东就读期间看了许多著作,这些著作深深的启发了他!

此时的邓恩铭虽然有着革命的火种,但是这个火种还没有完全燃烧起来!

这时的邓恩铭又亲眼见到北洋政府的腐败,军阀执政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再加上日本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借着对德国宣战的借口,日本在青岛设立行政总署,强行把山东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此时的军阀并没有做出任何捍卫自己主权的行动!

他惋惜、他痛恨,他忧在心中。邓恩铭开始出现了反对的行动,并且为了寻求更好的出路开始大量阅读书籍,想借着自己的力量与他人的智慧为祖国开辟一条新道路。

思想觉悟,火种点燃

这时李大钊已经将马克思主义引进中国,邓恩铭在校期间阅读到了《共产党宣言》,刚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他悟了,他知道出路在哪里了!从那以后他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了,邓恩铭所在的学校也相继成立了学生自治会,组织领导全校的学生运动。他积极参与,响应五四号召。

邓恩铭不断上街演讲、印发传单抵制日本货等,也就是这次他结识了一批有志之士。他逐渐成为了一名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

邓恩铭与后期结识的同盟王尽美为致力于思想的宣传,他们在山东联络了一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建立济南共产主义学会,创办《励新》杂志,使济南成为了新文化、新思想的新阵地。

由于在工作上表现突出,邓恩铭与好友王尽美在1921年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中共一大,这是历史性的一刻,那年他是代表大会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也是唯一的一名中学生,这一年他20岁!

自小学习能力比较强并且负责的邓恩铭在1922年成为党组织代表远赴莫斯科参加各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此时邓恩铭内心的火焰已经燃烧得旺了起来。

实际行动,帮助工人

后来邓恩铭又组织一帮有志之士在青岛建立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后来也建立了第一个工会组织,领导了工人运动,使得青岛工人运动走向高潮!

邓恩铭是水族,深受长辈的影响,自小就会载歌载舞。有时候兴趣上来还会自己编歌编曲,听着朗朗上口。

也正是邓恩铭有着这个特点,他开始从事宣传工作!编一些通俗易懂的词痛斥日本资本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剥削,最后逼迫日本人签了改善工人待遇的合同。

三次被捕,毫不惧怕

由于这次领导的工人运动,邓恩铭被日本人盯上了。日本人通过自己的探子了解到邓恩铭所做的一切,于是开始下达抓捕令,就这样他被抓进了大牢中。

幸运的是他最后在党组织的营救下被当局释放了!

但日本人害怕邓恩铭再次领导工人罢工,于是联合地方政府将他驱逐青岛。

表面上邓恩铭离开了青岛,实则是再次潜入青岛,又再次秘密进行第二次罢工运动,当局政府知道了邓恩铭还停留在青岛,于是再次下达抓捕令。

第二次的抓捕比第一次更为紧张,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 这次的邓恩铭正在进行一次重要会议,但是由于消息泄漏,他被国民党政府抓捕了。

由于长期的高强度的工作与饮食不规律,再加上营养不良,此时的邓恩铭已经患上了肺结核。被抓进大牢的邓恩铭一边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一边忍受着敌人的严刑拷打。

但邓恩铭从未泄露过党组织的一切!他慢慢地逐渐消瘦了下来。

出狱后的邓恩铭在叔父家进行修养,本不应该再对组织进行管理,但是他依旧坚定自己内心的信念,依旧带着病管理自己的工作,并且把这些工作做得非常不错。

远在贵州的亲人知道邓恩铭的状况,于是父亲代表家人来看望邓恩铭。父亲看见眼前这位瘦小眼神却带着光的孩子,父亲再也忍不住了。这位年迈的父亲抱着自己的孩子说“别做了,别做了”。

孩子只是轻轻安抚父亲的情绪,劝说自己的父亲!

邓恩铭的劝说还是有用的,父亲也知道孩子的倔强。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结束,于是父亲在离开之前再三劝说孩子注意身体!父亲没想到,这竟然是最后一面。

1929年,邓恩铭由于叛徒的背叛,第三次进入监狱。

在监狱中,邓恩铭仍坚持着自己的工作,偷偷联络监狱中的人员,与大家共谋越狱之事,还通过自己的宣传,在监狱中成立了党组织。当然,第一次越狱失败了!

这次越狱震惊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当局加强对监狱的管理体制,也加强对邓恩铭的管理。国民党当局深知邓恩铭留在世上就会迫害国民党的利益,于是将邓恩铭打入死牢。

少年楷模,重于泰山

邓恩铭于1931年被枪决,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里,他仍不忘自己的使命与信念,邓恩铭坚信当会带上人民过上好日子,所以邓恩铭唱了他最后一首歌《国际歌》,也说出了最后一句话“共产党万岁”。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邓恩铭用他的事迹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真正的少年样,他是所有少年乃至青年的榜样。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里,仍是不卑不亢。他相信革命终究会胜利。

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素材相关文章:

灯塔大课堂第三十课邓恩铭作文6篇

“灯塔大课堂”《邓恩铭》作文5篇

    相关文章

    12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