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密接者需进行21天自我健康监测

| 倩愉

猴痘重症常见于儿童或免疫缺陷者,还与感染者基础健康状况、暴露于病毒的程度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猴痘密接者需进行21天自我健康监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猴痘密接者需进行21天自我健康监测

猴痘密接者需进行21天自我健康监测

国家疾控局、国家卫健委近日联合发布《猴痘防控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猴痘样症状监测,对猴痘密切接触者实施21天自我健康监测。

猴痘密切接触者包括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部位及其被污染物品,或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物;以及职业暴露或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等,经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方案明确,对密切接触者实施21天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21天,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

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在第7、14、21天电话或上门主动询问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查处置。密切接触者应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体温高于37.3摄氏度)、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或与随访联系人取得联系,接受猴痘病毒核酸检测。

猴痘潜伏期

猴痘潜伏期最长可达21天

据北京疾控中心: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长可到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随后,会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猴痘传播途径

猴痘的传染源是猴痘病毒,主要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和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与病人的猴痘疱疹、分泌物、血液等直接接触而被感染;空气飞沫传播是指病人咳嗽、打喷嚏等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而传播。此外,一些日常物品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如污染的毛巾、衣物等。需要注意的是,猴痘只能通过与病人

本身的接触和飞沫传播传染,与被感染物品接触的风险较小,但还是应该保持个人卫生清洁,避免与患者相关的任何物品接触。

猴痘病毒怎么治疗

猴痘病毒可引发猴痘,猴痘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1、 一般治疗

猴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处理原则是隔离患者,加强护理,保持眼、鼻、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可用肥皂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注意休息,保证营养均衡,补充水分,适当进行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等。

2、 对症治疗

猴痘患者发病初期一般会出现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皮肤出疹期会出现面部和身体表面的大面积皮疹,包括口腔内、手掌和脚底,丘疹可发展为水疱,逐渐形成小脓疱,病变最后结痂、脱落,并在2-4周的时间内痊愈。当患者出现高热,可考虑使用冰袋、冰贴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若患者持续存在高热且物理退热效果不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淋巴结肿大并伴有疼痛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钠等。皮肤破损严重者还可以外用碘伏等药物消毒,避免破损处发生感染。同时还需要预防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3、 预防

避免直接接触卫生检疫情况不明的野生动物,尤其是生病或死亡的动物。如需食用肉类时,应彻底煮熟。同时还应该尽量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以及污染物品等。戴好口罩,注意手部的清洁卫生,能够有效预防猴痘的发生。

怀疑自己感染猴痘怎么办?

第一时间向传染病医院(传染病专科门诊)寻求帮助,或联系当地疾控部门。同时做好自我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如实向医务人员告知自己的旅行与病患接触史,包含:

(1)发病前21天内是否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行居住史;

(2)发病前21天内是否有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

(3)发病前21天内是否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

疫区回国人员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

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

    相关文章

    613792